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进行了桉木硫酸盐将漆酶一介体系统(LMS)生物漂白的研究,漆酶由白腐菌Panus conchatus固体发酵并分纯化而制得;一种新的介体--N-羟基乙酰苯胺(NHA)自行合成,采用L/MQP漂白流程,仅用2%(质量分数)的H2O2就将桉木常规硫酸盐浆(EMCC-O)可达到87.6%ISO的白度,生物漂白的CK浆和EMCC-O浆的粘度都很高,说明漆酶/NHA生物漂白的脱木素选择性很好。  相似文献   

2.
荻苇硫酸盐浆漆酶/介体体系生物漂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羟基苯并三唑 (HBT)为漆酶 (EC 1.10 .3.2 )A和漆酶B的氧化还原介体构建漆酶 /介体体系 (Laccase/MediatorSystem ,简称LMS) ,用LMS生物漂白荻苇硫酸盐浆 ,再经碱处理后测定纸浆的卡伯值和粘度值 .测定结果证实了LMS生物漂白具有极好的选择性 ,LMSB 比LMSA 具有更好的脱木素效果 .由漆酶A、B的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得知 ,LMSB 比LMSA 具有更好的脱木素作用可能是由于每个漆酶B分子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比每个漆酶A的少 ,漆酶B与 1-羟基苯并三唑自由基 (HBT·)的反应程度较低 ,有利于HBT·与浆中残余木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NS51003漆酶对美国旧瓦愣纸箱(AOCC)浆进行生物酶改性,研究了漆酶用量对AOCC浆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下,即:浆料浓度5%;pH7;反应温度室温;反应时间1h;通空气时,漆酶最佳用量为16U/g。同时还发现,漆酶处理过程中加入介体(丁香酸甲酯MS)后,与单独用漆酶处理相比,AOCC浆的湿抗张强度和湿环压强度均得到进一步的明显提高,这说明介体MS对促进漆酶处理AOCC浆有显著的效果。对漆酶处理和空白的浆样与手抄片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表明,经过漆酶处理后,纤维表面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未漂硫酸盐浆(KP)为原料,研究纸浆经臻酶处理,以及在漆酶处理过程中添加丁香酸甲酯(MS)对纸浆湿强度的改善效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纸浆中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可使纸浆湿强度明显提高;添加丁香酸甲酯的漆酶处理,对纸浆湿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漆酶和漆酶/MS处理后,浆中木素分子质量提高,木素发生缩合,是纸浆湿强度提高的原因之一.经漆酶和漆酶/MS处理后的未漂KP浆,手抄片抄造过程中,不同干燥方式对纸浆湿强度的提高和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人造板中游离甲醛污染问题,采用漆酶处理木材生产无甲醛人造板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探讨漆酶处理木纤维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两种漆酶(白腐菌漆酶,漆酶Ⅰ、曲酶菌漆酶,漆酶Ⅱ)处理思茅松边材,处理条件为pH(2.0~6.0),温度(30~80)℃,时间为1h,2h.3h,酶用量分别为10u/g、20u/g、30u/g,并测定处理后木材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浓度。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后思茅松边材ROS浓度显著提高;pH值、温度、处理时间和酶用量对ROS浓度变化均有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两种漆酶处理思茅松木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3.0、50℃,2h,20u/g。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改良后的木聚糖酶对芦苇浆进行生物预处理,考察了改良木聚糖酶辅助漂白的效果。结果表明,酶预处理可以降低CEH三段漂白中氯化C段的氯气用量60%。改良木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漂白芦苇纸浆最佳条件为:pH为7.0,温度60℃,浆浓(质量分数)5%,酶用量12μmol/(min.g),预处理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C段氯用量降至对照的40%时,酶处理漂后样品白度可达到84.0%(ISO),高出对照样的白度3.7%(ISO)。改良木聚糖酶预处理还能够改善纸浆漂后样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7.
白腐菌产漆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白腐菌独特的降解能力和漆酶在环境治理与工业方面的应用,对杂色云芝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好的培养基的组成:麦芽糖质量浓度为1.8g/L,酒石酸铵质量浓度为0.84g/L,大量元素体积分数为100mL/L,微量元素体积分数为25mL/L,VB1质量为100μg,吐温80质量浓度为0.05%,最佳诱导剂是二甲苯胺,表面活性剂是吐温80,漆酶催化活性最适的pH为3.6。  相似文献   

8.
