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业公认技术作为流体检测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单一薄层AVO响应特征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为地层中单一薄层流体检测定性解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作为地层中沉积更为普遍更的地质结构——砂泥岩薄互层,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首先对声学介质和弹性介质条件下的薄互层AVO响应进行研究,其次利用交错差分弹性波动方程对韵律型含气等厚薄互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薄层数和单层厚度对薄互层AVO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梯度的变化特征,对薄互层层进行分类,研究其截距梯度交会(P-G)属性。结果表明,薄互层的AVO响应在声学介质情况下会出现假亮点,在弹性介质中进行数值模拟更加合理。在弹性介质中与单层薄砂岩AVO响应进行比较,发现薄互层单层厚度小于1/8波长时,薄互层对顶面AVO效应起到加强的作用;而当薄互层单层厚度大于1/8波长小于1/4波长时,AVO效应较薄层情况减弱。随着薄互层单层厚度的增加,P-G值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工区薄互层单层厚度和层数确定出薄互层发育的P-G属性的分布范围,从而指导储层预测,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AVO数值模拟是定性进行油藏描述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研究AVO数值模拟的方法类型和实现方法,建立相应的AVO检测标志,对于油藏描述和油气地球物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对WXS凹陷的W3地层岩芯样品进行了地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密度、孔隙度和声波速度测试,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提出一种集成目标储层孔隙度、厚度和饱和流体信息的AVO响应模板制作方法。该方法以砂岩孔隙度与干燥状态下的密度和纵、横波阻抗的线性关系为核心,利用Gassmann流体替换技术构建岩石物理模型,通过正演模拟获得不同... 相似文献
4.
由于纵波不能在流体中传播,叠后地震反演得到纵波波阻抗是无法识别储层中的流体。基于横波在流体中传播特点,利用叠前数据丰富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信息获得弹性参数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是可行的,但受到地震反问题固有的“病态解”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进行叠前地震反演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后续的储层岩性与流体识别的精度。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储层埋藏较深、钻井资料较少的D2地区为研究目标,采用测井岩石物理敏感分析、敏感流体因子反演和频散AVO反演三种技术综合来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来进行储层的流体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陈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4):433-438
在分析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柴达木盆地三湖新凹陷第四系的物性参数 ,结合地质、地震等多信息资料 ,选择某区中型气田 ,从浅至深设计了 1 1个薄互层模型进行平面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计算固体多层介质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结合测井储层评价 ,对合成记录作了精细的解释 ,选取了主力气层组所在的模型 3作了详细的描述 ,给出了实际处理的 AVO分析CMP道集的实例。结果表明 AVO技术可以用于该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7.
现有AVO分析方法基于纵波、横波速度比近似为2这一假设条件,且不能反映界面的密度变化.结合苏里格气田致密碎屑岩储层特点,提出不完全依赖速度比假设的,基于纵波速度变化率、横波速度变化率和密度变化率的三参量非线性AVO分析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近似方法所得的反射系数介于Zoeppritz精确表达式和Aki&Richard近似之间,苏五试验区流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较好,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相介质的AVO技术在气水储层识别中的探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新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具有超致密、超埋深的特点,识别流体性质的难度很大.从基于Biot理论的精确的双相介质AVO方程出发,结合该储层实测的岩石物理数据,分析了须家河组储层在含气、水时的反射波随入射角变化的响应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对须家河组上部的须四段储层可用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方法来进行气、水的识别;但对更深的须二储层结果不理想,需要寻求其他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天然源频率域航空电磁法(ZTEM)对于地下异常体的探测有着显著的优势,其正演响应特征的分析对提高勘探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地论述了ZTEM基本原理,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开展三维ZTEM正演模拟,首先正演模拟复杂模型的倾子响应,研究表明倾子数据对横向电性分界面反映准确;其次通过大量的模型试算,分析了影响ZTEM正演响应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地电条件下的倾子响应幅值不同,进一步加深了对ZTEM三维正演响应特征的认识,对ZTEM的实际应用和异常解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CSAMT法在实际测量中,当地下近地表存在电性横向不均匀时,CSAMT曲线会发生畸变,即静态效应。这种现象如果在资料处理中得不到消除,就会造成资料解释的误差甚至错误。为了消除静态效应对CSAMT测量数据的影响,首先介绍了目前通常使用的几种静态校正方法;然后通过建立地表存在不均匀体时的地电模型,正演模拟合成了存在静态效应的电阻率及阻抗相位断面图,使用曲线平移法和TEM数据分别进行了静态校正,基本可以消除地表不均匀体的影响;最后,对新疆某地存在静态效应的CSAMT测量原始数据断面图应用TEM数据进行静态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5,50(Z1):151-151
