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计算机也能“有”情感,能够“察言观色”为你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但让计算机有情感,又仿佛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假如计算机真的像人一样具有情感,那么它会不会具有了生命力从而取代人类呢?当然,人类研究情感计算和智能人机交互,其目的就是要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一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年龄不大,头发却不断掉落枯干,而有的人年过花甲却依然浓密光泽;许多同龄的女性朋友有的皮肤光洁靓丽,有的却松弛暗淡、毫无活力;有的人一整天也没有怎么忙碌工作,为什么会感到身心疲劳、昏昏欲睡?如果在这些问题出现之前将其解决,当然最好。但是这些现象虽然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过同时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而有些问题一旦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元凶。怎样去防范这些健康的隐性杀手呢?怎样去判断身体上的不适到底严不严重呢?是我们“听风就是雨”,还是确实到了不得不去治疗的程度?下面,我们就从“头”开始了解。  相似文献   

3.
病菌虽小,威力却很大。它是科技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人类与它的战斗必须继续下去。为什么接触了病原后,有的人会发病,有的人不会发病?有的人自己不发病,却将疾病传给他人?遗传演化速度比高等生物快的病菌又该如何消灭?人类滥用抗生素以后会带来什么后遗症呢?最令人担心的是,人类目前所看到的病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4.
这次讨论,是前一次“文明冲突与世界主要矛盾”讨论的自然延伸。既然“文明的冲突”不可能是世界的主要矛盾,既然主要矛盾从不同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相同,既然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说到底就是权力和规则之争,那么,未来世界的规则要怎样制定?中国将在其中处于何种位置、发挥怎样的作用、争取怎样的利益?我们来听听这些学者的争论。——编者  相似文献   

5.
萧兰 《广东科技》2001,(11):49-51
高科技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吗?答案恐怕是否定。 人类的认知总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一维走向多维。当科技带动人类走向文明,哲学家们一阵欢呼,以为找到了人类可以依赖的“根本”(科学技术),于是以科学思想横扫中世纪蒙昧时代,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的时代到来。但是,当原子弹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炸响,哲学家们痛苦地发现世界并不是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科技也会给人类带来毁灭、带来悲哀,于是整个世界陷入一股“后现代”的恐慌中。 所以,当“高科技”在人类上空阳光普照时,我们需要的是“反弹琵琶”,冷静、冷静、再冷静——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23,(6):38-39
<正>为了便于思考,将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进行简化、理想化处理或做出大胆的假设,并在头脑中进行模拟的活动称为“思想实验”。在物理学的世界里,很多定律和理论都是以思想实验为契机被发现的,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本特辑在“假如……的话,会怎样呢?”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对那个世界里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思想实验。“假如人类变成蚂蚁那么大的话,会怎样呢?”“假如靠近黑洞的话,会怎样呢?”“假如这个世界是4维空间的话,会怎样呢?”等,让我们尽情畅游乍一看脱离现实的世界中隐藏的深奥的物理天地吧。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一个很有活力的话题。资产阶级曾经作为反封建的一面旗帜,作为最高理想,为之奋斗、并建立了他们的“自由世界。”我们的革命前辈把自由看得高于生命和爱情。发出“不自由勿宁死”的誓言,人们热爱和追求自由。但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对自由的科学含义似乎并不很清楚。有的人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句话自由就是随心所欲。那么如何科学地理解自由的含义呢?世界  相似文献   

