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咨询     
“中国首届企业文化管理实战峰会”吸引众多实战专家本着“屏蔽空泛理论,实践与理论浑然一体,直接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解决方案”、“力避虚谈,直面问题,重点解决企业文化泛理想化、泛文字化、泛策划化、落实不利等严重问题”、“零距离接触企业文化实战精英”的宗旨,2005年4月15日—17日,由企业文化网主办的“中国首届企业文化管理实战峰会”在北京大观圆酒店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掌握实战要领,提升执行绩效”。会议将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突出问题解析、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战路径、企业文化体系的表述方法与可操作手册设计、企业…  相似文献   

2.
“智囊&理实”管理论坛本期话题:跨文化管理考验中国企业科技智囊杂志社北京理实佳讯管理顾问公司在企业并购中,最难解决的就是两种甚至多种企业文化的矛盾、冲突问题,这其中有跨国、跨地域企业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时间: 2005年3月3日论坛主持:北京理实佳讯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 王颖科技智囊杂志社主编 傅强场内嘉宾:资深管理顾问、高级培训师 朱桦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 贺利网通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吴曼广州富年电子科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提升,从而理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同时,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技能本位、就业本位的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使企业文化、职业氛围与教学理论、实践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校营造的"真实企业"环境中成长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关于“情境—问题”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学问题提出”是主体形成问题意识、生成数学问题和表达数学问题的过程;作为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数学问题提出存在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数学情境的创设有 3个“注意”、2个“防止”,即应注意所选取的素材是否为学生所熟知、情境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蕴藏于其中的数学信息能否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防止情境创设过程中的“泛生活化”和“泛现实化”的倾向。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应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之间把握好“尺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当前,这股文化热正在从历史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生活,从虚走向实。它已经开始走出专家学者的书斋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的“群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等不同向度和层面的文化研究,正说明了这种趋势。然而,文化热中也有文化冷。就拿企业文化的研讨来说,它一方面引起了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注目,并正在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也还有些人对它抱着冷淡的态度。甚至有些厂长、经理心里也嘀咕:“文化,文化,只不过是文化人大而化之、于事无补的空论。我们是搞经济工作的,不要去赶什么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象近代中国从戊戌维新运动以来,几次文化讨论热潮都出现在救亡图存的关头一样,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兴起的“文化讨论热”,是为了寻求用先进的文化来促进中国的改革图存和现代化问题。1986年以后发端的企业文化研究,是这次“文化讨论热”由虚转向实的突破口,是文化理论研究与社会改革实践的结合点,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关心。由于企业在当代和未来社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就被看作是“中国当代新文化的生长点”。这是企业界的无尚光荣!而自觉地增强文化意识,肩负起文化使命的课题,也就更加现实、迫切地摆到了企业领导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汉思维、文化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英汉翻译时常常需要在“具体”和“模糊”或“实”与“虚”之间作必要的转换。有些在英语中十分具体的词句在汉译时需作模糊化的处理,化实为虚;反之,有些在英语原文中较为模糊或笼统的表达在汉译时又需作具体化的处理,变抽象为具体。  相似文献   

8.
虚实观是宗白华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应该虚中带实,实中有虚,但以虚为主,因为虚空是艺术摆脱模仿自然、超越自然以达到另一自然的飞翔的翅膀。虚空的美妙之境的实现又必须借助于“实在”,“实在”的作用在于:首先受众要乐意去参与填充空白的创造,这个过程轻松而富于美感;其次这种参与创造要有价值,即作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这个“文本”要有美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行各业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用?小疑惑却成了困扰企业管理者的大问题。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企业文化“无用论”等呼声,如何解决这样的负面问题?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入手,采用霍夫兰与耶鲁研究理论对企业文化宣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对企业文化在宣传与推进过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智囊》2005年7月封面报道中,我们详细阐述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利用树立核心价值观整合中日双方矛盾,通过制定“东风日产基本法”,将中日之间的摩擦和问题化解在制定“基本法”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合资企业“合资”不“合心”的难题。但是,关于东风日产问题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在文章的结尾,我们也提出了新的疑惑:基本法如何落地?基本法怎么才能对企业产生真正的价值?基本法如何传承?如何让基本法对那些没有参与制定过程的员工也能起作用?从以往来看,企业文化往往被认为是“虚”的东西,是用来约束企业员工精神层面的,本期文章将就“东风日产基本法”在营销、制造和研发三个核心环节如何落地、如何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不做企业文化等死, 做企业文化找死企业文化为什么不奏效?这是一个令企业领导人和“文化倡导者”常常不能回避又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因之“走火入魔”的问题。正是由于不奏效,企业文化被认为是空中楼阁甚至是“谋财害命”的毒药;正是由于不奏效,“不做企业文化等死,做企业文化找死”成为一种不仅仅是黑色幽默的流行。如何破解企业文化奏效与否的奥秘?笔者通过多年的企业文化咨询实  相似文献   