Based on the AVO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the coalb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VO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albed P-P reflection wave. On the top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the P-P reflection wave absolute value of reflective coefficient decreases when the incidence angle increases between 0 and 60 degrees, and then increases gradually. On the bottom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the total reflection occurs rather strikingly because the incident wave propagates from low impendence media to high one. And for the soft and fractured coal in particular, such a phenomenon takes place even at an incidence angle less than 15 degrees. So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bed bottom interface are not conducive to AVO analysis. AVO response is closely relative to the coal structure, and AVO intercept and gradient of top interface of the coalbed reflection wave increases when the coal structure is destroyed severely. For coalbeds of the same coal structure, AVO intercept and gradient of the coalbed top interface with the sandstone roof i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the mudstone one. The tuning of coal-bed thickness has adverse influence on coalbed AVO attributes analysis obviously. Those AVO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are shown further by modeling from Well 9-10-15 and Well 10-E-3 i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相似文献
12.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场正演及偏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数据表明地下岩层的地震各向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常规处理中,通常视地下介质为各向同性介质,这必然导致一定的误差.作者从弹性波动方程出发,用虚谱法正演模拟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场,用弹性波多分量联合逆时深度偏移法,并在计算中很好地解决了边界反射问题,实现了多波多分量资料的偏移,获得了一些与各向异性介质有关的波场信息和认识.这些信息和认识有助于复杂地层成像和岩性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非零偏移距域双平方根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法,该方法根据不同速度模型,通过精确正演模型数据,利用双平方根方程进行偏移,实现了偏移成像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研究认为:采用中点-半偏移距域的双平方根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适应横向速度变化,具有精度高、无频散、背景噪声弱、耗时短等优点。对岩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很多,但是确定的物性下限均为某一固定值。对于埋深变化较大的岩性油藏,存在较大的误差。以G油田P油层为例论述了应用常规方法确定物性下限存在的问题,并应用考虑埋深的试油法和经验统计法确定了G油田P油层的物性下限,其确定的动态物性下限更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对于向斜油藏的成藏机理,以及后续的储层评价方式都具有值得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衡剖面技术是通过几何学原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将变形构造全部复原成合理的未变形状态的一种模拟技术。它可以对地层构造演化进行定量、半定量的分析解释,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勘探、盆地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原理及模拟过程的限制条件;论述了平衡剖面校正的方法;着重阐述了平衡剖面正演和反演制作方法。提出了平衡剖面技术的不足:平衡剖面技术测出的缩短量和缩短率精度有待提高;三维模拟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应将地层岩性展布考虑进去,并纳入沉积相;地层厚度的精准度对平衡剖面技术的准确性影响很大。随着对平衡剖面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平衡剖面技术在构造变形剧烈,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广角反射研究及高斯射线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角反射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同时通过典型模型实例 ,采用高斯射线正演的分析方法 ,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采用广角反射可以得到信噪比比常规方法高的地震信息 ,这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 ;广角反射波信息出现在直达波以外 ,炮检距很大 ,但能量比非广角反射波能量高。对于深层高陡构造的地质体来说 ,采用常规方法一般不能得到深层高陡地质界面的反射信息 ,这时采用广角反射来采集数据特别实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与砂泥岩地层相比,碳酸盐岩地层常以高电阻率、深浅双侧向大幅度差异为特征。而影响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高低的因素众多,由此造成储层的划分和流体性质解释难度较大。结合实测资料和模型模拟结果,对影响双侧向测量值和差异的各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井眼大小、裂缝、岩性、流体电阻率、侵入深度等。总结了各种因素对双侧向测量值的影响程度,较好地解释了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巨大起伏的原因和储层电阻率复杂多变的特性。该分析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碳酸盐岩地层中双侧向的变化规律,对储层进行更为精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