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取样、室内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钻井资料,从富有机质页岩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储层特征等方面,探讨鲁西石炭-二叠系太原组页岩特征。研究发现,鲁西地区太原组页岩厚度20~140m,平均70m,单层页岩厚度一般5~80m,埋深140~4 000m,厚度大,埋深适中。太原组页岩有机碳含量为0.82%~10.1%,平均值达3.59%,有机质含量高,属非常好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Ⅱ1、Ⅱ2和Ⅲ型,生气及吸附能力强;Ro为1.05%~1.9%,平均值为1.31%,处于高成熟热裂解生气阶段。太原组页岩脆性矿物含量30%~60%,平均值为46.44%,含量高,易于水力压裂人工造缝;页岩孔隙主要为晶间微孔、粒内溶蚀微孔和裂缝。鲁西地区太原组页岩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相似性,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潜力。  相似文献   

2.
川西—川北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广泛发育富有机质页岩,且埋藏相对浅,可作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层位。作者结合取心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岩电关系分析,并确定了单井划分富有机质页岩的电性标准;依据单井富有机质页岩段的划分和统计结果及沉积背景所编制的厚度分布图表明,该套页岩分布相对稳定,一般达到70m左右,且埋深主要为2km左右,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储层形成和赋存条件。千佛崖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Ⅲ型为主,局部存在Ⅰ型;有机质丰度普遍偏低,但在研究区中部的阆中、南充、成都之间的区域及西南部大竹至梁平区域有机质丰度高,其质量分数普遍超过了1.5%。有机质演化(Ro)在北部相对适中,一般为1.0%~1.2%;南部偏低,一般为0.6%~0.8%。勘探有利区及方向主要为绵阳—阆中—巴中—南充之间呈"L"形展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老井复查、分析测试及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苏北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等,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前景.幕府山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于该组下部,为陆棚-盆地相沉积,厚度一般在50~200m之间,顶界埋深一般为2.5~4.0 km,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  相似文献   

4.
 通过露头观测、样品采集、有机地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的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意义.研究表明,黑色页岩沉积厚度大,主要分布在皖南的石台-泾县-宁国、全椒、苏北的高邮-海安地区,厚度介于100~400 m;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较高,有利于页岩的压裂改造;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1.0%~4.0%,黑色页岩沉积厚度中心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2.0%;有机显微组成、干酪根碳同位素、Pr/Ph 比值和饱芳比表明,该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母质来源为低等浮游生物,具有较强生烃潜力;热演化程度较高,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主体分布在2.0%~4.0%,普遍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综合认为,该区黑色页岩沉积厚度大、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中国南方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块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野外观察及实验数据资料,对盐津-珙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盐津-珙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是深水陆棚沉积产物,该区页岩气“甜点段”五峰组—段—四段和龙马溪组一段—五段发育完整,有机碳质量分数在2.7%~6.0%之间,主要为中高-高有机碳含量,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厚度分布在30~50 m.在高含气层位,纳米级有机质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大量发育,平均孔隙度为2.28%~3.48%,为吸附气和游离气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研究区内构造强度较弱,通天断层少,具有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压力系数平均大于1.0,因而保存条件良好.分析表明,高有机碳含量、纳米级孔隙发育、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压力系数是盐津-珙县地区页岩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早志留世龙马溪期为浅水-深水陆棚沉积环境,笔石页岩尤为发育。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以及野外露头等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以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及页岩含气性等为重点,研究龙马溪组页岩气的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研究表明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底界深度2 000~8 000 m(一般在4 500 m以内),分布广泛,连续沉积厚度大(一般在50~500 m);机碳含量较高(0.15%~12.5%),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成熟度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富有机质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储层空间丰富;多处勘探井中龙马溪组显示气测异常。综合研究认为宜宾-习水-正安一带和彭水-咸丰-鹤峰一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织纳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前景,通过分析Z2井龙潭组泥页岩样品的矿物组成、有机地化特征、微观孔隙特征、钻孔泥页岩厚度、分布情况及其含气性特征,研究了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并对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且以Ⅱ2为主,总有机碳含量为1.34%~8.25%,平均值为3.68%,有机质成熟度为0.92%~3.24%,平均值为2.45%,属于高-过高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泥页岩样品主要发育四类微观孔隙,包括粒内孔、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微裂隙,内部孔隙发育,为页岩气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Z2井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为24.40%~63.08%,平均值为41.22%,泥页岩总厚度为170.74m,占比42%,发育5个有效连续厚度大于15m的泥页岩层,与邻井可形成2个泥页岩层段,适宜进行压裂改造。织纳地区龙潭组泥页岩具备良好的生气条件、储集条件和可压裂性,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地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钻井验证以及样品测试等手段,系统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泥页岩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页岩单层厚度较薄、层数多、累计厚度大。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2型为主,Ⅲ型和Ⅱ1型次之,为偏生气型;有机质丰度高,变化范围大,TOC介于0.6%~18.87%之间,平均为4.37%;热演化程度适中,Ro主体介于1.00%~2.50%之间,平均为2.03%,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利于干气生成;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37.11%,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8.56%,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赋存;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可达到2.4 m~3/t,达到工业开发标准。综上所述,研究区龙潭组页岩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可考虑与相邻煤层和致密砂岩实施多目标分段压裂、"三气"合采。  相似文献   