通过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直接不定芽再生途径,建立了大叶饲料槐的高频再生系统,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愈伤组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附加0.5mg/L 6-BA和1.0mg/L NAA;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2.0mg/L 6-BA和0.2mg/L NAA。叶片外植体直接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2.0mg/L 6-BA和0.1mg/L NAA;试管苗在1/2MS附加0.2mg/L IBA、0.1mg/L NAA和2g/L AC的培养基上生根率高达100%,移栽成活率达90%,从而实现了大叶饲料槐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废纸浆因含有大量的细小组分和阴离子杂质,极大地影响了纸机网部的滤水性能和成纸质量。笔者应用漆酶处理废新闻纸脱墨浆,研究其去除胶黏物的效果。结果表明:漆酶/木聚糖酶体系(LXS)处理废纸脱墨浆,能有效去除浆料中胶黏物,尤其是漆酶/木聚糖酶体系处理后碱抽提(LXS+E)去除效果更佳。在酶用量为15 μmol/(min·g)时,LXS和LXS+E处理后与原浆相比,浆中胶黏物分别降低了51.91 %和68.43 %,减轻了后续工序除胶黏物的负荷,改善了浆料滤水性。当漆酶用量为15 μmol/(min·g)时,LXS和LXS+E处理浆与原浆相比,打浆度分别降低了15.22 %和28.26 %。此外通过这两种方法处理还能提高浆料的强度,而浆料得率却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取未漂和漂白硫酸盐浆进行浆料复配和纤维回用实验,考察木素含量和纤维回用次数对漆酶处理改善纸浆性能的影响.漆酶处理后复配浆的强度性能提高,尤其湿强度提高明显,随着漂白浆比例的增加,浆中木素含量减少,经漆酶处理后纸浆强度增幅逐渐降低.漆酶处理后未漂浆的湿抗张指数提高33.45%,当漂白浆含量为40%时湿强的增幅减小为2.72%,说明适宜的木素含量是漆酶催化提高纸浆强度的必要条件.回用浆经漆酶处理后纤维性能得到改善,但随着纤维回用次数的增加,漆酶增强幅度呈降低趋势.纤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回用过程中纤维长度和宽度降低,针叶木细小纤维含量略有减少,阔叶木细小纤维含量变化与此相反,漆酶处理后纤维性能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检测说明漆酶处理后纸浆纤维间产生"黏合"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盾叶薯蓣细胞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细胞在不同接种量和NAA,BA浓度配比条件下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细胞在Ms培养基,附加NAA2.0mg/L,BA0,5mg/L,蔗糖30g/L,琼脂7g/L,pH6.0,接种量0.8~1.2g/瓶条件下,生长较好。应用Logistic方程对薯蓣细胞生长进行模拟能够较好地描述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生长过程可分为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和减速期。为发酵培养盾叶薯细胞和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糙皮侧耳Ax3产漆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Ax3菌的漆酶产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该菌产漆酶较高的条件是:培养温度25℃,培养基pH5.5,每升C/N含量0.252g/0.021g;加入0.05%~0.1%的吐温可提高漆酶酶活12倍。对漆酶的部分生化性质研究表明:最适反应温度25℃;最适反应pH2.8;琥珀酸缓冲液效果最好;金属离子:Mn^2 ,Cu^2 ,Zn^2 对漆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其中Mn^2 相对活性最高,Ag^ ,K^ ,Ca^2 ,Fe^2 对漆酶活性有抑制能力,其中Ag^ 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硫酸盐浆残余木素在漆酶/介体体系中的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木硫酸盐浆(EMCC浆)用漆酶/介体(N-羟基-N-乙酰苯胺)体系(LMS)进行处理。采用GPC、FTIR和2D^13C-^1H-NMR技术分析了原浆木素、LMS处理过的浆中残余木素以及E段废液中分离出来的木素,并在碱性条件下用硝基苯氧化上述木素。实验结果表明,LMS处理后桉木EMCC浆中残余木素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数非缩合的木素结构单元被降解。NMR研究结果表明,LMS处理的浆中木素和E段废液木素的β-O-4和β-5结构消失,紫丁香基结构的信号大大减弱,而木素中二苯乙烯结构、二苯甲烷结构和非酚型的5-5‘结构在LMS生物处理时比较稳定,难于降解。LMS处理时木素发生α-位羟基的氧化产生α-羰基,并在其后的碱处理段被降解成小分子量的碎片。纸浆残余木素经漆酶/介体体系处理发生一定的苯环开环作用,使木素的羧基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对柠檬桉烧碱—蒽醌浆(AP+AQ)和硫酸盐浆(KP)进行了H单段,H—H两段,C—E—H三段以及C—E—H—D四段漂白试验。对雷林一号桉、草律桉、窿缘桉硫酸盐浆还做了H单段漂白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用氯量7%、浆浓6%,温度40℃、时间3小时的H单段漂白条件下,柠檬桉(AP+AQ)和柠檬桉(KP)的白度均可达70度以上。采用C—E—H—D四段漂,用氯量为6%,柠檬桉(AP+AQ)的白度超过80度,D.P.在800以上。四种桉树中,雷林一号桉的漂白性能最好,窿缘桉最难漂白,草律桉与柠檬桉的漂白性能相近。