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故事新编》是鲁迅致力于文体创新的历史小说。他将神人和圣人还原为俗人。英雄被置于一个解构和建构的尴尬地位,历史被放逐。整个文本体现了反讽和戏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故事新编》成为80年代后期新历史小说的精神资源和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宏大话语的消解是立足于解构历史总体性基础上的。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革命本身所蕴含的阶级性、人民性、历史动力性、民族国家的现代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解构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提倡的“崇高”,而刘恒创作于90年代末的“新写实”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却一反这一路数,着力张扬了小市民与命运抗争的宝贵精神,使小说充满了崇高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后期,“新历史小说”的作家们希望借助对历史的重新阐释和衡估,颠覆既定历史本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承担历史诉讼和重构的使命。新历史小说的这种解构倾向在作品叙事特点上表现为:1.民间话语的崛起,使业已固定的政治化的意识形态结论被重新改写;2.限制性内视角使历史事件的内部关系性质被重新叙述、重新解释:历史事件的意义内涵被翻新或改写。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承担了阐释新中国形成的“历史规律”的任务,而《红旗谱》讲述乡村革命历史故事,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纷争融进国共斗争的历史格局中,加以史诗的笔法,成为“红色经典”。八、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则将历史加以“故事新编”,《故乡天下黄花》、《白鹿原》仍以史诗讲述乡村革命历史,但以新的叙事技巧,解构了自《红旗谱》建立起来的“红色神话”,显示了民间的历史眼光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历史观",实践了一种解构的叙事策略.在他的小说中,时间与空间非线性式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演化了虚构故事的背景;以往所彰显出来的王者视野与庄重风格也解构成了民间视角与轻佻叙事;近乎"神化"的英雄被拉下神坛,转而由流淌着自然人性的草莽、土匪等人取代.通过以上解构策略,莫言的历史小说实现了历史的祛伪目的,形成了新时期以来历史存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红高粱》与“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莫言的写作突破了当代文学的传统规范,具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既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也被视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红高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当时有关人物性格复杂性的理论探讨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当代典型理论的重要变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崩溃及其对于创作的影响.<红高粱>和"新历史小说"的潮流与20世纪50年代<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强大规范构成了明显的对话关系,其"情欲化的历史"和"迷宫般的历史"鲜明地体现了对"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颠覆和重写.同时,<红高粱>的解读和"新历史小说"现象的命名与阐释本身也是一个在阐释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明显的古典艺术回潮迹象。这既与创作的历史转向有关,也是叙述形式探索及创作的解构性所导致的。然而思想内蕴与艺术形式的背反显示作者意图不在重温古典旧梦,而是“仿古说今”。不过,这种艺术倾向丰富了新历史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和思想意蕴,形成其解构与建构相交织的复杂文化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当代文学曾出现过两种在历史观、审美观都相距甚远的历史叙述。一种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新时期的新历史小说,前者是一种将革命历史神化、英雄化的叙述,后者则是将革命历史世俗化、凡人化的叙述。其实,在这两种“极端化”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潜隐着一种试图将两者加以调和,或者说试图超越的历史叙事,那就是出自部分女作家之手的作品,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展示了女性对历史的检讨和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10.
新革命历史小说的身体凸显及暴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新革命历史小说与1950—1970年的革命历史小说有很大差异。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革命者的身体得到凸显。新革命历史小说对男性革命者充满杀戮快感的身躯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现代性内涵与意识形态的意义。革命者身体的凸显及暴力描写,不可避免地消解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度和力量。这类小说在身体描写上不能走得太远,应比一般的“纯文学”及大众文化谨慎、持重。  相似文献   

11.
一、当代中国美学转型的前奏 从1974年7月到1980年2月,在这七年时间里,姚雪垠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茅盾通信88封,而《茅盾姚雪垠谈艺书简》收入了他们围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其他重要文艺理论问题的通信73封。茅盾和姚雪垠这些信中的美学思想曾经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文艺界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飞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学者所称的"全球结社革命"。今天,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得到联合国经社理  相似文献   

13.
摘 要: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家庭”与“革命”构成了一对彼此对立又依存的范畴。50-70年代小说中,无产阶级“革命”将“家庭”指认为“他者”,通过去掉“家庭”的“他性”建构起“革命家庭”,来实现对现代民族国家主体的确认。以50-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及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经典作品为对象,论述了“革命家庭”的构成因素及建构规则和过程。提出“革命家庭”要具备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的阶级背景,家族复仇与阶级复仇相结合并向阶级复仇转化,革命伦理通过对家庭伦理的改造与借用,确立了家庭服从革命的绝对秩序,家庭亲情由革命的基础下降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史诗/反史诗:革命历史小说的内在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时期学中反史诗的创作思潮,以十七年学中的代表题材——革命历史小说为例,从中国当代学自身的发展中发掘其史诗追求与反史诗颠覆的内在悖论,这种内在的悖论主要表现在革命历史小说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小说的想象虚构、时代的史诗期待与读世俗的审美取向等方面。而革命历史小说的这种反史诗追求主要是在民间化资源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以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为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新潮后"小说潮流,在文学精神和叙述方式上发生的变异,深刻地改变着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面貌.它们以革新小说叙事方式以及书写对人生的彻底绝望为内在追求,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历史题材中,都没有能在文学精神上创造出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其实包含着严重的精神滑坡现象.作家只有站在真和善的立场上,重返人的价值关怀,才能真正突破目前的价值迷惘,为文学的当下写作和历史叙事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花腔》是对中国革命史奇特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解读。小说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现代性"诉求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是"启蒙现代性"被"革命现代性"置换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悲剧性的危机。反思的是"五四"以降,真正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知识者与革命的关系,解构的正是他们参与并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追问了"五四"至建国这段革命进程中知识者的命运如何被革命改写。在反思知识者与革命的背后,是对建国后知识分子更为深重的苦难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诞生之日起, 就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进而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语境,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灵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深受其影响, 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标记, 表现为"消平深度"、 "解构中心"和"拼盘杂烩".这种接受及其所带来的变化虽然还需商榷, 但是它毕竟显示了中国文学求变的勇气和日趋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莫言的写作突破了当代文学的传统规范,具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既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也被视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红高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当时有关人物性格复杂性的理论探讨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当代典型理论的重要变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崩溃及其对于创作的影响。《红高粱》和“新历史小说”的潮流与20世纪50年代《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强大规范构成了明显的对话关系,其“情欲化的历史”和“迷宫般的历史”鲜明地体现了对“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颠覆和重写。同时,《红高粱》的解读和“新历史小说”现象的命名与阐释本身也是一个在阐释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理论形态的新历史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现相对较晚。刘震云在完成其初期文学创作实践后开始向新历史主义文学创作靠拢,成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温故一九四二》是其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品。文章将从边缘史的创造理论、对历史的解构等方面来探求《温故一九四二》的新历史主义特质和深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个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热潮正在国内外兴起。80年代中期出现的多媒体技术,在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9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认为是计算机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只有几年时间,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系统,以及专业的多媒体电脑公司纷纷涌现,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