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比、单果鲜出籽率和皮厚3个性状的各杂交组合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间纵横径比和皮厚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单果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相对大小基本相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主分布区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主分布区6个代表性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种实的8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Duncan多重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型分化系数(VST)及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红花油茶总体种实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单果籽数>单果质量>千粒质量>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各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各产地种实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依次为德兴>乐平>婺源>武夷山>霞浦>开化,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5 0,德兴与乐平产地具较高的多样性。种实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31%,表明浙江红花油茶不同产地的个体变异是其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各产地遗传聚类结果基本体现了产地的亲缘关系,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显示了高海拔环境对种实性状的分化。种实性状中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浙江红花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论】较全面地分析了浙江红花油茶6个产区的种实性状变异情况,8个种实性状在产地间、产地内均变异丰富,其中单果质量、果径、鲜出籽率、果皮厚度等经济性状变异较大,德兴与乐平产地在6个产地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变异是种实性状总体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聚类与产地亲缘关系较一致,高海拔的武夷山产地单独成组,果皮厚度与海拔、千粒质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了环境对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特定性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自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产量,需要配置授粉树.为了给‘长林53号’‘长林166号’‘鄂油63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等5个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筛选合适的授粉品种,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授粉实验,对坐果率、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其中‘长林53号’、‘长林55号’的盛花期约晚7 d;除‘鄂油63号’外,授粉品种对其他4个品种的坐果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依据花期、坐果率、果实品质等指标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各品种的坐果率高、果实品质较好的授粉组合是:‘长林53号’ב长林55号’、‘长林53号’ב鄂油81号’、‘长林166号’ב鄂油81号’、‘鄂油63号’ב长林166号’、‘鄂油63号’ב鄂油81号’、‘鄂油81号’ב鄂油63号’、‘鄂油102号’ב长林53号’、‘鄂油102号’ב鄂油63号’.研究结果为这几个主栽油茶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全金 《海峡科学》2005,(12):32-33
一、概论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及最有价值的阔叶树硬质材之一。树种多达945种,分布跨度大。表现差异也大。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均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生丰产性能好、产量高、周期短等优良性状。通常6-8年主伐,且一次种植。2-3次采伐。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最佳树种之一,也是四旁绿化、沿海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我省1991年以来引进巨尾桉等品种栽培取碍良好效果,已列福建省林业重点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7.
科研机构     
<正>泰桂占杂交选育技术:杂交育种新技术近日,"泰桂占杂交选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从省内各大育种基地引进杂交育种新技术和水稻良种20个,通过良种示范表证栽培筛选出多穗、广适型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母本,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抽穗整齐,米质好、饭味适宜潮人口味的"泰黄占"为父本,配对栽培,应用新科技进行人工授粉杂交。  相似文献   

8.
选取6个燕麦品种在辽西半干旱地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了株高、分蘖数、穗长3个生长性状,以及亩平均产草量、亩平均产籽量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间分蘖数、穗长、亩平均产草量、千粒重4个指标差异显著;株高与亩平均产草量、分蘖数与亩平均产籽量、千粒重与亩平均产籽量分别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坝莜1号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地区引进美味、亚蔬6号、圣女、铃球、樱桃红、铃太郎、小皇后、串珠8个不同的樱桃番茄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运用灰色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味>铃太郎>串珠>樱桃红>圣女>铃球>小皇后>亚蔬6号,即美味樱桃番茄在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产量方面普遍好于其它品种,具有引进和推广价值;小皇后、亚蔬6号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于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早熟夏玉米品种区试资料进行分析。认为选育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泛的玉米杂交种应重点对千粒重和穗行数进行正向直接选择;对穗位、秃尖进行负向直接选择;同时要协调好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对其它性状如出籽率、穗长、株高宜进行间接选择,选择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2个山核桃优株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筛选出优良的山核桃优株,为山核桃良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宁国和大别山地区22株山核桃优株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其7个主要经济性状和6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2个优株青果的单果质量、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干仁单仁质量、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胡乐1号青果单果质量最高,而金寨18号坚果干质量最大;22个优株种仁粗脂肪、蛋白质、主要脂肪酸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果单果质量与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干仁单仁质量及干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山核桃果实品质的主要性状是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和油酸含量,集中反映了果实的经济性状和种仁的品质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22个优株分为5类:胡乐1号、果子园1号、果子园3号3个优株单独各聚为一类,其余的宁国山核桃优株为一类,大别山山核桃优株为一类。