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尾矿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尾矿氰化物渗漏在土壤中迁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运移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时间内氰化物在包气带土层中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降雨量增大时,污染物质可穿过包气带而污染地下水。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浓度在包气带土层分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于定量化评价氰化物类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自然条件下,土壤表层污染物随降雨入渗是污染包气带及地下水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河北省廊坊市某化工园区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取样及室内试验获取土壤参数,刻画包气带剖面概念模型,利用Hydrus-1D软件预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范围和迁移趋势,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为非饱和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迁移过程中,受土壤自净作用影响,最大迁移距离为15.5 m,未穿过包气带污染含水层。  相似文献   

3.
以陕北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氮污染"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分析、污染评价以及数值仿真模拟等方法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与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已不同程度受到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等的污染,通过现状分析和数值仿真模拟,该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农田灌溉区和人口密集区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 m地段,这些地区是地下水易受污染的高风险区,应进一步加强对区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控制,健全水资源管理等,达到有效保护与持续开发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目标;建立的包气带水分和"三氮"迁移与转化耦合模型为区内今后地下水污染与保护提供了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具有存在的隐蔽性、发现的滞后性特点,这给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设计、污染风险评估、污染责任认定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地下泄漏为例,对地下水污染源的反演识别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污染质运移模拟模型、替代模型、随机统计方法(伴随状态方法及贝叶斯方法)的综合运用,反演识别地下水污染源的位置、个数及释放历史。结果表明,伴随状态方法和贝叶斯方法的联合运用可以反演识别出污染源的个数、位置及释放历史;贝叶斯方法反演识别污染源过程中,以替代模型作为模拟模型的转化形式,用替代模型代替模拟模型大幅度地减小了计算负荷,并保持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6.
关中盆地包气带氮迁移转化数值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关中盆地潜水硝态氮面状污染比较突出的实际状况,研究施入氮肥后在耕作层以下的包气带中"三氮"运移转化和累积规律。方法以地貌为基本单元,结合包气带厚度和岩性,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计算。结果按照目前的农田施肥条件,在2年中,区域内沙丘和河漫滩进入地下水的氮通量可达170~300 kg/hm2;黄土台塬洼地和河谷低阶地等地进入地下水的氮通量100~140 kg/hm2;在包气带较厚(大于20 m)且透水性较差的河谷高阶地、黄土台塬和山前洪积平原等地区,进入地下水的氮通量一般低于50 kg/hm2。结论区内河漫滩、沙丘、河谷低阶地和黄土台塬洼等地区,是关中地下水易产生氮污染的脆弱区,因而应是地下水重点保护地区。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国北方某一典型岩溶潜水水源地为例,利用DRWM模型和DRWMLPE模型分别对其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异常现象的发生与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进而阐明了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污染负荷与污染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DRWMLPE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并获知包气带介质是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最敏感的因素.DRWMLPE评价模型可推广到其他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特拉津农药在包气带内运移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根区(土壤层)及渗流区(作物根区以下潜水面以上包气带部分)农药的行为进行了数学描述.应用植物根区数学模型模拟了旱田除草剂阿特拉津农药在研究区包气带中的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吸附系数较小、降解半衰期较长和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阿特拉津农药可长期残留在包气带内,并且能够随降雨入渗进入潜水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 DRASIC 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DRASIC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冶金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冶历史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冶金工业地区,区域地下水环境往往存在严重的历史污染问题,使广大环评工作者难以准确识别项目可能造成污染的目标含水层,进而无法客观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以湖南某地冶金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就以上2个难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在充分调研多种资料,明确区域地下水系统与污染对象所属地下水系统的基础上,可利用历史动态数据确定目标含水层及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查明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的目的是辨识已存在的历史污染情况,合理预测污染物的运移趋势.因此,对比地下水背景值及不同时期的水质数据,分析污染物积累和迁移特征是现状评价的关键.最后,讨论了如何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影响预测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离子型稀土矿为例,通过对矿体赋存特征和采矿工艺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浸矿液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再对采取措施后地下水中污染物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截渗措施能有效防止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以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土柱淋滤实验,通过对其分析,得出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途径主要有沟渠及污水坑渗漏、跑冒滴漏事故造成渗漏、污染土层及垃圾坑面状淋滤;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溶解油、乳化油和吸附油;三种污染机制分别是通过石灰岩直接入渗、双层介质入渗和地下水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某地浸采铀井场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井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建立该区地下水流动与溶质运移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国际流行的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模拟抽出处理修复地浸采铀井场地下水在不同抽水量抽水过程中,地下水污染物的分布,以此确定抽水井的布置与合理的抽水量,为抽出处理修复地下水方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某尾矿库为例,在分析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Stiff图进行了库区地下、地表水水化学组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宁河旁井水水质受尾矿库影响较大。进一步选取典型剖面,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二维地下水流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取得了典型剖面的地下水动力场,对现状尾矿库进行时空离散化,将其20a的尾矿堆积过程概化为动态变化的污染源边界,基于水化学分析结果选取氟化物作为模拟因子。根据尾矿库下游井点氟化物浓度的观测数据反演了污染源的污染强度,模拟结果也证明该尾矿库防渗措施不够严密,导致了库下游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洒落原油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洒落石油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分布在井下作业频繁的采油井井场内。在原油污染中心地带,表层土壤受污染最重,边缘地带稍轻;原油组分中非饱和烃运移能力最强;在天然条件下,原油污染物自然降解率较小;在污染区内,包气带中油污染向下运移并不与表层油污染浓度成正比。油污染在包气带中迁移受油污染浓度大小的控制,当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大于近似残余饱和度,污染物向下迁移,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东北典型农产区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辨识传统灰色关联度法的权重计算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超标赋权法和熵权法组合权重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将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度法应用到东北典型农产区——拉林河流域,对该流域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正定因子分解法(PMF)识别了影响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与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传统灰色关联度法等传统评价方法相比,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水质状况;2)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超标严重,Ⅴ类占66.7%,仅有33.3%的水质监测点符合饮用标准,超标因子主要为铁、锰、氨氮、硝酸盐等;3)PMF识别结果表明农业源和自然源是影响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来源,其中自然源贡献占比约61.5%,受水文地质及农药化肥施用影响的农业混合源占比约38.5%.  相似文献   

18.
环境事件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套针对重大环境事件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高风险优先控制为原则,以指导场地应急修复为目的.在污染源识别中,依据事故企业所属行业,快速圈定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场地的影响范围,估算污染物总量,判定污染物分布及影响深度;在取样方案设计中,提出针对事故污染发生特点和场地特征设置的取样方案;在暴露评价中,暴露途径的选择以该途径能在应急修复技术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为原则,暴露途径一般应包括:食入消化,呼吸吸入,饮用场地内地下水3种;在风险表征中,分别对污染物在多种暴露途径下的总风险值和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值进行排序,优先控制高风险污染物和高风险的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