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阐述了乡村绿道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意义,并以自贡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为例,分析了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的机遇、挑战及目标,从3个方面提出了乡村绿道景观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基于土地敏感性分析的土地适宜性建设格局构建;2产业发展策略——"乡村庄园+产业景观"的开发模式;3景观策略——突出"千年盐道精山水,情归乡愁在釜溪"的山水田园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2.
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用以指导乡村绿道建设,探讨适用于乡村绿道建设前的场地景观特征评估过程,并提出评估结果在乡村绿道网络选线与乡村绿道景观优化两方面的应用路径.同时,选取杭嘉湖平原腹地崇福镇为研究样本,实例分析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乡村绿道选线及优化方法,以期从区域空间角度为解决中国乡村绿道建设同质化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绿道在维护城乡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质量和提升空间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采用ArcGIS软件从视点、视域和视景等方面对浙江青山湖绿道视觉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青山湖绿道整体视觉景观表现良好,视点分布较为合理;(2)视点可视域面积最大为13 160.43 m~2,最小为1 456.02 m~2,整体有5次明显起伏,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视觉体验;(3)相邻视点视域重叠率在3.22%~40.01%间大幅波动,视觉空间疏密有致,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4)景观敏感度为Ⅰ级和Ⅱ级的视景占74%,绿道选线能有效组织沿线视觉景观.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从视景营造角度探究绿道规划设计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何建伟 《科技信息》2011,(13):651-652
英译绿道"greenway"分成两个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道是维系城市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间场所,提升绿道景观感知的丰富性,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绿道已逐步成为现代城市研究的热点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选取合肥市新老城区3个绿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使用者对绿道景观感知的满意度,辅以Pe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整理出影响城市绿道景观感知满意度的核心因子,并建立满意度回归方程.研究表明:总体上使用者对于城市绿道景观感知较不满意;测度体系中有6个评价因子与绿道景观感知满意度关系密切,且触觉感知在景观感知满意度影响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探讨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环境、建立人性化绿色步行通道以及联通城市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对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景观规划的具体方案模式设计,为将来城市绿道的具体实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绿道广场体育功能特征,整合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对增城绿道"兴奋点"——增城广场,进行了1年考察.研究发现:①增城广场是绿道公共文化和绿道社会交往的聚落空间,其体育休闲人群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特征呈规律性变化;②基于绿道广场体育功能分析其规律性与利益相关者,有利于构建绿道体育辐射圈单元,整合体育碎片化空间,节省体育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菁菁 《工程与建设》2011,25(5):602-604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良好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人们附近的绿色景观,在这个大背景下,绿道建设随之诞生。文章主要是对中国的城市绿道规划进行分类分析,得出相应的绿道标准节点,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建设"幸福广东"为契机,江门市绿道体育运动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同时,也面临着如资源分散、管理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论文结合江门绿道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讨论了江门市绿道体育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绿道休闲环境,满足人们游憩需求,通过调研上海3条典型城市绿道,开展使用者问卷调研,建立了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修正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使用者年龄分异与绿道休闲环境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青年是上海城市绿道活动的主力军。总体使用者对"绿道环境"类指标满意,不满意集中在"绿道设施"、"服务管理"、"安全便捷"类指标,急需改进的指标为洗手间、休憩设施、视线盲区、健身设施。年龄与"休憩设施"、"洗手间"的感知度、"健身设施"、"洗手间"的期望度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指标均属于"绿道设施"和"服务管理"类。据此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者的需求提升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绿道是被人们所保护的狭长地带,即人们设法保护以及消遣用的户外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背景下,绿道的出现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蔓延,保护和改善了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外绿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绿道的起源、定义、发展演化、功能、规划思想和实例六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针对我国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绿道是被人们所保护的狭长地带,即人们设法保护以及消遣用的户外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背景下,绿道的出现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蔓延,保护和改善了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外绿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绿道的起源、定义、发展演化、功能、规划思想和实例六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针对我国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今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拥堵的交通,出行越来越不便,建设方便市民休闲轻便出行的道路网的必要性越来越突显。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中山市开展了中心城区绿道工程建设,建成之后大大方便市民休闲轻便出行。在绿道的设计中以市民能否"用起来好用、用起来安全"为设计的思路和目的,本人以中山市中心城区(二期)绿道工程为例。  相似文献   

14.
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创造了开放的线形绿色空间.基于叙述性偏好法(stated-preference method,SP法),从市民游憩需求侧角度出发,通过构造离散选择模型,对市民的绿道游憩偏好需求进行了量化性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对于环境安静度、自然生态景观、沿线道路绿化、离家距离、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生理论的逻辑框架,以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切入点,分析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的共生关系.研究认为广东省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存在供需"错位"与"失衡"、运营"偏利"与"松散"以及政策机制"失修"与"缺位"等问题制约两者共生关系的发展.并提出促进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共生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共生单元方面,强化绿道体育与健身休闲产业"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培育共生关系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共生模式方面,畅通"资源流动"渠道,建立共生关系发展的利益均衡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有效营造"正向环境",健全共生关系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研究区,选取关键种栖息地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确定生态节点;在从化区绿道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空间生态网络,以增强绿道的区域生态保护功能和空间连通性. 结果显示:(1)从化区300~500 hm2的生态源地数量最多; 北部的生态源地集中,景观阻力值小;南部的生态源地和城镇相间,景观阻力值大. (2)生态廊道越长和阻力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 (3)生态廊道、生态节点与绿道相交,为功能较单一的绿道系统增强生态功能,在减少对大自然破坏的同时增加了绿道与不同景观之间的连通性,满足居民锻炼、休憩的需求和提供野生动物扩散、迁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现有绿道规划技术指标:长度、宽度、空间形态指数、曲度、连通度、密度、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及干扰强度等.通过现有指标体系缺陷分析,探讨性地提出2个新指标:适宜度、自然度,建立了更完善的指标体系,并给出每个指标的指标意义和理论计算式.旨在对绿道规划技术指标有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查阅资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可达性、景观资源、坡度、绿地斑块面积、水系分布和道路分布7个因素作为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因子.首先通过专家打分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然后使用Arc GIS对各因子执行单因子分析,并利用栅格计算器根据每个因子权重的不同,分层叠加,最终获得海口市中心城区绿道选线的不同适宜性范围,并为实际城市绿道选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锜功 《科技资讯》2012,(28):210-210
绿道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其规划需要体系化的方法。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绿道这种符合城市环保建设要求的园林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娱乐生活,推动经济发展。广东省城市绿道的建设基本符合生态旅游需要,若在人文特色上深入探讨,可以打造出个性化绿道,提升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绿道以其功能复合性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绿道理论与生态城市内涵契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踏勘调研、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生态优先,修复城市蓝绿网络""传承文化,彰显城市特色魅力""关注民生,响应美好生活需求""激活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等绿道规划策略.实现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