8.
艾华 《科技潮》2003,(12):14-18
40年前,美国有一本著名的科幻畅销小说——《终极人类》。书中讲述了一个8岁英国小男孩久久沉浸在半人半机器的“芯片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体内也植入一颗强大的“芯”。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还在为《黑客帝国》感到匪夷所思时,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凯文·沃维克教授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他两次在自己体内植入“人体芯片”,并成功与电脑“嫁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芯片人”。沃维克教授说,我已经两次实现了小说中想象的人体芯片植入手术。谁能说50年后,地球不会是“芯片人”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尽头在哪里?宇宙中是否有我们的同类?这些谜题的答案,也许,FAST能告诉我们茫茫宇宙浩瀚神秘,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尽头在哪里?宇宙中是否有我们的同类?这些谜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那么,谜底究竟在哪里?也许,FAST能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0.
“飞机要起飞了,你这手机信号会干扰无线电波的.要是飞机万一掉下来怎么办?”这是电影《泰圃》中王宝强的一句台词.那么,飞机上使用手机会影响飞行安全吗?“飞行模式”真的只是徒有其名吗? 经常乘飞机的人会有这样的印象:飞机起飞前,空乘人员总要逐一提醒乘客关闭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不过,有的乘客“技痒难耐”,在空中会偷偷打开手机玩上几局游戏.但如果被空乘人员发现,她们一定会温柔而坚定地要求乘客将其关闭.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在电器化时代,离开了"电",我们的生活也许会乱成一团。那么,目前世界上都有哪些绿色、低碳、环保的发电方式?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寻找"绿色电"的呢?生活在电器化时代,离开了"电",我们的生活也许会乱成一团——试想:没有冰箱、彩电、洗衣机,没有手机、电脑、电饭煲的日子将会多么惨淡。那么,目前世界上都有哪些绿色、低碳、环保的发电方式?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寻找"绿色电"的呢?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申奥时有一个庄严的许诺,要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奥运会。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一个最成功的开幕式至关重要。在这个全世界数亿双眼睛紧紧盯着的舞台上,我们将怎样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我们将怎样体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我们将如何利用奥运会的十六天赛程,特别是短短的一个开幕式,向世界奉献一个五千年的印记,一个永不磨灭的经典回忆?  相似文献   

13.
跨世纪的美国妇女都在描绘自己的蓝图。到了2000年,她们将怎样生活?“理想型的美国女郎”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和男人一样健壮8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者”率先提出2000年美国时尚女郎的模式:像男子一般强健的体魄,宽宽的肩膀,肌肉发达的胳臂和修长健美的的双腿。美国妇女追求有一个“和男人一样的体魄”由来已久。早在60年代,当好莱坞女影星厄休拉在她饰演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就绝对可信?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你就错了。有的时候,眼睛会“欺骗”你,看一看下面这些图形,你就知道了,我们认识世界,应该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视角去观察、感受。  相似文献   

15.
近年,网络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的网络大学生已经有近30万人。上网上大学,拿正式文凭,这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那么作为普通考生,怎样报考网上大学,获得走入名校的“绿卡”呢?现以中国人大网络教育学院为例,系统介绍在网上大学的入学、听  相似文献   

16.
“会学”就是掌握如何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多年来,许多成绩优秀者在作经验介绍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点。那么,怎样做才叫会学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会质疑质疑,就是在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疑点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分析,达到释疑的目的。质疑,必须熟练掌握并运用三项基本要求:一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的进步为谱写节能减排的新篇章提供了各种可能,也将不断影响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身处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每个人的共同梦想。近年来,由于污染导致的人类地球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环境保护"这个词诞生50余年之际,人类也已开始越来越多的为自身生存状况思索出路。在下一个50年中,节能减排会以怎样的新面孔出现并逐步影响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呢?  相似文献   

18.
郭剑峰 《科技潮》2005,(8):34-34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梦想是鸡蛋,如不及时孵化,就会腐败变臭。”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探索,追求。对于王民来说,北京工业大学就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版本的趣味数学中,几乎都收集了“怎样分十七头牛”这个题目,只是有的将它改写成“怎样分十七匹马”,或者又将马改写为骆驼等等,但“十七”这个数却很少更改。为什么这么多的编书人不更改这个数呢?本文将揭示这个奥妙,作为不定方程的一个应用。 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在逻辑电路的设计中,人们根据所提出的实际问题列出了相应的逻辑表达式,但当我们用逻辑电路来实现表达式所反映的逻辑功能时,自然会提出下述问题:在逻辑功能不变的条件下怎样使电路的成本最低?显然,其对应的问题就是寻求一个与原来的逻辑表达式逻辑等值的最简表达式,而这个最简表达式所对应的电路就是实现所需逻辑功能的最简电路,从而也就是成本最低的电路。如上所述,逻辑表达式的化简具有重大的实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