【结论】从分类学看,安徽宁国地区山核桃和大别山地区山核桃之间存在差异。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和油酸含量是山核桃优良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两地山核桃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遗传资源丰富,应深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陈亚斌 《江西科学》2024,(2):252-256+331
为评估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成效,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90个无性系的种实性状开展变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建园材料的表型性状间变异明显,变异幅度呈现以下趋势:出籽量>出籽率>单株球果鲜重>千粒重>冠幅,且各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冠幅及单株球果鲜重在不同无性系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初选20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球果鲜重、出籽量、出籽率、千粒重和冠幅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4.33%、38.13%、26.15%、10.47%和9.88%。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杉木3代不同建园材料的种实性状遗传变异丰富,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材料基础;后续可实施育种精细选育并加强建园经营管理;此外,应对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一步开展测定评估,以此为下一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28份、国外30份超甜玉米品种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SSR分子标记3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超甜玉米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外超甜玉米品种在株型、穗部性状等方面比国内的品种有优势;(2)国内、外超甜玉米品种在品质性状方面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国外超甜玉米品种在甜度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3)国内、外超甜玉米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红花槭园艺品种的优良性状,开展了适合上海地区的砧木筛选和育苗技术研究。通过7种槭树幼苗的移栽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强的种类和适合的栽培方法;通过嫁接试验,筛选出优良的砧穗组合;通过测定叶片变色过程中花青素的浓度差异,对接穗受到砧木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4种砧木的组合嫁接成活,红花槭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三角枫嫁接苗的生长量最大;三角枫嫁接苗花青素的浓度比红花槭嫁接苗和进口大苗高,观赏期延长3~6d。红花槭、三角枫都可以作为两个品种的砧木,三角枫比红花槭砧更适合上海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油用牡丹‘凤丹’为生产种子及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一个特殊牡丹品种,集药用、保健于一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笔者开展以产量为重点,结合产油品质的选育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进一步培育的单株。【方法】以南京六合栽植的6年生油用牡丹‘凤丹’的实生苗为材料,从初步优选植株中,选择31个高、中、低产单株,用核磁共振法测定各单株种子的含油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种子中α-亚麻酸的含量,用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1个单株结实量均值为47.57 g,结实量最高的为高产1号(98.89 g),结实量最低的为低产31号,仅25.73 g; 含油率均值为29.41%,其中中产10号、低产19号、低产20号、低产24号、低产26号和低产28号等6个单株的含油率高于30%,而中产12号的含油率仅23.59%; α-亚麻酸含量均值为34.89%,中产11号、中产13号的含量超过40%,而低产21号的含量仅为28.55%。通过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将31个‘凤丹’单株分为3类,选出结实量、含油率、α-亚麻酸含量等3个指标综合表现优良的7个单株,可作为进一步观察培育优良单株的对象; 第Ⅱ类中某一项或某两项指标表现特别突出的单株,可作为今后杂交育种的储备材料。【结论】油用牡丹‘凤丹’单株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各单株间结实量性状差异也较大; 而α-亚麻酸含量、含油率两个指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蝴蝶兰引种及高山催花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阳地区引进以红花系列为主的11个蝴蝶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及品种对比,通过对所引品种叶长、叶宽、花梗长、花朵数、开花质量、花期长、适应性进行观测分析,并结合其市场认同度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分,初选出EG602、EG608(迷你型)、EG612、EG616、EG723、V3等6个表现较好的品种,总结其栽培技术,为贵州省蝴蝶...  相似文献   

18.
赣选系列美国薄壳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及栽培技术要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选系列美国薄壳山核桃,经江西省峡江县金坪果业良种示范场栽培,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在栽培技术上,总结出全套栽培技术要领,特别是成功摸索出"变侧主干多层开心型"整形修剪技术,授粉品种配置技术,已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值得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陇南地区通过多年栽培油橄榄,海拔在1300m以下的河谷浅山地带,于最适宜区的种植面积已近于全覆盖。近年来,我们为扩大油橄榄在陇南的种植面积和范围,根据生物学进化规律,从2012年起就开始做气象要素定向分析,一方面做高海拔种植品种自动观测,另一方面对良种适宜性作了些气象学研究,认为陇南山区冻害发生可能性较小的海拔1600m以下区域,均可选择小气候地带种植油橄榄。同时,筛选培育出抗寒、耐旱和出油率高的良种,即是向更高海拔区域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发表的研究数据为依据,从丰产稳产、含油率、抗寒性等方面为评价指标,筛选出莱星、鄂植、佛奥等品种,以作为良种建园配套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