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学术评价体制的关键.目前,以论文影响因子等评价学者的量化评价方法备受重视却争议不断.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内的75 家机构和150 多名科学家联名发表的《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可谓是对"影响因子"最沉重的一击,引发学界热议[1].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徐玢 《前沿科学》2014,8(3):1-1
近日,信息公司汤森路透的一项举措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激烈讨论.汤森路透发布了超过1.09万本科技期刊的年度排名以及被该名单拒绝的39本期刊名称,同时采取多种改进措施,回应科学家对于期刊影响因子被滥用的种种顾虑.但这并未让反对者满意,很多研究人员更希望“影响因子”完全消失. 反对者认为,“影响因子”干扰了正常的学术评价.这种担忧并非多余.虽然这场激烈的讨论由西方科学家主导,但在我国,与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发表相关的科研评价方式对科学探索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禹锡事件”令世人震惊,当事人黄禹锡竟然接连两次蒙骗了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真可谓是科学界的又一个“大忽悠”,“忽悠”了《科学》的各位高级编辑和作为《科学》杂志审稿人的9名世界顶级科学家,也“忽悠”了大韩民族和整个科学界,的确让人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具体例证讨论了《旧金山杂碎》中的“引号双关”、“仿拟”和“音译”等修辞手 法,对《旧金山杂碎》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具体例证讨论了《旧金山杂碎》中的“引号双关”、“仿拟”和“音译”等作辞手法,对《旧金山杂碎》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12 月9 日,世界3 大顶级科学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杂志--它们在科学界被简称为CNS,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细胞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n 公开撰文抨击选材“浮华”、用“不恰当的激励损害”科学研究,误导年轻研究人员只确信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篇文章立即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科学家发表言论称上述刊物确实妨害科学发展;另有科学家指出,抨击影响到科学进程的刊物是一种示警,人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减少影响科学家研究的各种利益诱惑。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家于2000年公布“破译”了人类基因组。一年之后,这本人们称之为基因的“生命之书”被称为匆匆写就的“草稿”。究其原因,是因为科学家们只临摹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却并未能全部读懂其含义。因此,要想真正读懂“生命之书”,依旧是当前科学界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国科学界及科研管理部门出现一股“SCI争论热”(SCI是“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而且争论颇为热烈,多位院士的参与提升了讨论的“重量级别”,海外学人的加盟更拓展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SCI的功用到科技期刊的水平,从评价体系到学术规范,从科学自主性到“谁来决定中国基础研究方向”,等等犤1犦。实际上,讨论所折射出的是广大科学家对我国整个科技管理中深层次体制性问题的深切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师昌绪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老一辈杰出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当代材料科学界的巨擘,是中国科学基金事业和中国工程院的创始人之一,对国家科技、教育、产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材料科学界、工程科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0.
“否证”又名“证伪”,是奥裔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1902——)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他将自己的哲学叫做“批判理性主义”,又叫“否证主义”、“证伪主义”。他的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科学界颇有影响,也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科学界的关注,纷纷进行评述,有的同志对其作了不恰当的过高的评价,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他的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但必须看清他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区别。为此,首先要对“否证”概念的涵义作出科学的规定;然后  相似文献   

11.
 近5个月以来,一场被称为“学术之春”的运动声势日渐壮大——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The Cost of Knowledge)网站上,全球有超过12000位科学家签名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爱思维尔集团。理由是该集团令科学家获得知识的代价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出版商不断提高旗下期刊价格,科学界也不断掀起小规模、区域性的抵制运动,此次万名科学家联合抗议,能否在更深层面迫使出版巨头让步呢?  相似文献   

12.
《广西科学》2008,15(2):104
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一套新的期刊评价标准框架,他们认为新标准能比影响因子更加准确地评价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现在的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提出的“影响因子”概念,已经成为学术界权威的期刊评价系统。它的主要依据就是期刊论文引用率的算术平均值(将某一期刊两年内发表的所有论文引用率相加,再除以总的可引用论文数)。该评价方法存在两大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技》2009,(7):10-11
在美国加州旧金山一个名叫圣塔柯斯的小镇郊外,有一处神秘地带。在这儿,有五个“秘密”就连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们都尚未有确定的结论呢!那么,都是些什么难解的“秘密”,连我们的科学家们都被难住了?  相似文献   

14.
华裔神经科学家詹裕农(Yuh Nung Jan)和叶公杼(Lily Jan)是一对夫妇,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有一个实验室。他们已经在那里呆了30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看清科学界的人才分布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詹氏夫妇刚开始招募雇员的时候,他们主要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最初11们雇员中有9位都是美国人。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詹氏夫妇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进海外人才了,其实他们自己也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台湾来到美国的。如今,他们的实验室有16位中国大陆的科学家、12位美国科学家和2位韩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卢瑟福将不仅因为他个人的贡献 ,而且还因为他作为教师这个字眼最高意义上的一个教师 ,而被铭记在科学史上。在他的周围 ,不仅聚集了向他学习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的人们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向他学习作为科学家主要需要的毅力和创造性的一个最大的和最成功的研究者集体。”[1]———费米这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费米对卢瑟福科教一生的真实写照。厄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1937) ,世界著名科学家 ,1908年因物质放射性理论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被科学界称为物理学之父。然而 ,更让科学界敬佩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大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科学”(big science)研究是国际科学界近年来提出的概念,但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大科学研究是指需投入巨资和众多科学家才能完成的科学研究,依其组织形式和投入方式,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观察》2023,(6):1-12
<正>“热点论文”在科学界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名词。顾名思义,热点论文即为众人所关注的论文。这种关注度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可以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量化和测度。我们以2018-2022年中国科学家的SCI论文为数据基础,分领域统计了自发表以来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以展现颇具显示度的中国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8.
 也许美国总统Obama提出的“10年脑计划”真的大大鼓舞了科学界的“士气”,近期最“火爆”的科学新闻居然不约而同都来自于人类的大脑领域:世界上首次成功完成了人类间脑对脑接口实验,首个“类人大脑”电子微芯片正式问世。不过比较起来,它们都不及以下这项“壮举”来得令人震惊:奥地利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一个豌豆大小的“微型人脑”!  相似文献   

19.
杨学祥 《科技潮》2005,(9):23-26
2005年,在世界物理年里,中国物理学界痛失栋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于7月6日与世长辞。黄昆走了,科学界扼腕,但同时闻讯的许多普通公众相当茫然:黄昆是谁?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却是陌生人。“这就是我国的现实——公众享受着科学家带来的科技成果,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胡亚东说。一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胡亚东坦承,不仅是黄昆,几乎所有科学家,特别是搞基础领域研究的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公众对基础科学的陌生?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作为直属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的科学组织,在国际无线电科学界具有崇高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每3年一届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国际无线电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大会。大会期间,URSI总部将正式颁发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于1969年设立,旨在选拔并资助青年科学家参加URSI大会的全部科学活动,鼓励参加学会交流、激发研究兴趣,从而为无线电科学领域培养储备青年人才。此奖项是国际无线电科学界评选青年科技人才的传统奖项,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北京大学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