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Maxwell方程出发,应用耦合波理论推导出一般情况的耦合方程组,对横向磁化的H面移相器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分折和数值计算,得到一系列数据,并绘制了“差相移-频率”的特性曲线,从而总结出这种移相器的相移与铁氧体的位置、大小,介电常数及张量导磁率参数的关系,这些曲线和理论给这类移相器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耦合波理论分析计算这类相移器要比用微扰法分析计算的更接近于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双模高功率铁氧体锁式变极化器件在现代雷达和通信技术应用中的简要描述(脉冲与脉冲间极化快速捷变)。这种器件能使输入的线极化波变成垂直、水平、正、负圆极化或任意极化波输出。并简述了这种铁氧体锁式变极化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叙述微波铁氧体控制器件(快速开关、移相器、变极化器等)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着重讨论快速控制的锁式器件,介绍了我们近年来研制出的一系列器件,其中包括许多我们提出的新型器件。首先讨论不同的磁路结构和各类器件的特点,然后列举它们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实例。这些实例表明,微波铁氧体控制器件能实现快速功率转换,快速极化交换,单脉冲单通道技术和宽带相控阵电扫描等功能,对于提高雷达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国外在毫米波范围所用的电驱动铁氧体器件的现有水平、动态、新结构形式。重点介绍了mm波相控阵天线及其它系统中所使用的铁氧体相移器、锁式开关、可变功率分配器的现有形式及水平。文中还将二十三所现有毫米波器件水平与工作介绍给大家,目的是提供给从事mm波技术的设计师、决策的总体领导及铁氧体专业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综合了近几年国内外在毫米波铁氧体器件上的发展情况,分别叙述了毫米波雷达系统所用的环行器、隔离器、开关、移相器、集成铁氧体器件的现有水平和新的结构形式,并展望了未来,目的是提供各方面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线性框架下研究基于输入输出观测数据对未知系统模型中两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 采用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控制直接设计控制器,无需系统建模过程. 在构造代价函数时,同时考虑闭环传函和灵敏度的模型-匹配问题. 针对模型匹配过程,分别设计虚拟输入和扰动;推导用于观测数据预处理的滤波器. 在设计控制器前,利用概率统计法对控制器进行检验以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控制设计中的参数优化,利用数值优化理论分析迭代最小二乘辨识算法所生成的迭代序列与全局最优值间的逼近式,以此式作为评价收敛性和收敛速度的依据. 最后用仿真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模贝叶斯“滤波—辨识联合算法”(JEI)多次迭代后存在的滤波器发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多模自反馈被动角跟踪算法(MSPT DF)。特点是利用数据融合理论中的自反馈方法,将基于最小方差准则的反馈机制引入到原有算法中,使得误差较小的“融合”滤波结果能够实时地反馈给子模型,帮助其修正滤波误差,并且根据各模型的方差大小调整模型权重;改进算法大大改善了原有算法稳定性差和跟踪精度不高的缺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文中结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参数变化引起的弹体模型和静稳定性的改变,以及降低静稳定性对导弹机动性能的改善。研究了把工程指标转化为期望的闭环系统极点的方法,以及与全状态反馈等价的从状态反馈到输出反馈的变换技术,给出了基于极点配置和输出反馈的一般性的两回路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两回路驾驶仪可以稳定静不稳定的弹体,而执行机构的有限的资源是限制驾驶仪控制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引入加速度计到弹体质心距离这一参数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网络诱导时延和网络通道的非线性反馈干扰,研究了多输入多输出网络控制系统的时滞依赖稳定性。基于各回路有界的状态反馈输入,建立闭环系统的Lurie时滞系统模型。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分析了各子系统在有扇形条件约束的绝对稳定性,同时得到网络控制系统全局稳定运行的最大允许时延界。最后,通过仿真例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微波铁氧体超导器件和毫米波应用的准光环行器的新近发展。这些超小型化具有高性能的高温超导(HTS)铁氧体器件和高功率准光环行器的试验成功,将对微波单片集成、混合平面集成和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将分二部分对上述内容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1.
Year 2021 is special. It sees the renaissance of concept of phase and the birth of a phase theory for matters much beyond complex numbers and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SISO) linear timeinvariant(LTI) systems while we celebrate the 60 th birthday of Lei Guo, an exemplary research leader of our times. Here we give a short tutorial of the newly developed phase theory, as a birthday present.  相似文献   

12.