9.
探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基础地质特征,并对该层页岩气前景进行评价。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分布于环乐山-龙女寺和黔中加里东古隆起地区,向川南、川北和川东方向逐渐变厚,厚度达200~500m;其中黑色页岩厚度的分布趋势与之相似,一般为20~80m。有机碳质量分数>1%,属腐泥型Ⅰ型干酪根,一般Ro>2%。黑色页岩段为海侵至最大海平面时的沉积产物,现今埋藏较浅,盆地内川南地区埋深1.5~3km,鄂西渝东地区埋深1.5~3km。川东及鄂西渝东过渡带埋深2~3.5km的黑色页岩段将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区,大巴山前缘是未来勘探的潜在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概况及前景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基础地质概况,并对牛蹄塘组页岩气前景进行评价。通过野外露头和盆地内的钻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除川西有剥蚀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且黑色页岩段厚度大,主要集中在下段;由川中地区向北、向东和向南3个方向分布,厚度一般在40m以上;有机碳含量高,多数地区有机碳的质量分数>2%;页岩已达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该套页岩埋藏较深,演化时间长,保存条件复杂,因此勘探开发均有难度。四川盆地的西部、北部和东部,牛蹄塘组页岩埋深超过7km,只能作为页岩气勘探潜力区;勘探最有利的地区是川南地区,其次有利的地区为鄂西渝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碎屑岩油层沉积微相图的制图精度,并增强其横向预测性,以满足油气藏开发的需要,在大庆长垣葡北油田二断块,针对葡萄花油层中声波曲线不能有效区分储层与围岩,探索出了一套单井相与拟波阻抗地震反演数据结合沉积微相制图方法。该方法通过各种测井曲线储层敏感性交汇分析,找出储层敏感性测井曲线为自然电位曲线,并将其转换为阻抗值量纲的曲线,提取出高频部分,与原始波阻抗曲线低频部分合并,形成能反映储层变化的拟波阻抗曲线。然后,将重构拟波阻抗曲线用于地震反演。依据地震反演预测结果,分沉积单元精细调整拟波阻抗砂泥岩的门槛值,使阻抗体所反映的砂体厚度与测井解释砂体厚度纵向上具有最优的符合率,绘制各沉积单元砂岩厚度的平面分布。在绘制沉积微相图时,井点根据其单元所属的相带类型进行外推,井间微相由砂体厚度和形态确定,利用反演信息确定河道宽度,反演的波阻抗切片确定各沉积微相发育形态。最后,进行单井沉积相校正,完成各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图。该方法强调单井相与地震拟波阻抗反演数据的结合预测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新的制图方法精度高、实用性强,能有效推动油气藏精细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芯资料对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断裂特征和沉积微相分析表明:葡萄花油层油均来自下伏青二 三段源岩;葡萄花油层断层具有密集成带特征,且密集带边界断层多为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密井网沉积微相揭示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末端河控席状砂。结合油水分布和构造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受油源断层和河道砂体匹配控制油主要分布在断层密集带内及密集带之间的交叉断块圈闭中,最终建立了该区源内短距离垂向运移模式,为开发区外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白北凹陷腾格尔组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指导下一步勘探工作。通过白北凹陷6口探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储层物性等研究,分析了腾格尔组储层岩电特征、物性特征、平面物性特征,并利用测井曲线结合地震资料进行了测井约束反演,研究预测腾格尔组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白北凹陷腾格尔组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岩为主,砂岩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储层非均质性很强,为特低孔特低渗-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受相带的影响,孔隙度相对较大的区带主要分布在SC1井东西两侧以及YM4井东部。研究认为在南部斜坡带发育3套储层;在北部西佰分支断层下降盘根部发育2套储层;在西佰断层下降盘根部发育3套储层。  相似文献   

