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电耦合情况下振动机的同相同步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同相回转自同步振动机械,根据拉格朗日力学方程推导出了其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其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机电耦合情况下的同相回转自同步振动机各个参数做定量的分析,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仿真和试验相结合,再现了机电耦合情况下振动机的同相同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同向回转自同步振动机只要满足振动机的同步理论条件,振动机就能实现稳定同步运转.  相似文献   

2.
以反向回转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其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以及电机的电磁转矩模型,对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定量研究了振动机在理想工作状态下两电机偏心块重合角不同时以及电机2的供电频率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两电机及振动质体的同步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当两电机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可以实现稳定同步运行.最后,对该振动机在三种工作状态下进行了自同步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新型无摆动双机驱动振动机的自同步运动条件和自同步运动稳定性条件.该振动机由内、外两个质体组成,两偏心转子的旋转中心与内质体质心在同一条竖直轴上,偏心转子的惯性力对该轴的力矩为零,从而消除了该振动机的摆动.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振动机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利用平均小参数法得到了偏心转子的无量纲耦合方程;由偏心转子耦合方程零解存在条件得到了振动机实现自同步运动条件,并根据Routh-Hurwitz判据得到振动机同步运行的稳定性条件.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双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运转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了振动系统的频率俘获方程和系统实现自同步运转稳定性的条件,计算出了自同步运转的稳定域.根据自同步运转稳定性的条件和稳定域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调整了振动系统的参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振动系统实现了速度同步和相位同步,达到了稳定的自同步状态,验证了自同步运转稳定性条件和稳定域的正确性,证实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运转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了振动系统的频率俘获方程和系统实现自同步运转稳定性的条件,计算出了自同步运转的稳定域.根据自同步运转稳定性的条件和稳定域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调整了振动系统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振动系统实现了速度同步和相位同步,达到了稳定的自同步状态,验证了自同步运转稳定性条件和稳定域的正确性,证实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Hamilton原理,提出了一种多机振动系统同步稳定性理论条件.基于Lagrange力学方法,在6个自由度振动系统同步稳定性模型的基础上,首次建立具有12个自由度多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该系统实现同步运转和同步稳定运转特性的条件.该同步稳定性理论能广泛应用在多电机多筛的节肢振动筛中.分析表明,具有3个惯性反向回转的节肢振动筛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实现同步且稳定运转,为该类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反向回转激励的振动系统为对象,建立了考虑驱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激振器的偏心矩、电机功率、偏心转子回转摩擦阻矩等参数对自同步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振器各参数在一定阈值内可以实现系统稳定同步运动,振动体y方向振幅与偏心矩成正比,实现稳定同步的时间与偏心矩成反比.电机额定转矩对系统同步影响不明显,而回转阻尼系数主要影响同步的过渡过程时间.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HZY型振动运输机力学模型,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对其振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产生扭转振动的原因,推导出了稳定同步振动的运动方程,并提出了实现稳定同步运转的判据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这对采用双电机进行自同步振动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偏移式同相回转自同步振动机自同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同步振动和振动同步传动在机械工程上已获得成功应用.提出了一种偏移式同相回转自同步振动系统,根据拉格朗日力学原理推导出了其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其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并编制仿真模型.仿真直观显示振动机械实现同步和自同步振动的过渡过程.充分解释了系统从不同步到同步及从一种同步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同步状态的过程.揭示了质心偏移式振动系统的自同步振动特性,为同类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对自同步振动运输机所作的力学分析,得出了实现自同步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及稳定条件,以及激振方向的确定,并以此为根据,指出了为实现稳定的自同步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自同步泥浆振动筛的动力学问题;找出了筛台作直线运动及激振器自同步应遵循的条件;探讨了影响筛台运动轨迹及激振器自同步的诸因素,为设计自同步直线振动筛指出了途径。  相似文献   

12.
桩锤同步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同步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控制同步是实现多锤联动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目前存在的两台桩锤控制同步时出现的机电耦合现象,建立了打桩过程中的"锤-桩-土"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构建了两桩锤同步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发现机电耦合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自同步现象.对机电耦合下的同步控制策略与算法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虚拟主令+比例-积分-微分算法(PID)"的控制方式,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机电耦合规律的正确性及同步控制策略与算法的有效性,控制同步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双机反向回转驱动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两电机的转速与激振器间的相位差作为指标对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过程进行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对比相位差的变化发现电机部分对自同步过程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激振器部分,最后为振动体部分.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两激振器的初始相位差和两电机的初始转速对实现双机的自同步运动几乎没有影响;在满足同步性条件时,不同供电频率的两电机可以实现同步;当两激振器质量不同时,质量大的激动器相位落后质量小的激动器;当两激振器回转中心至机体质心距离不等时,距离大的激振器相位落后距离小的激振器;可通过调节电机供电频率来减小由电机参数、激振器质量及电机安装位置等内部扰动导致的相位差,使双机实现同步运动.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频率俘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简化的自同步机械系统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阻尼对非理想系统稳态转速的影响.在简化模型中,系统阻尼由两部分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阻尼和偏心转子的回转阻尼.分别改变移动阻尼和回转阻尼,得到不同条件下系统的响应曲线和频谱图,并分别得到移动阻尼分段变化时系统的高次谐波频率俘获区域图和回转阻尼分段变化时系统的次谐波频率俘获区域图.研究表明:若移动阻尼适当,系统将发生高次谐波频率俘获行为;若回转阻尼适当,系统将发生次谐波频率俘获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带任何约束的6个自由度的平面双质体自同步振动系统的同步理论,给出了该种振动系统的同步性条件及同步状态稳定性条件。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双质体调速式振动放矿机的试制中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