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带刚性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度低黏与力学性能优异,可用于制备固态电解质.含叠氮基的单体M1和含炔基的单体M2在亚铜离子Cu+的催化下发生叠氮-炔点击化学反应,得到超支化聚三唑hb-GPTA.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成膜性和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为350 ℃).将该聚合物分别与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LiTFSI)及三氟甲基磺酸锌 (Zn(OTf)2)进行掺杂,制备固态电解质,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b-GPTA/LiTFSI体系具有更高的电导率(32.7 μ S·cm-1),电化学窗口为5.2 V;相比之下,hb-GPTA/Zn(OTf)2体系电导率较低(0.42 μS·cm-1),但其在-1~6 V电压范围内一直保持稳定.结合电化学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以推断含三氮唑的聚合物在制作锌离子电池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原料, 通过浮区法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单晶.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散射(Raman)测试, 对单晶体的结构进行表征, 表明晶体为典型的金红石相. 在Raman光谱中可观测B1g(143 cm-1),Eg(446 cm-1),A1g(605 cm-1)和B2g(826 cm-1)4个Raman活性模, 并观测到可能属于2级Raman散射峰, 如273,316,327,519,700 cm-1.  相似文献   

3.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中锂离子和增塑剂对其室温电导率的影响,发现加入增塑剂(PC+EC和PEG)可提高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通过DSC方法测量结果分析了锂离子和增塑剂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选用聚(偏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作为基底材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作为导电介质,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乙烯酯(EC)作为增塑剂.成功制备了一种BMIMPF6/PVDF-HFP/DEC/EC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BPDE).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GPE-BPDE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GPE-BPDE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达300℃)、优异的电导率(组装的电容器比电容达187.12 F·g-1).  相似文献   

5.
配位聚合物(CPs)由于具有多样化的结构,以及在光化学、分子磁体、异相催化和气体吸附与分离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而受到关注,特别是如何构建新型的CPs至关重要。利用半刚性四羧酸类配体5,5′-(羰基二氮杂二烯基)二异氰酸(H4L)和锌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一个新三维CPs:({[Zn2(L)2(H2O)6]·[Zn(H2O)6]·4H2O}n),并对CPs进行详细表征。在配位聚合物中,Zn(Ⅱ)离子通过与L4-阴离子桥联得到之字型一维链,一维链结构中的配位水、游离水以及Zn(H2O)6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连接相邻的一维链,最终得到一个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热重分析显示CP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显示CPs有较好的荧光强度和适中的激发/发射波长,因此该CPs是潜在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辛酰基丙氨酸(H(oct-ala))、辛酰基丝氨酸(H(oct-ser))、辛酰基苯丙氨酸(H(oct-phe))化合物为配体,采用溶液化学反应法合成了辛酰基类氨基酸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试、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等方法确定目的产物的化学分子结构,并进行光吸收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XRD衍射波峰分析,SEM表面形貌观察以及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测试。结果发现三种锌配合物在紫外光区域(200~300 nm)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在熔融状态下表现出明显的光学异性,具有液晶性能;Zn(oct-ala)2与Zn(oct-ser)2具有良好的结晶趋势,在有机纯溶剂中溶解性较差;相对于以上配合物Zn(oct-phe)2的溶解性较好,具有非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溶解铸膜法制备了PVA(聚乙烯醇)-KOH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用循环伏安和激光拉曼光谱对其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锌镍二次模拟电池.结果表明,该固态电解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循环寿命远远高于以5 m o l/L KOH水溶液为电解质的锌镍电池.  相似文献   

