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无性系对比林蒙古栎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两个种源间树高、胸径、冠幅和树皮厚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209.99、57.08、98.65和83.02),种源1树高、胸径、冠幅和树皮厚均显著大于种源2;蒙古栎树高和胸径、侧枝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7 99和0.545 04),胸径和冠幅、侧枝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9 17和0.494 24),树皮厚和侧枝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为0.480 54).蒙古栎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侧枝当年生长量和叶面积无性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10.44、20.42、10.05、14.05、4.90和3.32);21号无性系树高最大,9号无性系胸径最大,14号无性系冠幅最大,21号无性系树皮最厚,19号无性系侧枝生长量最大,6号无性系叶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修枝措施下9 a生银密杨的生长状况,为克拉玛依地区培育干形圆满的优质木材提供理论支持.在同一修枝强度(即弱度修枝)下,选取3株杨树优势木,按照树干解析的步骤,截取圆盘获得各个龄阶的树高、胸径、材积等数据.在整个生长季,杨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它的平均生长量较平缓,但连年生长量较迅速.杨树材积生长量未出现峰值,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没有相交,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银密杨的干形稳定,说明当地环境适合其生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李杏芬 《海峡科学》2007,(7):55-55,57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本试验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初步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江苏北部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其与杨树生长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林场的35杨(Populus deltoides ‘I-35’)林地、农耕地以及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盐分状况,并对杨树胸径、树高和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农耕地土壤含盐量(质量分数)普遍低于0.1%;杨树林地土壤含盐量多数低于0.2%;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明显较高;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pH普遍为8~9,平均为8.23,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电导率和pH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pH之间、土壤电导率与pH之间均是指数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杨树的成活率、胸径、树高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方程或乘幂方程拟合。【结论】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及其盐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含盐量对杨树的生长和成活率影响较大,当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明显较低;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2%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6.
潘伟华 《海峡科学》2005,(11):64-65
本文对红花天料木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其造林效果,实践表明,在四旁或房前屋后种植,生长迅速,中幼林年生长量树高达0.9~1.5m,胸径1.6~2.5cm,而在闽南山地肥力一般(Ⅲ类地)的山上造林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年生长量树高达0.6~0.7m,胸径0.6~0.9cm,与原产地海南的中等生长量相当.作为用材林可在闽南山地大力引种栽培,即可上山造林,更是四旁、庭院绿化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无性系生长性状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临江林业局蒙古栎无性系对比林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侧枝连年生长量和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F分别为8.26、7.67、6.83、8.94、3.79和6.04).19、14和21号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快,为速生优良无性系; 17、19、18和20号无性系树皮产量较高,为药用优良无性系; 15号无性系叶面积最大,为叶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桢楠、浙江楠的4年生和5年生的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下桢楠与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SPAD值)、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和最粗侧枝直径等主要生长因子的差异,为桢楠与浙江楠的科学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年生林分,采用混交模式对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侧枝轮数和分枝角均有促进作用.对于5年生林分,桢楠和浙江楠以泡桐为混交树种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和分枝角均优于以杉木为混交树种,以湿地松为混交树种时生长最差.在相同混交模式下,桢楠的树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均优于浙江楠,而浙江楠的胸径、冠幅、枝下高和最粗侧枝直径显著优于桢楠.因此,对于4年生林分,混交造林模式更适合浙江楠的生长.对于5年生林分,泡桐最适合与桢楠和浙江楠混交,湿地松混交的效果最差,杉木介于二者之间.相同混交模式下,浙江楠的长势略优于桢楠,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班克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北美引种的23个种源的班克松7 a生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冠幅、针叶长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寒性;选择出19,16,10号为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引种造林的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6.93%,24.67%和27.08%,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号(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28.43%、14.21%和17.78%,33.3%、27.96%和20.43%,62.5%、38.89%和30.5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供试的23个班克松种源的原产地划分成4个种源区,其中Ⅰ号种源区(北美五大湖区)为吉林省引种优良种源区.对优良种源区的优良个体进行了木材物理性能测定.  相似文献   

10.
大叶榆引种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叶榆引种繁育及山地造林试验,提供了一整套大叶榆育苗、苗期管理繁育和山地造林技术.大叶榆嫩枝扦插繁殖最佳组合为300mg·kg -1ABT1#处理2 h,插穗顶部留有一个完整的单片叶,扦插基质为河沙,其扦插平均生根率最高,可达89%;在引种区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6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分别为5.93m,4.97cm和2.05m.6a生最大的单株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86m,7.4cm和2.46m;在引种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6a生没有冻害及病虫鼠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杨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品种化石戈杨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 化石戈杨抗寒耐旱速生特性明显,但造林初期(4a内)速生特征不明显,后期其生长量明显加快,高于目前主栽树种小美旱杨,木材材质各项指标也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在昌黎平原地区的生长适应性,以华北落叶松不同种源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造林保存率及树高、胸径差异。结果表明,20个种源中,仅3号种源和9号种源的保存率达到50%,显著高于除2号和15号种源的其他所有种源。华北落叶松种源在生长和分子层面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良种选育潜力。在选择强度6%时,基于材积生长量从20个种源群体中筛选出10个优良单株,该入选群体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39.27%,56.84%和151.55%。  相似文献   