柠檬桉、草律桉、雷林一号桉制得的漂白浆,物理强度甚好,裂断长6060—8050米,耐折度59—413次,可以用来生产一般文化用纸,也可考虑用来生产某些高级纸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漆酶处理国产旧瓦楞纸箱(LOCC)原料增加纸浆强度,对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漆酶处理前后成纸纤维表面的形态差异,并利用纤维形态分析仪(Fiber-Tester)分析了漆酶处理前后浆料中纤维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4 U/g(相对于绝干浆),pH 6.0,温度45,℃,浆浓3%,通空气条件下反应2,h.漆酶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国产OCC纸浆时,干抗张指数提高11.5%,湿抗张指数提高12.2%,干环压指数提高7.5%,湿环压指数提高幅度最大为20.6%;漆酶/白水体系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国产OCC纸浆时,干抗张指数提高10.0%,湿抗张指数提高27.0%,干环压指数提高10.5%,湿环压指数提高幅度最大为24.9%.经过漆酶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纤维形态学参数无明显变化;而经过漆酶/白水体系处理后的纤维间产生更多的连接膜,纤维的粗度由空白试样的136.7 mg/m提高至140.6 mg/m.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野生裂叶秋海棠叶片及叶柄培养,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大量再生植株。(1)直接从外植体表面诱导出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3mg/L,不定芽在培养基MS NAA0.5mg/L 6-BA0.5mg/L增殖成丛生芽.(2)先诱导出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大量不定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NAA0.5mg/L 2,4-D0.5mg/L 6-BA0.5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1mg/L,试管苗在含1/5MS无机盐的培养基上生根,之后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7.
利用灵芝粗漆酶对直接耐晒蓝B2RL染液脱色,采用单因素逐一优化法确定其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7.0、温度50℃、漆酶用量2u/mL、染料质量浓度150mg/L条件下,漆酶对直接耐晒蓝B2RL脱色反应4h后脱色率达到71.72%,反应24h后脱色率达到86.4%,脱色效果明显.研究为漆酶处理偶氮类染料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菜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及鲑鱼降钙素基因的导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散叶生菜大速生(Lactuca sativa var.capatata L.)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确定生菜高效诱芽培养基为MS 0.1 mg/L6-BA 0.05mg/LNAA;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筛选培养基中适宜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75mg/L,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00mg/L;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鲑鱼降钙素(sCT)基因转入大速生散叶生菜,PCR检测转化率达25.4%。  相似文献   

19.
采用砂土培育法,以速生桉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尾叶桉4号、韦赤桉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处理下桉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等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 H是引起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铝离子的加入进一步影响SOD,POD,PPO活性.4个桉树无性系叶片的POD活性对酸铝胁迫较其他抗氧化酶敏感,变化幅度最大,可以作为判定速生桉耐铝能力强弱的敏感生理指标;SOD和PPO对酸铝胁迫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CAT没有显著作用;较耐铝的巨尾桉9号和巨尾桉12号叶片POD活性和变幅高于其他两个无性系,耐铝性最强的巨尾桉9号变化最为显著,尾叶桉4号的变化幅度最小;巨尾桉系列的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对酸铝胁迫的响应较为灵敏,植株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以密蒙花(Buddlija officinalis Maxim)芽、叶、茎段为外植体,在B5,MS,White培养基上获得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芽、幼叶脱分化能力差异不大;不同时期的叶片差异较大,以幼叶诱导为佳;作者筛选出的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B5 6-BA0.5mg/L 2,4-D0.5mg/L。在继代培养阶段,B5比MS和White更适合细胞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并且以叶片的愈伤组织生长较快,芽、茎段次之,最佳继代培养基为B5 6-BA0.5mg/L NAA0.5mg/L,继代的愈伤组织可在B5 6.BAlmg/L NAA0.1mg/L GA0.1mg/L培养基中分化出幼苗,在生根培养基1/2MS NAA0.2mg/L或1/2MS NAA0.6mg/L中分化出根且获得再生植株,将长4~6cm的再生小苗练苗3d后移植,幼苗成活率达100%,并于当年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