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这个故事我是听杨福家院士讲的.“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哈佛塑像,上刻‘1938年哈佛创建了哈佛大学’.其实这个塑像有三个明显的错误:第一,哈佛根本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建者;第二,这个塑像根本不是哈佛,因为哈佛本人的像早就找不到了,所以是随便找一个人画的;第三,哈佛大学并非创建于1938年,而是1936年.那么,哈佛大学为什么要立这个谎言塑像呢?因为怀疑精神是哈佛人一向秉持的原则.这座‘谎言的塑像’提醒哈佛人,不要轻信传说中的权威、偶像,要努力追求自己坚信的真理.哈佛人通过这三个谎言,把真理牢牢记住.”(《上海科坛》杂志2012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2.
 我在1月17日的《浙江日报》上读到这么一道题——我答不上来这题的答案——文章说:如果忧郁是蓝色,寂寞是灰色,汪洋是蓝色……那么,现在的你,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3.
正先说一个经典的人物和他的故事。话说红军时期有一位带兵的人,身上总是带个小本子,上面记载着每次战斗的缴获、歼敌数量。每次打完仗,就往上面添加数字。而且,这个习惯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消失。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之后,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面,每天深夜都要进行例行的"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这样的要求当然出自同一个人。那几乎是一件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枯  相似文献   

4.
 学期末该做什么?“做个总结呗”,你会说.不错,我的确在往这方面想.但你可能对此难下决心,因为你手中准备在学期末拿起来做的可能是那些放假和回家的事.这些事的确迟思不如早虑,而且也是非自己做不可.  相似文献   

5.
 我不仅指导着博士研究生,我还指导着硕士研究生,为此,我对发生于硕士生中的现象也不陌生.比如,明知硕士生毕业以后,还会有一个比硕士高的学位,即博士学位.但有些硕士生就不打算往这个方向努力了.这令人担忧.因为这样做的硕士生人数不少,就令人更担忧起这样的问题:明天谁搞科研?  相似文献   

6.
 元旦前寒流逼近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降温又是下雪,人人心里想的是与寒流有关的事——如何防寒驱寒,别冻着了.但今天早上一醒来,还在床上呢,就看到阳关照到了窗帘上,尽管由于风大,窗帘上一会儿阳光十分明媚,一会儿又暗下来,就像有人翻动着画册似的变动着.“风吹得云儿跑这么快”,我在心里说.待到起来一看,的确是一个好天气,晴空朗朗.“这样的天气最能激起人们出游的情绪了,”我对家里人说.  相似文献   

7.
 这个题目是借用的。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2005年出的书《正义之前》,其序言就是一篇相同题目的文章。其实,崔教授在文章中也并没有直接从字面上提到哪怕一次题目之问,也许还可以说她其实并没有回答的意思,这反而加浓了我思考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2014年元旦。这一天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冬。但天气也不是那么冷,至少当我在室外走动的时候,空气不是那么冷,也没有记忆中冬天那种嗖嗖的寒风。这当然有气候学和气象学方面的原因。其实,在植物园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花儿像在春天一样竞开斗艳。在海南三亚,甚至在比昆明、广州、深圳靠北的南方城市里,仍然有鲜花在盛开。  相似文献   

9.
 今天开始动笔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早年的一位博士后。作为青年学者,他并不特别,一样的优秀,一样的富有朝气。日常,我做我的科研,他做他的科研。有一小段时期,我突然意识到他好像有些天不来学校了,找,也没有找到,这有大约一个月,真的有点急了。到谜底揭开的时候,我才知道在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都看完了”,他对我说。看起来他是白天晚上地在看。他挨了批评,但也在我心头留下了谜——金庸小说有这么大的力量?我虽然还没看过他的小说,但我知道他的小说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教授是怎样炼成的?对于许多人来说, 从这个提问肯定能联想到一个熟悉的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是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讲述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我想,在读的博士生和博导也许希望知道那些已经毕业的博士生们说了些什么。近几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量大增,2007年是4.14万人,到了2011年增加到5.03万人(2007年我国在校博士生是22.25万人,2011年增加到27.13万人,2012年又招收6.7万人)。为了了解博士毕业生的情况,中国科协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184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发出4700份问卷,回收3598份。以下文字中引用的是这些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已经走过春天有段时间了。虽说冬天的雪景也是美丽的,但冬天毕竟寒冷,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冬天里默默守望春天。春天啊,你不远了。就此想起了因为白天就要结束而有点点伤心的小男孩向妈妈的一串提问:为什么白天必须要结束呢?白天结束时,太阳到哪里去了呢?风停之后,风到哪里去了呢?暴风雨过后,雨到哪里去了呢?那森林里的树叶变色掉落之后呢?小男孩问到了秋天,从而带出了冬天的问题:那冬天结束后呢?妈妈说:"冬天结束,积雪融化,小鸟飞回,春天开始。"(《读者》2013.19)作为博士生,问题也不少。就在最近,中国科学院的微信上发了一条谈谈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走过春天有段时间了。虽说冬天的雪景也是美丽的,但冬天毕竟寒冷,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冬天里默默守望春天。春天啊,你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有一个疑惑总在我脑子中转。很早时,我给一位博士生修改博士论文初稿,他在“致谢”一节中,首先描述了他的攻博历程,称其为“十年寒窗”,好像还用了“冷板凳”这样的词汇。这当然并非“致谢”,但也反映出这位博士生对攻博生活的一种感受。想想我自己,虽然从未在致谢的场合说感受,但好像在把记忆转化为文字时,想到“困难”这个方向,总是比想到“顺利”这个方向要多得多。为什么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找春天是一件有趣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找春天》,课文的一开始就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于是,一些语文老师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找春天”.  相似文献   

16.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读者》,2014年第5期),题目叫“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吸引了我的眼球。文章一开始就说:“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就是这句话,触发了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多年来,我总感到今天的一些科学技术学术论文,读起来空洞乏味,干巴巴,不细。若要深究起来,这样的论文,这样的笔法中,应该说到的东西好像也说了,说不上来是作者没写好论文。今天看来,失去细节是这类学术论文的一大特性。  相似文献   

17.
18.
 难道现在27、28岁左右的博士、博士后已经到了谈论“自传”的时候了?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19.
 难道文献调研还用得着学问吗?你也许会说,文献调研无非就是找些参考文献,导师好像也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中的“孔子”,其实是指像孔子、老子、孟子这样的杰出人物。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么一个题目?那天是6月30日,我在参加和主持北京理工大学理科和材料学部的各学院学科规划评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