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特点、特色方向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优势。实践证明,该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实践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特色,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总结了三峡大学在工业工程专业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定位于近机类专业,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学科,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模式体现自身学科特色;制定了专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发展方向。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表明,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有效地保证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我们研究了"二平台引智,4+1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导师"分别是: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思政导师。二平台一是建筑专业链企业引智平台,二是计算机加微型实物仿真学习与实训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来完成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4.
深化本科教育改革,要树立"全人"教育目标,突破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据此,在构建"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区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和功用,将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学科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体现"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在选修课中设置若干模块,则应通过选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爱好,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专业建设,对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基础性作用。本文以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为例,根据学科专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本专业建设指导方针。依托我校通信与电子信息学科平台,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载体,探索和实践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并实施“一个基础平台,三种培养类型,九个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针对近年来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基本情况,从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实验基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专业大类平台、多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项目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对实验基地的建设开放,秉承开放性和目标导向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面向生产的设计、制造与技术应用的本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修改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工程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课程体系等方面改革,从课内实验、课设环节、实习实训环节、技能竞赛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形成了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常识认识、专业技能实训以及就业与专业学习引导的培养保障思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以近三年的就业率给出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食品科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既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外延发展、又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建设的、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由两个基础课平台和三个专业方向平台组成的"2-3学科教学平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产学研合作办学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单片机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基础。文中对成都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单片机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重点介绍了基于3个平台培养3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育3个平台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的原则基础上,对师范院校非师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框架性建议,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制定要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通过采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发展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采取学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形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围绕服务地方和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以南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专业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环节设定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多级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协同保障下的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我国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等问题做了理性思考,提出了"两段式"培养过程,"两平台,多方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及其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梳理现阶段人才培养平台缺乏、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等问题并提出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材与教法改革、高水平教师团队打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成功途径与成效.  相似文献   

15.
综合国内各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我院培养应用性人才定位的实际,我院应建立柔性化与个性自主选择的5+3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实现我院办学定位。柔性培养的柔性化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柔性化和培养结果———人才的柔性化两个方面。5+3是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的教育,用5个学期完成;第二部分为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经验知识、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用3个学期完成。  相似文献   

16.
搭建课程平台深化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搭建课程平台的意义和价值,综合考虑该院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搭建了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此平台对于其他专业大类的改革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办学思想、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与特色,提出了对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2”跨理工科的“通识教育+专业方向特色”复合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校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总结了《光电仪器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项目支持下,两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察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逐步深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广泛、灵活应用将成为科研工作的一大助力,而仪器使用培训则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信息化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创建仪器“线上课堂”培训新模式,可弥补大型仪器现有培训模式的不足。以总有机碳分析仪为例,探究如何创建大型仪器使用培训新模式,并详细诠释了新型培训模式对培训与学习过程产生的改变。经验证,建立大型仪器培训新模式既能提高仪器的运作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还能服务于“双一流”高校的高水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杨光明 《甘肃科技》2009,25(21):184-185,193
基础教育改革与高校教师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这实际上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构建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从培养机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与中小学的关系、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改革,加强学生体育教育技能和体育教育技能训练,重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