耦合锁相环(CPLLA)阵列被提出可用于实现新型的相位阵。对耦合PLL阵列的相位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稳态解。为了深入研究阵列的动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阵列相位连续模型并通过傅立叶级数法求得了解。通过对该模型研究表明通过调节阵列边界振荡器单元自由谐振频率,可在振荡器之间形成线性的相位分布和多波束的形成,实现无移相器的波束扫描。文中还给出了两单元耦合锁相环阵的实验电路。  相似文献   

13.
王旭艳  孙超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5):3395-3397
多接收元合成孔径声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偏航和侧摆是影响多接收元合成孔径声纳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深入分析位移相位中心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接收元合成孔径声纳运动补偿算法。改进算法首先修正声信号的实际传播距离与采用等效相位中心近似的传播距离之间的偏差,然后基于时延和相位估计偏航和侧摆,而且改进算法消除了目标回波的相互干涉对估计运动误差的影响,从而在扩大了算法适用的运动误差范围的同时,提高了运动误差估计的精度。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地补偿了运动误差,改善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质量图引导的干涉相位快速解缠方法。首先,介绍了一种新的质量图求取方法,该方法考虑到传统质量图不能精细地反映地形坡度变化的缺陷,提出利用局部表面法向量的余弦作为质量,通过局部平面拟合纠正相位跳跃点的质量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对质量图的解缠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分块融合技术降低路径搜索的计算量,大大减少了解缠所需的时间。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位编码的量子蚁群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蚁群算法只适用于离散优化问题的局限性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提出一种适合连续优化的量子蚁群算法. 该方法直接采用量子位的相位对蚂蚁编码. 首先基于信息素强度和可见度构造的选择概率, 选择蚂蚁的前进目标; 然后采用量子旋转门更新描述蚂蚁位置的量子比特, 完成蚂蚁移动; 采用Pauli-Z 门实现蚂蚁的变异增加位置的多样性; 最后根据移动后的新位置完成蚁群信息素强度和可见度的更新. 由于优化过程统一在空间[0,2π]n 进行, 而与具体问题无关, 因此, 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优化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以函数极值优化和聚类优化为例,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搜索能力和优化效率明显优于普通蚁群算法和标准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定性仿真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相图构造方法。首先对在定性仿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QSIM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合于非线性系统的基于具体代数约束表示的仿真算法。在此基础上,对二维分叉系统以及非奇异的三维系统的相图构造实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它能够捕捉到所有定性可区分的系统行为从而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基于数值积分的相图构造方法的缺陷,因而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段采样信号的相位关联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分段采样信号在复平面单位圆上的分布特征。针对采样点与分段信号在单位圆上分布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接相位积累法和旋转相位积累法将分段采样信号进行相位关联,以实现相参积累和提高频率估计精度。直接相位积累法计算量大,抗噪声能力强,旋转相位积累法计算量小,抗噪声能力弱。这两种方法既可用于多段线性调频连续波探测回波的积累检测,也可用于多个相参脉冲信号的积累与频率估计。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针对宽带雷达下的距离扩展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处理的能量积累检测器.现有的单脉冲扩展目标检测方法都是在包络检波或平方率检波后进行的,丢失了信号的相位信息,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检测性能的损失.从信号的相位分析入手,通过对目标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处理,然后进行能量积累和CFAR检测,实现对扩展目标的检测.最后通过两个Monte Carlo仿真实验,将提出的方法与能量积累检测器作比较,发现在目标散射中心均匀分布及高斯白噪声的假设下,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sequence unique reconstruction refers to the property that a sequence is uniquely reconstructable from all its K-tuples. We propose and study the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 of the probability P(K) of unique re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tuple size K in random sequences (iid model). Based on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artificial proteins generated from lid model exhibit a phase transition when P(K) abruptly jumps from a low value phase (e.g. 〈 0.1) to a high value phase (e.g. 〉 0.9). With a generalization to any alphabet, we prove that for a random sequence of length L, as L is large enough, P(K) undergoes a sharp phase transition when p ≤ 0.1015 where p = P (two random letters match). Besides, formulas are derived to estimate the transition points, which may be of practical use in sequencing DNA by hybridization. Concluded from our study, most proteins do not deviate greatly from random sequences in the sense of sequence unique reconstruction, while there are some "stubborn" proteins which only become uniquely reconstructable at a very large K and probably have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刘树勇  朱石坚  俞翔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1):4990-4993
通过分析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特性,讨论了鞍点与混沌产生的关系,并通过仿真证实了吸引子上存在特征点对和特征距离。根据特征距离的2个重要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相空间重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在数据量较少以及信号中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该方法有较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