13.
对用分维数表示的杨树冠层特征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试的28个杨树无性系4年生时的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用盒维数法表示的分维数(FD99)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用双表面积法估算的树冠分维数(FDa、FDv)在无性系问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之间相关显著;而除用盒维数法表示的树冠分维数(FD99)与胸径生长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他情况树冠分维数与生长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表明并非叶面积越大生长量越大;树冠分维数与胸径生长相关明显大于与树高生长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西南桦天然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材积生长量和树干通直圆满度作为选择优树的主要性状指标,从广西百色市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天然林分中选出优质林分3片,候选优树153株,选定采种优树9株.从选定的优树上采种、育苗、造林.造林后的6年生子代林的平均树高12.8m,平均胸径14.0cm.子代林木继承了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5.
湿加松F1杂种家系年度生长相关及其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加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家系间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8个湿加松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极显著;各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造林后第2年的树高、第3年的胸径和材积估计造林后10 a的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且选择效率最高,表明湿加松家系在造林后2 a可进行早期选择.湿加松早期选择的方法是:在2年生时根据树高生长量淘汰早期生长较差的家系.淘汰率为30%以内;在6年生时根据材积生长量选择生长最优的家系,入选率为35%以内.  相似文献   

16.
对鹅掌楸属马褂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生长规律,可为其生产管理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采集1棵生长年龄为18 a的标准木,按树干解析步骤,截取圆盘获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8 a生中国马褂木树高13.6 m,胸径30.2 cm,材积0.53 m~3,生长总量始终保持较快增长,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材积连年生长量与材积平均生长量曲线未相交,说明尚未到达其数量成熟龄。前18 a树高生长率小于胸径生长率,以胸径生长为主,胸径形数显示该树种干形稳定。  相似文献   

17.
根际微生态保健剂对杨树生长及抗病性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成分配比的根际微生态保健剂在拌土和蘸根两种施用方式下,对河北杨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树皮相对膨胀度、烂皮病发病率、感病指数以及树体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微生态保健剂对造林成活率、树皮相对膨胀度、树体电容、树木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林木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拌土处理下树木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蘸根处理。保健剂的4种主要成分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肥以及保水剂对树木的作用特点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杨树抗逆保健的各因素水平以及施用方法,优化后的抗逆保健剂成分质量配比为:菌根制剂74.997%,保水剂10.000%,复合肥14.999%,植物生长调节剂0.004%。  相似文献   

18.
谢巧银 《科技信息》2008,(4):315-316
对柳杉种源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早期生长较慢,在苗期和幼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林木的生长,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差较大,至中成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综合评判,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且生长量高的优良种源有四川洪雅、日本精英后、安徽灰州和福建柘荣共4个种源。在Ⅲ类立地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的条件下,这些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分别可达0.4~0.6m、0.6~0.8cm和0.004~0.006m^3,适宜作为用材林树种在闽东沿海较高海拔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在沙质海岸通过选择木麻黄惠安1号、广东701号两个无性系与木麻黄实生苗进行建立防护林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其保存率、生长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的实生苗.因此,在滨海风积沙土上建立沿海防护林,必须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的木麻黄无性系.种子育苗造林要严格选择木麻黄优良母树进行采集种子和培育苗木,否则将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杨树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如何在适地适无性系的基础上提高无节良材的出材率,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不同修枝方法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光合叶面积和主干饱满度的影响,旨在为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两种密度的无性系I-69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修枝处理方法,通过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主干不同高度的直径、光合叶面积,分析不同处理对杨树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枝下高、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叶面积指数、不同高度主干分段饱满度变化的影响,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修枝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密度的I-69杨林分对4种修枝方法的响应存在差异:修枝处理1(T1)和处理2(T2)有利于株行距为3 m×6 m林分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而对株行距为6 m×6 m的I-69杨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与对照(T4)相比,修枝显著提高了林木枝下高,并降低杨树单株叶面积和林分叶面积指数;修枝对I-69杨主干不同高度区分段饱满度影响不显著,但修枝处理2有利于提高两种密度林分主干的饱满度。【结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采用处理2的修枝方法[第1年4月上旬不修枝,第2年3月下旬修除冠层Ⅰ的枝条(枝龄4 a),第3年3月下旬修除冠层Ⅱ的枝条(枝龄4 a)]对I-69杨人工林的效果最好,更有利于培育通直、饱满、无节的优质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