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余光中是一位影响深巨的重量级作家,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或婉约缠绵、或雄强豪放的绮丽多姿的文学景观,与他独步中西文化的创作素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所铸就的一道引人注目的散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当代著名诗人蔡其矫、余光中都是泉州籍,都在50年代开始写作乡愁诗。他们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他们乡愁诗的情感变化都随年代的变迁而变化;创作技巧也各具特色,产生了不少经典的乡愁诗作,为我国当代乡愁诗的发展树立了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早期的乡愁诗,主要表达历史文化乡愁和对乡土古人的怀念;中期的乡愁诗,是对大陆、台湾、香港的怀念与想望;后期的回乡诗,无论是写台湾还是写大陆,更多地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对其乡愁诗的解构。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先生的诗浸染着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是诉说不尽的忧国怀乡的赤子情怀和解不开的中国情结。本通过对余光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愁诗”的解读,来探寻诗人的“乡愁”之源,“乡愁”之境以及“乡愁”之情,一展诗人浓郁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冰心是中国小诗的奠基人,也是新文化运动之子,她的作品中洋溢着一种爱与美、温柔与和谐的气氛。她高扬爱的哲学,热烈歌颂伟大无私的母爱,在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含蓄中品尝着对童幼时母爱的甜蜜,而这杯冰心满斟的生命之酒,同时却深深影响了海外的菲律宾华文文学,让无数旅菲华人游子魂牵梦绕,铸就了他们心中的爱的圣杯。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的乡愁诗广为流传,他的乡愁因别离而生,他的诗中始终饱含着对后土的无限深情。真挚的亲情以及爱情与乡思难解难分,浑然一体,使人读来别有滋味。他突破了现实地理时空,将乡愁置于更为阔大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下,使乡愁的意蕴得以扩展。诗歌意象的选用除了具有中国特色外,更打上了个体鲜明的烙印。这些因素使余光中的诗歌不仅成为当时乡愁诗的杰出代表,而且在中国乡愁诗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文学 ,是指中国本土 (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以外的各国华人 (含移民、取得异国国籍者、旅居者、留学生、华裔等 )用汉文写作的文学。研究各地区、各国华文文学的差异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发展。海外华文文学分为四大板块 ,其文学创作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因其华人移民历史和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差异。在世纪之交 ,海外华文文学在机遇面前 ,也面临着种种主客观因素的挑战 ,种种问题都需要中国本土文学界和海外华文文学团体共同研究。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中心和强大的辐射源 ,理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促进海外华文文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热”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华文的普遍使用,将有力地推动华文文学走向世界;目前繁体和简体两种汉字并存,对海内外华文文学的相互交流造成极大障碍,汉字统一势在必行;海外华文文坛,多元的文学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菲华作家90%来自闽南农村,他们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因此,他们表述了浓烈的怀乡之苦,及对故国母怀的深深依恋.而随着他们家国意识的转变,菲华文学中的乡愁也逐渐由地域乡愁转化为文化乡愁,由此构成了菲华乡愁文学的多层次性、多流向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游子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子”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命运,它植根于中国古代士子的文化本位和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游子的人生必须经过“伤别”、“乡愁”、“闺怨”三大情感经历,并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游子情结”,融汇成一个诗歌母题,成就了许多动人诗篇。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是一首有名的乡愁诗,从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出融乡情、爱情、亲情、爱国情于一体的浓重的乡愁,而且站在现代社会浮躁、无根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读出“江南”、“表妹”、“母亲”等意象背后淡淡的家园意识,这是这首诗在现代广泛流传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其写作的乡愁诗表达了他们那一代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在乡愁诗的写作中,作者成功地运用意象表达了其内心的真实感情。在其乡愁诗的代表作《乡愁》和《乡愁四韵》中,作者各自选取了四个典型意象表达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乡愁四韵》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四个意象同时在空间中展开,表达了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相似文献   

13.
程丽娜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92-193
文中通过列举一些台港澳地区及海外出版的文史类图书的特点,简述其对学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港澳文献阅览室对台港澳等地区华文图书的收藏和利用的现状.并以此为契机,倡导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愿景.  相似文献   

14.
外诗汉译的研究常常需要与现代汉诗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回顾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有两条线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现代汉诗在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中发展;二是现代汉诗在外诗汉译的影响中发展。如果在外诗汉译中就有意识地展开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现代汉诗的发展将不仅从中直接受益,而且能少受其负面影响。余光中的英诗汉译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他的译诗实践浸透着中英诗学的对话与融合意识,这不仅决定了他的译诗品质,也直接助益了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侨务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并对国内高等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拓展海外华文教育的新模式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先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就语体的变化、中华文化涵域的变化与经世致用性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兴起的华文教育热潮与历史上的海外华文教育热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指出海外华文教育经历了以完全保留中华(儒家)文化为目的、尝试将国内教育体系与价值观移植到海外居住地,到全球化形势下逐步适应华人的商业、就业等谋生需要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变化。然后提出,应多层次、立体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充分利用传统的海外华文学校与华人社团、华语远程教育与空中教育网络、海外华文报刊传媒、华语影视体系、海外华文文化事业机构、海外中国学机构、海外华人宗教团体与慈善机构、海外中国商业机构和海外中国旅游机构等社会资源作为平台,继续解决好教材和师资问题,为当地华文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逐渐形成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马华女作家黎紫书是世界华文文学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从<天国之门><山瘟>开始,她的作品对人性阴暗面的透析和挖掘就已经震动华文文坛.近些年来的微型小说或对马共历史进行重读、或对凡俗人世精心揣摩与书写、或对宗教神学的体味与解构,都使得她的创作变得更为复杂.此处且从艺术实践、日常生活和神性解构三个角度,试图对黎紫书的创作进行把握,勾勒出这位成名于大马、盛名于台湾、漂流在大陆的作家的创作心路.  相似文献   

18.
顾城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才与生俱来,可谓"天然去雕饰"。"自然"在顾城的生命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论其诗学观还是其人生观都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理想。"自然"同样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顾城心倾道家,多次阐述了对道家自然观的理解,但他最终却走上了"背道而驰"的道路,让人们感叹深思。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