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有一件事会让所有的中国人怦然心动,一位叫做莫言的中国作家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国人翘首以待的诺贝尔奖,以至于2012年的岁末,莫言成为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公众人物.人们有理由认为,2013年的莫言热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莫言获奖,名利双收,无可非议,这也符合诺贝尔老人当初设置此类奖项的初衷.1895年,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诺贝尔,留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化学、物理、医学、文学、经济学以及和平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欣喜之余,再次引发中国科学家何时能够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热议.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民族精神价值,二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文学价值,三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4.
郭岸 《世界博览》2012,(20):72-7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存诺贝尔文学奖官网。看到“MoYan”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首先有种不真实感。怀疑这是黑客在跟中国文学爱好者开玩笑。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3-24
<正>19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莫言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镇。2012年10月,伴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围绕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的论著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1980年代中期直至当下,在30余年来的数以万计的莫言研究论著中,关于莫言的文革叙事方面的研究论著则屈指可数。就目前中国知网和读秀学术搜索所见,涉及莫言文革叙事或书写为题的论文仅有4篇。这4篇论文分别是许子东的《"文革故事"与"后文革故事"——关于莫  相似文献   

6.
穆楠 《世界博览》2012,(24):46-47
蛇年运程比莫言小说更贵诺贝尔奖受追捧,严肃题材与实用手册并重,这就是法国人今年爱读的中国书。法国最大的实体书店是FNAC书店,其连锁店遍布法国各地,在火车站、地铁站和市中心等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所售图书门类齐全,包罗万象,因此FNAC自然成为法国畅销书的风向标。当下FNAC卖得最火的中国书是哪一本?自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6,(1):17-18
<正>自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蔚为大观。可是,纵观莫言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却不甚了了,重复性研究较多。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大家的视野还没有放得更宽,从而导致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难有新的见解。实际上今后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某种程度上批判着中国的教育,也有不少教育机构朝着培养“诺贝尔人才”的目标开始努力。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如果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教育机构都朝着诺贝尔看齐,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12,(11):4-4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某种程度上批判着中国的教育,也有不少教育机构朝着培养“诺贝尔人才”的目标开始努力。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如果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教育机构都朝着诺贝尔看齐,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中的刑罚书写绕不开中国新时期刑法的转变与影响.余华、王小波和莫言等作家都在小说中透过刑罚书写呈现暴力,并侧重表现精神的刑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如果将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作为现实背景,那么法律的缺失与文学的填补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莫言发表于2001年的《檀香刑》则以历史小说的形态解构历史,书写重刑的惨烈与人性的幽微.从余华到莫言,文学上趋于频繁的刑罚书写与法律上呈现的"重刑"趋势形成同构与补充关系.从刑罚的几个关键词暴力、荒诞、历史文化入手,能对这一关系有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2,(11):58-6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浪潮,文化的问题浮出水面,文化要不要全球化,尤其中国文化要不要全球化?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人近百年,从近期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来看,文化要有民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中国文化不一定要全球化。从五四运动开始,国人认为中国的落后归结为文化的落后,于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占据了主流,以至于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0-21
<正>莫言纵横文坛三十余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莫言的研究文章有千余篇,相关著作十余部,系统性传记一种,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一百五十余部。[1]莫言作品的海外译介之旅早在1988年已经开启,中篇小说《民间音乐》被翻译成英文,发表于《中国文学》杂志,之后香港的《译丛》杂志陆续将莫言的一些中短篇小说翻译成英文。第一部被翻译成外文的长篇小说则是1989年由井口晃翻译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5-26
<正>由于诺奖效应,2012年、2013年的莫言研究就像过大年,红火热闹,催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随着时间推移,诺奖效应也会减弱,根据2014年、2015年的统计,尽管和其他作家相比,莫言依然享有更高的关注度,但这两年莫言研究的学术成果已经逐渐在减少。喧嚣过后,一切都要回归平静,现在就要求我们再次深入文本,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社科论坛"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研讨会是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潍坊学院承办,是潍坊学院举办的第二次以莫言研究为专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莫言叙事手法、语言特色、影响传播以及对莫言与齐鲁文化关系""莫言作品的个案解读"等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次论坛的召开,与会者对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黄夏 《世界博览》2012,(24):50-51
2012虚构类图书盘点海外华语文学作品集体从榜单消失,那么这一年里,除了诺贝尔奖作品,我们还可以读什么?时值岁末,照例要对一年来的文学出版做一番点评。今年文学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多少改变了往年波澜不惊的图书市场格局,以至出现"几分"天下的气象。所谓"波澜不惊",便是引进版小说对原创图书的全面优势。在莫言得奖之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相似文献   

16.
李强  赵萌 《世界博览》2012,(22):76-80
“中国如果有作家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莫言。到时候,有很多你能拍的好故事。” 整整十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来到中国,同莫言一起回老家山东省高密大栏村过年。人们更愿意将那里称为“高密东北乡”——莫言笔下大多数故事发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6-27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在中国文坛崛起以来,莫言文学研究一直长盛不衰。与莫言高水平的文学创作相对应的,是30余年颇有建树的莫言文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为后继研究者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莫言文学研究的门槛和标竿。后来的研究者想要在莫言研究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唯有挖掘新材料、开拓新视域、提出新观点、使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莫言     
再过些日子,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前往瑞典领奖,届时无疑将再次引起举世的关注。莫言的获奖圆了中国人的一个梦。中国其实与诺贝尔文学奖蛮有缘的。早在1938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大地》一作获奖。这部作品的素材就取自邻近我家乡的皖北宿县。几十年后的2000年,一位名叫高行健的法籍华裔作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从各方反应来看,这位高作家的获奖实在是没有什么公信力。直至来自山东高密的莫言众望所归地摘取今年的奖项。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