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士研究阶段是打下坚实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实质性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诚如冯长根老师在“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系列文章中所提到的,每位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在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如怎样加强与导师及其他专家同行的交流;如何选择博士课题研究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进行文献调研与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既有一定的顺承性,同时又贯穿整个博士阶段。  相似文献   

2.
3.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7):82-82
  相似文献   

4.
5.
 论文被拒是痛苦的,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正确认识在投稿中论文被拒的现象,并从中获益是从事科研很重要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者的进步一般都是从论文被拒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1980年9月,我考进大学,进入生物系学习。那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大学教授,耕耘不辍于三尺讲台与学术研究中。天真单纯的我以为只要成绩出色,就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所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伴我度过了4年的大学时光。可事与愿违,毕业分配时,成绩优异的我却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了一所条件极差的“末流”初中。尽管对这份工作非常不满意,但毕竟吃上了“皇粮”,所以,我没有勇气丢掉眼前这个如同“鸡肋”般的铁饭碗。  相似文献   

7.
 我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已将近5年,发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奠定科学研究事业的关键一步。毛主席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在科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9.
 与《科技导报》接触了一段时间,了解到其刊载的文章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着力报道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科技热点等学术进展与动态,感慨贵刊致力于办成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的努力和决心。作为读者,想简述一点对《科技导报》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中学时代,班主任总告诫我们说,“为学必先为人,如果不能学会做人,那么学问再深也没有多大意义。”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因为那时候学习上竞争很激烈,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扑在做练习上,无法体会到这句话的意境,但也很少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相似文献   

11.
 放弃老师自己的原则和纪律约束,一味迎合学生,可以得到大多数学生给予的“人性化实验室”和“好导师”的口碑。的确,作为老师,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不过,我宁愿不要这样的“好”口碑。当代年轻的研究生学子,对于自由学习的追求,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2.
 单位召开了年终工作总结会,发了年终奖,金额比我想象的要多,但我心里很沉重,以往下班了是骑自行车狂奔着回家的,今天骑自行车速度跟走路差不多,一路在沉思,思考来年,思考未来,科技人员出路在哪里?我一直抱着科技兴国的理想,虽然这个理想目前没有被丝毫的动摇,但感到了前途的迷茫.  相似文献   

13.
14.
 我曾经问过一位跟随院士读完博士并做了博士后的年轻人,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与国外同行发过多少学术交流邮件。他明确回答说,这两方面都没有。我听后无语。  相似文献   

15.
 回首近5年的科研时间,我认为现在应该考虑如何为博士学业画上最圆满的句号了,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索,都是在未知的盲然中摸索、探究出来的.而朝着什么方向、从哪里切入成为关键.发现出真正的问题、题目,即寻找到问题,破题之源,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夫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为了学专业英语,特意收集了大量数学、物理、计算机、信号处理和地学方面的教材和讲义,亲身感受到我国高等教育教材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异。这应该是国内大量引进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