12.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调绩效管理出效益的时候,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绩效是管理方面一个永恒的话题,再次讨论这个老话题起因是一次闲谈。前不久与一位在惠普工作多年的朋友吃饭,席间向我大吐苦水,说现在工作如何如何辛苦,稍有差池就可能会饭碗不保。我感到吃惊,“惠普不是讲家庭文化吗……” 朋友连忙打断我:“你说的是过去,现在惠普只讲绩效,不讲家庭了。”这个回答让我不由想到了3年前在团结湖的湖心岛那次培训,内容是惠普副总裁孙逢举先生谈人力资源管理。只一天的课程,谈的都是著名的“惠普之道”。其它的没有记住多少,倒是惠普强调家庭…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智囊》2005年7月封面报道中,我们详细阐述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利用树立核心价值观整合中日双方矛盾,通过制定“东风日产基本法”,将中日之间的摩擦和问题化解在制定“基本法”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合资企业“合资”不“合心”的难题。 但是,关于东风日产问题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在文章的结尾,我们也提出了新的疑惑:基本法如何落地?基本法怎么才能对企业产生真正的价值?基本法如何传承?如何让基本法对那些没有参与制定过程的员工也能起作用? 从以往来看,企业文化往往被认为是“虚”的东西,是用来约束企业员工精神层面的,本期文章将就“东风日产基本法”在营销、制造和研发三核心环节如何落地、如何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深入每个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向工作岗位推广,企业管理的社交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文章针对社交化的特点,对企业管理社交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冷静的思考,总结出“圈子文化”、海量存储、信息安全三大企业管理社交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参考相关社交服务企业经验,应用社会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相关知识,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在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纵观十多年来中外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两张皮状态:有些教授的理论很好,但过于虚泛而不可执行;有些企业的实践不错,但支离破碎而难于推广。因此,相比坐而论道的理论家,企业文化操作有方的企业,往往更易于成为众人膜拜的对象,又由于其操作无法复制,便更为企业文化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和教授们常挂在  相似文献   

16.
项目一次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中国项目管理问题根源所在。项目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不同,具有特殊性。讨论了中国儒道释一体的传统文化对项目管理中“软问题”和PMBOK中的“软模块”有深刻的影响。论述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项目管理应当在沟通、人力资源、合同、管理道德等方面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想梳理企业文化,但是后来也未看到什么明显的效果。这本身就明显反映了联想的一种文化观念:重实轻虚。联想人都具有这一倾向,非常重视具有硬指标的业务,像做产品、研发、资财类工作等,而很轻视比较软性的工作,像企划、策略,文化工怍等,认为这些工作很“虚”,可无数事实证明,恰恰是这些“虚”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才导致联想犯了许多方向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空间是室内艺术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为室内的各种设计元素提供可以尽情挥洒的虚体环境。这种空间的“虚与实”,“有与无”,正是室内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04,(12):109-116
似乎没有人能够说明,企业、管理思想和理论、大的经济环境之间到底谁影响了谁,谁促进了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又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当然,经济层面的突飞猛进势必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发展必将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创造无疑又要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讨论一个注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其实不过是力图从企业发展、管理思想、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脉络之中寻找一些思路,无论是本期我们所做的“中国式管理”的话题讨论,还是我们将要对世界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梳理,无疑都是希望中国企业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中找到自己的管理坐标,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合中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企业和世界上所有优秀的企业一起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2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企业化”开始成为一个时髦话题,各种关于企业化的书刊杂志连篇累牍的宣传,如同雪片一般纷纷飘入我们的眼帘,让原本比较陌生的“企业化”概念,逐渐从深藏的底层走向浮躁的桌面。无论是世界500强的公司化、还是海尔化、联想化、某某化,确实给我们的企业经营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带来了更多的模式和信息。然而,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化”?企业化的力量有多大?如何塑造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企业化?这一系列问题却依然深深地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