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自然界丰富的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也是光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Fe2O3半导体由于其禁带宽度窄,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而且对环境友好、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有望成为未来光催化领域的重要材料。但Fe2O3半导体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速率很快,导致其光化学能转化效率很低。综述了近年Fe2O3半导体中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的研究进展,从杂原子掺杂、半导体复合、Fe2O3半导体微观形貌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Fe2O3半导体光催化剂光电转化效率的因素,提出有效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是提高Fe2O3半导体光电催化分解水活性的关键。论述了Fe2O3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构成原理、设计思想、目前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展望了Fe2O3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混合载体质量分数为1%的Pd/Al2O3-TiO2催化剂,借助XRD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合载体Al2O3-TiO2为无定形结构;TiO2降低了Pd和Al2O3的相互作用能力。将样品应用于C3H6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以NO转化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对比,发现TiO2的含量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TiO2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50%,催化剂活性迅速增加;TiO2质量分数超过50%,催化剂活性增加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平行于激光照射方向递增的梯度磁场作用下的磁性液体薄片光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磁性液体内部形成微粒链结构,微粒链受到梯度磁场汇聚力,向薄片中心聚集,在此处形成光关闭现象。通过改变磁性液体体积分数、外磁场变化率、初始磁场大小可以达到控制调节磁性液体的响应时间和光关闭时间的效果,为磁性液体作为可控光开关提供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片状V2O5/TiO2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传质对反应影响的研究。V2O5/TiO2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的反应为1级反应,内扩散对反应速率和NOx 转化率的影响显著。NOx 转化率可以表示为空速和其它参数的显函数并获得单一的解析解。实验与模型结果相一致,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转化率的变化趋势,为SCR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波烧结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陶瓷烧结工艺,具有升温速度快、节能省时、改善微观结构以及降低烧结温度等特点.本文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了Fe2O3掺杂的0.55Pb(Ni1/3Nb2/3)O3-0.45Pb(Zr0.3Ti0.7)O3(简写为0.55PNN-0.45PZT)压电陶瓷,烧结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2h.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阻抗分析仪及铁电分析仪等测试表征方法,研究了Fe2O3掺杂对陶瓷的结构、介电以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钙钛矿结构,随着Fe2O3掺杂量的增加,压电和介电性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Fe2O3掺杂量为0.8%(质量分数)时,陶瓷达到最优电学性能:压电常数(d33)、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相对介电常数(εr)和介电损耗(tanδ)分别为d33=520pC/N,kp=0.51,εr=4768,tanδ=0.026.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能球磨法在800℃保温2h预烧合成MgNb2O6粉体,研究了MgNb2O6陶瓷的相结构、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随烧结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有效促进MgNb2O6粉体的低温合成,降低MgNb2O6陶瓷的烧结温度。1220℃保温2h烧结MgNb2O6陶瓷,密度为4.80g/cm3,平均粒径为3.5μm,介电常数εr为19.7,品质因数(Q·f)为29444GHz的优良微波介电性能,MgNb2O6粉体有望成为新一代中温烧结高频微波介质基板材料。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负载型疏水性固体酸催化剂H3PW12O40/HZSM-5,并将该疏水性固体酸催化剂用于丙烯酸(简称AA)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结果表明,硅铝摩尔比为60的HZSM-5负载质量分数为40%的H3PW12O40,180℃干燥2h,H3PW12O40/HZS-5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丙烯酸转化率可达96.44%。H3PW12O40/HZSM-5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丙烯酸的转化率仍保持在71.98%。采用XRD、FTIR以及原位红外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均表明H3PW12O40较好的分散于HZSM的表面,在催化剂表面存在Lewis酸和Brnosted酸,且其负载型疏水性固体酸H3PW12O40/HZSM-5的酸量、催化活性和疏水性能均高于单组分H3PW12O40。  相似文献   

8.
以AlCl3·6H2O,BaCO3和MnCO3为原料,分别溶于去离子水和柠檬酸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Al12-xO19∶Mnx荧光粉。IR分析表明,干凝胶具有柠檬酸盐结构。XRD分析表明,1200℃煅烧,粉末中的主要成分为BaAl2O4,1400℃煅烧,粉末为BaAl12-xO19∶Mnx和BaAl2O4的混合物,此时仍残余部分BaAl2O4,1500℃煅烧能合成单相BaAl12-xO19∶Mnx,相对于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降低100~300℃。SEM分析表明,晶粒较小且具有片状结构。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和Sr2+的掺杂对BaAl12-xO19∶Mnx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铝为原料,柠檬酸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了纳米AlOOH。经过500~900℃焙烧后得到纳米γ-Al2O3。考察了溶液pH值、硝酸铝与柠檬酸物质的量比对AlOOH粉体,以及焙烧温度对γ-Al2O3两者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TEM、XRD、IR对超细粒子的粒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溶胶时的pH值和柠檬酸的〖JP2〗加入对经超临界干燥所得的AlOOH的形貌和尺寸有明显影响。在pH=3,n(C6H8O7)∶n(Al(NO3)3)=1∶2的条件下可得到纤维状纳米AlOOH(直径为1~10nm, 长为30~40nm)。该AlOOH经500~900℃焙烧后可得纤维状纳米γ-Al2O3,其直径为1~10nm,长为30~70nm。  相似文献   