14.
岩相识别是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针对未取芯井开展测井岩相识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而言,由于经历过多期成岩改造作用,使得不同岩相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区分度较低,准确识别难度大。为了建立有效的测井岩相识别方法,在前人岩石分类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多口岩芯、薄片和测井等资料齐全的代表性钻井作为关键井,在充分发挥成像测井优势基础上,明确不同岩相典型成像特征,建立成像测井相岩相的转换模型,并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成像测井全井眼图像处理,提取图像典型特征,结合所建立的岩相转换模型,开展全井段岩相识别,并推广应用于研究区其他未取芯井。通过实际效果验证表明,相比常规测井,基于成像测井所建立的岩相识别方法岩性识别准确率更高,能为后续沉积微相和储层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秦秋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03-3509
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并结合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特征,将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起该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岩心、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测井相模式,并绘制相应沉积微相图.平面垂向相序及...  相似文献   

16.
元坝地区长兴组沉积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坝长兴组海相气田为中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田,沉积特征对其储层
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前期主要以沉积的宏观控制作用及静态研究为主,针对沉积对储层控制作用有待深
入研究的客观实际,开展了沉积相划分、展布、迁移、模式及演化等方面的精细研究,对元坝长兴组沉积特征采用地
质、测井、地震联合研究,发现元坝长兴组主要发育6 类沉积相、11 种沉积亚相及10 种沉积微相,其中台地边缘生物
礁相和台地边缘浅滩相分别控制了生物礁和浅滩两套主要储层的生长发育,两套储层分别分布于III 级层序高位体系
域礁、滩相带中,同时储层具有早滩晚礁、前礁后滩及向北东向迁移的发育特征,而在其沉积模式及演化规律的控制
下,长兴组储层生长发育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3 种生物礁储层和两类浅滩储层,总体上,生物礁储层较浅滩储层更优
质,礁带区相对于浅滩区油气更易高产富集。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识别出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第二段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鲕粒灰岩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欠发育,以微喉为主,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率偏低的特征;砂屑云岩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发育,以缩颈喉道为主,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粉晶云岩储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以片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关系较好,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的特征。储层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沉积基础,分别形成于鲕滩微相、砂屑滩微相和云坪微相中的鲕粒灰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台地内次一级微地貌高地为储层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微地貌条件;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原生粒间孔保存和白云岩化作用分别是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惠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427-3434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砂岩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判断相标志和微相类型,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微相类型。其次,利用地震反演做出沉积微相分布图。最后在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反演成果,建立了沉积相约束下的砂体模型。根据不同微相的物性统计结果,在相控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有利相带,并对区域井进行了试油分析。试油结果显示,两口井日产油超过20 t,日产气超过3万方。试油结果验证了相控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港中开发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解决港中开发区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效果差的问题。方法从沉积学角度,利用大量钻井的岩电组合特征和岩心观察结果,结合地震相和测井相模式,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港中开发区沙河街组湖相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其沉积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结果区内的储集层分为深水浊积扇、重力流水道和滩坝沉积;对各种沉积类型砂体的沉积特征、微相划分及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了探讨;滩、坝、水下河道和浊积水道砂体分布范围大,连通好,渗透率高,为区内主要储集层;各种边缘相砂体连通性、物性及其含油层动用程度均较差。结论各种边缘相砂体是油田开发中后期重要的挖潜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文章还讨论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