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形制之一,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目前的文物资料来看,早在商代就有对襟服饰,另外,在楚墓也发现了对襟服饰的实物.商楚时期可看作是对襟服饰的萌芽期.随后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对襟服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唐宋时期,在各类绘画作品上,可发现大量穿着对襟服饰的人物形象,穿着对象广泛,款式多样,对襟服饰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2.
裘皮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曾是最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裘皮服饰不但是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根据各种历史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裘皮的种类、名称和加工方法、裘皮服饰的品种和穿着配伍、裘皮服饰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我国服装史上,清代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清初满族贵族曾强令推行本民族的服饰,要求汉族民众薙发易服,激起了汉族人民的普遍反抗。此后,满族服饰虽得以推行,但汉族服饰也有相当部分留传下来。满汉服饰相互影响,新的服装式样不断涌现。清人男子多剃发、梳辫、着长衫,袍褂喜用密线缝纫,行列如绘,图案花样繁多。女子中满人着旗袍、罩马甲,喜穿高跟花盆底鞋,汉人则南方多系裙,北方扎裤脚,衣有大襟、对襟、琵琶襟之  相似文献   

4.
裘皮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曾是最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裘皮服饰不但是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和绘画等形象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裘皮的种类、名称和加工保养方法,裘皮服饰的品种和穿着配伍,以及裘皮服饰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艺术生产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中国古代社会的那种田园式的生活方式,使中国人产生以以农为本,依恋土地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上追求自然宽松、飘逸流丽的服饰。我国古典学名《红楼梦》中的人物,穿着服饰虽依人物的地位、性格而异,但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服饰所具有的返朴归真、时装异性化、露而有度等特点,很值得当今时装设计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结饰品在中国传统服饰上运用的分析,阐述了绳结的衍化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习俗、传统服制、审美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关系等,展示了结饰品在中国服饰中的文化地位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回顾牛仔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当初那块靛兰色九盎司重的粗斜纹纯棉布,演变成为世界流行的“国际制服”,可以说,它就是一部服饰文化发展史中的经典史诗,历时百年,经久不衰。酉方审美观念对牛仔服饰的影响无不透露出野性的魁力。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价值,因此,在西方的审美观念中,寻求的正是这份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突出自我的感受。大约从1940年开始,富有传奇色彩的牛仔裤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股时兴的潮流。如今牛仔裤已繁衍生息出一个庞大的家族,尽管款式千变万化,色彩面料日益繁多,但牛仔的风格却始终未变,一如既往的给人们带去青春的活力。尽管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民族气质、民俗习惯、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对于衣饰的选择、穿着也大相径庭,但是对于牛仔服饰的选择,却走向了“世界大同”。牛仔服饰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纵观其中不难发现,牛仔服饰的艺术魁力主要表现在服饰图案的应用上。作为美国服饰文化的代表作,牛仔服饰已拥有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一百多年的不断更新和穿着实践,人们使牛仔服穿出了个性,穿出了品味。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中国社会现代思想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三个不同发展时期中的服饰观念,阐述了中国服饰的现代转换应基于我们民族的现代生存本身而创造性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的形成和变化,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民族的发展和演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服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穿着上,总的变化趋势是民族传统服装的穿着越来越少。服饰的变化,表明的是现代服饰文化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挑战和胜利,也反映了在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借取中当地人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0.
自卑“放逐”了眼神1997年是个中国人举国欢腾的年份,大梅(化名)也带着她的欣喜从乡村那间摇摇欲坠的小土房里走了出来——她考上了县重点初中。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那件宝蓝色的对襟小布衫,红色的尼龙绸包里装了十个自家产的咸鸭蛋,书包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6个大区的6大中心城市及香港地区消费者的穿着习惯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各中心城市消费者穿着习惯基本趋同,与香港地区消费者穿着习惯差异越来越小,但在牛仔服装的消费方面,中国大陆与香港等发达地区相比较,尚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服饰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透过服饰的变迁可以解读着装者服饰心理的变化。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反映出近代女性着装心理的求简趋向。具体表现在:服饰审美上追求自然、简洁;穿着搭配上追求简便、随意;而服饰用材方面则以朴素、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京剧经典剧目中的人物,扮相进行分析,从戏装色彩、图案及布料和穿着方法等方面,验证了京剧服饰存在着完整语言表意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上海服饰时尚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通过对文献、画报和照片以及来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实物的分析及相互印证,对时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男装服饰时尚和女装服饰时尚等主题,就流行风貌、款式、面料、色彩、装饰和服饰配伍等展开研究,有关服饰流行心理以及时尚领袖等也一并加以讨论,并得到如下结论:(1)从1860年代起,上海逐渐居于晚清中国的时尚中心地位,“时髦”是当时上海服饰流行的集中写照。追求时髦成了上海的城市特性。(2)传统服饰时尚可以概括为高度风格化、精致化、多主题、多色彩,追求华丽,讲究细节,强调新奇。(3)西式服饰体系的影响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在上海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明显,对西式因素的运用在男装中远较女装普遍。(4)上海服饰时尚开始形成所谓“海派”的包容古今兼蓄中外、讲究炫耀追逐时髦、标亲立异变化迅速的独有风格,并拉开了中国服饰流行逐步与西方服饰体系并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秦汉、唐时期的服饰制度,通过文献梳理、实物考证等方法,从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经济发展、文化理念等方面对秦汉、唐时期服饰文化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论述秦汉、唐时期社会发展与衣冠服饰及服饰制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衣冠服饰是当时统治的需要和政治的产物.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道德约束,都在服饰制度的制定下表现出和谐,并在封建统治的条件下,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富足使服饰制度在唐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儒家礼仪制度和开放的文化理念有力地冲击着封建统治下男尊女卑的服饰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丹丹  徐旻霞 《科技信息》2013,(20):187-188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服饰的变化,探讨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涉及的时期起自殷商迄于现代,精选了上下五千年间最具特色的六个朝代或时期的服饰进行了抉微钩沉的探讨。本文所叙虽然是服饰,但又不能仅以服饰论之。从服饰这个载体,不难窥见中国历代朝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哲学、伦理等等诸多风云变迁之轨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讨论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性服饰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次演变过程都昭显出特定时期独特的两性权力关系,由此也可以窥知中国女性寻求个性解放的尝试及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大学学报》2014,(4):F0002-F0002
2014年1月,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古格·次仁加布研究员在芒康县做田野调研时,在该县境内发现了吐蕃时期的大日如来石刻像。有关该石刻的记载在现存的藏、汉文献资料中尚未发现,在现代文物普查者和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也未提及。因此,此次发现的吐蕃时期的石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研究芒康县历史、宗教、服饰和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湘西苗族服饰出现穿着人群减少、重视程度降低、服饰主体不了解服饰等现象。就媒介特征的角度而言,社会的发展会引起服饰的媒介特征在冷热特点上发生一定的转变,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差异性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程度和参与的兴趣。服饰是否在转向冷媒介特征后才引起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有待分析,如何运用媒介的冷热特征来推动服饰的发展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鲍怀敏  安继勇 《科技信息》2009,(33):T0116-T0116
汉服是汉民族服饰的简称,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民族文化复兴而新兴的一个文化现象。目前,部分爱好传统文化的人群比较了解汉服.大多数人对于汉服的具体形象还不甚了解,汉服是一套各种款式完备的服饰体系,款式多样而且色彩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场合穿着.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