10.
以NiCl2·3H2O、4,4′-联吡啶和(NH4)3PW12O40·5H2O(摩尔比3∶6∶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Ni3(C10H8N2)6(PW12O40)2·3H2O。该化合物为绿色块状晶体,最佳的形成条件是:去离子水为溶剂, pH=6,140℃下反应3d。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的光学能隙为2.12eV,属于半导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在温度低于366℃时可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Cu3Ti4O12和La2/3Cu3Ti4O12陶瓷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导特性.结果表明,CaCu3Ti4O12和La2/3Cu3Ti4O12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在低温(<150 K ) 区域,CaCu3Ti4O12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呈负阻温特性;在150~170 K温度区域,电导率出现极大值,且其电导率极大值为La2/3Cu3Ti4O12的近4倍;在较高的温度(170~250 K )区域,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Ca2+被La3+替代后在该位置留下1/3空位而使La2/3Cu3Ti4O12的激活能高达1.01 eV 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频内耗仪,以强迫振动方法测量了锂离子导体Li5La3Ta2O12在升温过程中的内耗和相对模量,并结合晶体结构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的升温过程中,Li5La3Ta2O12出现2个明显的弛豫型内耗峰,其弛豫元(锂空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由Debye峰拟合得到其激活能和弛豫时间指数前因子分别为0.80~1.00 eV和10-14~10-26 s,利用耦合模型处理得到弛豫峰的激活能约为0.60~0.70 eV,与锂离子电导率的激活能(0.50~0.60 eV)接近;2个弛豫型内耗峰分别对应于锂离子在相邻四面体和八面体间(24d48g)以及相邻八面体间(48g48g)的扩散;随着Li5La3Ta2O12在空气中的放置时间增加,其内耗峰逐渐向高温区域移动,且其峰高度和激活能逐渐增大;Li5La3Ta2O12经室温时效处理后,水进入其晶格替代Li2O而形成新的锂离子化合物Li5-xLa3Ta2O12-x(OH)x(0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Cu3Ti4O12陶瓷材料,用阻抗分析仪测定其介电常数和内耗.结果表明:在频率一定的条件下,CaCu3Ti4O12陶瓷的内耗在某一温度时出现了一个最大值,偏离该温度时内耗迅速下降;随着频率增加,内耗峰向高温区域移动.在低温条件下,CaCu3Ti4O12陶瓷的介电常数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后,介电常数发生突变;当大于该温度后,介电常数基本维持在较高值,且随频率增加,所对应的温度逐渐升高.CaCu3Ti4O12陶瓷的介电常数与其内禀结构、阻挡层电容有关,内耗和频率与温度的关系满足极化子模型;而在一定温度下介电常数发生的突变亦与极化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甲烷燃烧过程中由于高活性小分子自由基反应使实验室测定困难,影响了其燃烧机理的研究.本文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H3自由基和H2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在B3LYP/6-31G*、6-311G**、6-311++G**和cc-pvtz基组水平上优化了CH3+H2→CH4+H反应过程中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出它们的振动频率和零点振动能.各物种的总能量由B3LYP/6-31G*和B3LYP/6-311++G**给出,并对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同时应用内禀反应坐标(IRC)理论分析了该反应沿极小能量途径(MEP)相互作用分子间化学键的变化、原子自旋密度变化以及沿IRC的分子振动模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组选择方式对各驻点几何构型无明显影响;在6-31G*水平上计算出来的位垒为39.61kJ/mol,与实验值39.41kJ/mol相吻合;反应途径上存在一个引导反应进行的j振动模式,该振动区间为-0.57—0.60amu1/2Bohr.  相似文献   

15.
磁性液体透射光的场致驰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磁场作用下,经过磁性液体的透射光的驰豫特性.结果表明,加上磁场后,透射光强立即增加,随后减弱.如果磁场的均匀性较差,透射光将保持衰减趋势.反之,透射光减小到一个最低值后又将增加,直到趋于一稳定值.这种透射光的驰豫性质对应着磁场作用下磁性液体的各向异性微结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温室气体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沉积盆地深部存在体积巨大的盐水层,盐水不宜开发利用,但可用来埋存CO2。本文首先对盐水层CO2埋存机制进行研究分类,得到盐水层CO2埋存量计算公式,在对埋存机制及公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分析水平渗透率、纵横渗透率比值、地层韵律、地层矿化度及温度对盐水层CO2埋存的影响,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盐水层的渗透率、纵横向渗透率比值、沉积韵律是影响盐水层CO2埋存量的主要因素,盐水层的矿化度和温度是影响CO2溶解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