8.
采用亲核取代反应, 通过A2+B3方法制备含联苯结 构氟封端超支化聚醚醚酮(HPDEEK-F), 用4-苯乙炔苯酚与得到的氟封端聚合物反应, 制得苯乙炔封端的超支化聚醚醚酮(HPDEEK-PEP), 并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 苯乙炔封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氟封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稳定性好于氟封端聚合物, 两种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9.
以柔性1,5-双(2-乙基苯并咪唑)戊烷(简称bep)为主配体,在1,3-金刚烷二乙酸(简称H2 ada)的调控下,通过与Zn2+进行自组装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材料{[Zn2(bep)(ada)2]2H2O}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材料为二维层状结构;完全失质子的金刚烷二乙酸离子采用单齿和螯合的双重配位模式连接Zn1和Zn2,构成一维双链结构;1,5-双(2-乙基苯并咪唑)戊烷采取反式构象将一维双链拓展成二维层.该配合物材料在280 ℃仍保持骨架完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在激发波长285 nm下,在309 nm处显示了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从无铁渣湿法炼锌流程还原补锰液中萃取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P204对Fe2+,Mn2+,Zn2+及In3+的硫酸盐模拟溶液中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然后对真实溶液无铁渣湿法炼锌流程中高酸浸出液的还原补锰液中的铟进行萃取分离.确定了萃取分离铟的最佳条件为:(ⅰ)有机相组成分为30%P204+70%磺化煤油;(ⅱ)温度20 ℃±;(ⅲ)级数3级;(ⅳ)相比O/A=3∶1;(ⅴ)时间5 min,在最佳条件下,铟的萃取率≥99.4%,P204对In3+,Zn2+,Mn2+ 3种金属的萃取饱和容量分别为54.0 g·L-1,22.0 g·L-1和2.0 g·L-1,全流程铟的直收率达到77.58%,总回收率≥95.0%,比传统提取铟流程回收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基质材料,采用倒相法,在不同的PVP:PVDF-HFP配比下合成PVP/PVDF-HFP微孔聚合物电解质膜,将制备的微孔膜浸入电解液中活化得到了一系列锂离子电解质膜,并通过扫描电镜、力学、红外光谱进行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孔聚合物电解质膜在PVP:PVDF-HFP配比(质量比)为0.2:1时综合性能最好,其吸液率为210%,抗拉强度为2.86 N/mm2,电导率为1.82×10-3 S/cm,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7 V。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循环伏安法在含3.15×10-4 mol.L-1中性红单体和0.1 mol.L-1[HEMIm][BF4]离子液体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得到离子液体掺杂的中性红修饰电极.将该修饰电极置于磷酸缓冲溶液中可观察到一对氧化还原峰,其阴极峰电位和阳极峰电位分别位于-0.593 9 V和-0.464 9 V(versus SCE).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修饰电极的氧化峰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行为表现出良好的阻抑作用.据此,建立测定过氧化氢的阻抑电化学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2.73×10-8 mol.L-1,方法检出限为1.11×10-8 mol.L-1.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剂转换法制备新型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WXRD)、力学拉伸及交流阻抗等测试,分析了细菌纤维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微观形态、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细菌纤维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高达1.6×10-2S/cm,拉伸强度达到39.8MPa,其在锂离子电池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PVA-KOH-H2O体系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ASPE)的性能,采用溶液浇铸法向其中添加改性剂制备复合电解质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AC)等对电解质膜的物相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电解质以无定形态为主,含极少量晶相,改性剂的适量添加可以降低电解质膜的结晶度增大无定形区域,离子电导率随PEO的加入先减小后增大,随增塑剂的加入先增大后减小,三种改性剂中GROL效果最好可达4.52×10-2 S/cm,电化学稳定窗口随改性剂的添加略微变窄,但仍显示了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当三种物质同时共混加入时电化学性能优于单个组分.该研究结论对制备高能量碱性固体电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Hyperbranched polymer-cored star polyfluorenes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s and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ere prepared by palladium-catalyzed one-pot Suzuki polycondens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cores and an AB-type monomer. The opt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hyperbrenched polymer-cored star polym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se polymers exhibited good thermal and color stability in solid stat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blue-green emission after the polymers had been annealed in air for 2.5 h. Their three-dimensional hyperbranched structures could elfectively reduce the aggregation of the peripheral rigid linear conjugated polyfluorene chains.  相似文献   

16.
无机盐固熔体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机盐和脲制成固熔体 ,加入 PEG,PVA等高分子物质制备新型的“Polymer- in- Salt”。研究了无机盐种类、含量、结构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 SPE)电导率的影响 ,制备的 Li Cl O4 -脲 (物质的量比为 1∶ 4.5 ) -高分子体系室温电导率可达 1 .84×1 0 - 3S·cm- 1。研究表明无机盐固熔体对 SPE的电导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酞菁铜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直接耐晒翠蓝GL为原料,合成了酞菁铜磺酸,并用其对本征态聚苯胺分别在水相和油相中进行掺杂,获得了具有酞菁功能基分子结构的聚苯胺.该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和成膜能力,电导率可达到8S/m.利用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紫外吸收分析也表明用酞菁铜磺酸掺杂聚苯胺后,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都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其光电导性能.  相似文献   

18.
Since marketing in 1999,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with its various merits such aslight weight,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good safety.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the key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 greatly influenc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nd it is always among the fo-cuses of the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 research field toprepare polymer gel electrolyte membranes of high ionicconductivity and goo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1]. …  相似文献   

19.
以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杂化改性的聚乙烯醇(PVA)为聚合物基底,以溴化聚乙烯亚胺(BPEI)为阳离子聚电解质,采用半互穿网络法制备新型阴离子交换膜.对含水率、离子交换容量及膜的形态进行了考察,并测试了膜的电导率及甲醇渗透率以研究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BPEI质量分数在40%时,PVA与BPEI互容性较好,无明显相分离现象产生.BPEI质量分数为20%的阴离子交换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在30℃下的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分别为1.32×10-2 S/cm和7.88×10-7 cm-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