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沙米种群的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沙米的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分布,但其在不同类型地域的聚集强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方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法(扩散系数)及其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成因.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1个优势种均为聚集型分布格局,但它们的聚集强度有差异.种群聚集的强度最大的分别为野大豆、小香蒲和慈姑,种群聚集的强度最小的分别为水蓼、泽泻、水田芥,这主要与土壤水分以及植物本身的生殖生物学特征有关.在判定物种分布格局的方法中,以方差/均值比率、Poisson 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联合运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Greig-Smith法和间隙度分析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幼苗种群呈现集群分布,但在不同生境中种群的集聚强度和格局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尺度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的间隙度逐渐减小。生境异质性、种间竞争和人为干扰是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闽北天然闽粤栲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闽粤栲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均值比(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δ)、Cassie指数(C 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珋)和Iwao回归方程对天然闽粤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取样面积的减少,其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陈巍  卢欣石 《甘肃科技》2009,25(6):134-136
通过对处于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沙地和重度沙化草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完工地区不同沙化等级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等项指标,对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随着过渡进展,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C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2m×2m和5m×5m两种样方划分方法,调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三种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wudanica)和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在迎风与背风条件下不同沙地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半固定沙地的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随着沙地固定,草本植物增加,差不嘎蒿优势度明显下降,死亡率增加,到固定沙地阶段,2m×2m划分条件下变为随机分布;(2)生长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乌丹蒿种群,在两种样方划分条件下,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在半固定沙地的种群聚集度比流动沙地更高;(3)对白沙蒿种群而言,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半固定沙地的为集群分布格局,但固定沙地的白沙蒿群落仍为单优群落,且由于环境均一,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海海岸沙生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士楚 《广西科学》2001,8(1):57-60
采用方差 /均值比率法、游程法和点到点距离比率法测定广西北海海岸沙生白骨壤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 ,同时对该种群的平均拥挤度进行刀切法估计。结果表明 ,白骨壤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地形影响 ,呈随机或集群分布。 3种方法都适用于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刀切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测种群平均拥挤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法,绘制油蒿与沙蒿种群点分布图,应用偏离指数、Lloyd平均拥挤度、Morisita指数等方法研究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到固定沙地上,油蒿与沙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符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海海岸沙生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士楚 《广西科学》2001,8(1):57-60,69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游程法和点到点距离比率法测定广西北海海岸沙生白骨壤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同时对该种群的平均拥挤度进行刀切法估计,结果表明,白骨壤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地形影响,呈随机或集群分布,3种方法都适用于白骨壤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刀法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测种群平均挤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是维吾尔医复方制剂,由甘草、红枣、破布木、牛舌草、铁线蕨、地锦草、小茴香、薰衣草、蜜蜂花和刺糖10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由异常黑胆质所导致的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研究了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各单味药(除刺糖外)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L-60细胞暴露于各单味药两种不同提取物(二氯甲烷和甲醇),于37℃、CO2体积分数为5%的恒温孵箱中培养后24、48、72h,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各单味药的二氯甲烷提取物除小茴香外均显著降低HL-60癌细胞的存活率(P<0.05)。在甲醇提取物中,只有甘草和地锦草两味药的甲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HL-60癌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各单味药甲醇提取物相比,其二氯甲烷提取物均显著降低HL-60癌细胞的存活率(P<0.05)。结果显示,破布木、地锦草、铁线蕨、甘草、红枣、薰衣草、牛舌草和蜜蜂花8味药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和甘草、地锦草两味药的甲醇提取物均能抑制HL-60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各单味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其相应的甲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内蒙古藜科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和食用部位。分析了它的生态特性和食用价值,并探讨了利用措施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草药对原代培养花鲈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10种复方(记为M1、M2、M3、M4、M5、M6、M7、M8、M9、M10)和10种单方中草药,煎制成终质量浓度为5 mg/mL的水提物,用这20种水提物处理花鲈原代培养肝细胞4 h,再换用200 μmol/L H2O2处理2 h进行氧化损伤,最后测定培养液中胞内酶活性(AST、ALT和LDH)及肝细胞抗氧化指标(T-AOC、SOD和MDA)。结果显示:肝细胞受损后,其培养液中AST、ALT和LDH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中T-AOC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先经中草药处理再用H2O2氧化损伤后,各中草药处理组AST、ALT和LDH活性降低,其中姜黄、五味子单方和M9复方的AST、ALT和LDH活性较其他中草药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单方和M9复方的T-AOC和SOD活性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大黄、丹参、银杏、姜黄、甘草、赤芍、猪苓、五味子单方,M1、M4、M6、M7、M9复方均能缓解由H2O2诱导的原代培养花鲈肝细胞损伤,其中姜黄单方和M9复方的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青蒿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中药青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收录的含青蒿中药方剂为数据来源建立青蒿方剂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1、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3.0等软件对纳入方剂进行分析,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网络可视图。结果 最终纳入含青蒿的中药方剂50首,主治疾病为发热。涉及的189味中药累计使用564次,性多寒、温,味辛、苦,归肝经、肺经为主,功效分类上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最为常见。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对组合中青蒿-柴胡,青蒿-黄芩的支持度较高;三味药组中青蒿-黄芩-柴胡的支持度最高。治疗发热时,青蒿常与柴胡、黄芩、金银花等中药配伍,高频中药关联规则45项,聚类分析得到5类治疗发热的基本药物组合。结论 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含青蒿中药方剂的主治病证、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临床科学规范使用青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八种蒿属植物石油醚提取物中萜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了蒙古蒿、矮蒿、毛莲蒿(蒿亚属)以及牛尾蒿无毛变种、牛尾蒿原变种、猪毛蒿、南牡蒿及华北米蒿(龙蒿亚属)石油醚提取物中的萜类成分,共鉴定出123种萜类化合物,其中单萜57种,倍半萜66种。从萜类化合物结构来看,这八种蒿属植物石油醚提取物中,双环萜(单萜,倍半萜)结构类型比较相似。三种蒿亚属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多种链状单萜,而三环萜类(倍半萜)仅有5种类型;五种龙蒿亚属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中链状单萜类型单调,而三环萜类(主要是倍半萜)达11种类型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龙蒿亚属植物化学系统比蒿属植物化学系统进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获得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中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这7种中草药进行了综合排名,得到了7种中草药的质量优劣,分析总结出了微量元素的作用,研究对治疗高血压中草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内蒙古庭园常见野生蔬菜篇蓄、猪毛菜、马齿苋、龙葵、地肤、藜、反枝苋和野葵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维生素C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庭园野生蔬菜维生素C含量超过一般栽培蔬菜,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是一类既有营养又有保健作用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单方及复方中草药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noii)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乌梅(Prunus mume)、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和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等82种单方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和计算结果表明二氧波缘龟甲幼虫在寄主植物泡桐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的二项式分布,建立的LgV-lGm和M-M的回归直线方程也说明该幼虫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笔者比较了该幼虫在树内的格局,用lwao的方法确定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主治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方剂及其6种中药成分─—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北细辛Asarumhete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awa,地龙PheretimaasitaticaMichaelsen,川芎LiguaticumwallichiiFranch,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和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进行了镉Cd、钴Co、锶Sr、铬Cr、铜Cu、锰Mn、镍Mi、铅Pb、锌Zn和铁Fe10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就10种微量元素对方剂药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