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反共振理论在减振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新型动力减振器-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在不增加弹簧相对变形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减少动力减振器的总质量,阐述了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的原理及其质量,刚度分布对该减振器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亮  杨铭 《科技信息》2007,(9):96-96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新型减振器技术研究成果,包括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节流式磁流体阻尼可调减振器、双筒液压充气减振器、磁性减振器、半主动悬挂减振器等7种减振器的构成及特点。为我国进行车辆减振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钻(镗)杆为例,设计了组合结构和附加减振器刀杆,获得高的动态稳定性,良好的工作特性和经济效果.钻(镗)杆组合结构和动力减振器动态特性分析,为其切削稳定性设计提供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互联结构间耗能减振器布置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互联结构在强烈地震时的动力特性,并对互联结构间耗能减振器的布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用新观点研究无阻尼动力减振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无阻尼动力减振器难以设计成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用“减振系数”η来表达减振特性的新观点。建议以η<1作为设计目标确定减振器的各项参数,以此代替通常用动力放大因子A_1/δ_(st)的表达式。研究了主系统处于非共振条件和减振器参数、干扰力频率改变时,确保减振效果的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剪切型减振器扣件减振性能良好,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但在减振器扣件区段发生较为严重的钢轨异常波磨。在300 Hz频段减振器轨道振动加速度存在较大峰值带,发生轮轨强烈共振;在200~350 Hz频段,减振器扣件轨道系统的阻尼比很小,动刚度在300 Hz存在波谷。同时,振动加速度频域分布、行车速度和波磨特征波长具有高度相关性,所以,在300 Hz频段的轮轨共振是产生异常波磨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提出通过安装调频钢轨阻尼器(TRD)的方案改善轨道动力特性,并进行安装前后的实验室动力特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安装TRD能够改善Ⅲ型减振器轨道的动力特性,调节频率,提高阻尼,降低工作频率,改善轨道的减振性能。本方案可以作为地铁线上整治异常波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1]的理论分析结果,建立主振系为小阻尼条件下链状系统动力减振器优化设计模型。减振器的质量、刚度和阻尼均做为设计参数,便于工程设计中应用。所给算例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最后讨论了减振器设计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受迫振动理论出发,导出了绕绳比为1:1的装有轿厢动力减振器的电梯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可以使用多个不同固有频率的减振器来抑制多个不同频率的垂直振动。另外,本文还以一种典型的电梯轿厢减振器为例,阐述了其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于子结构分析方法,给出附加机动力减振器的链状系统传递函数计算方法,并将动力减振器参数和主振系参数表示为乘积的分离形式,提供了一种适用的结构减振设计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电流变减振器阻尼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主要有流动模式、剪切模式和复合模式等三种。针对流动模式的充气式电流变减振器,推导出其在压缩和复原过程中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压缩和复原阻尼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电流变液基础粘度引起的本底阻尼力,电场强度函数的电致阻尼力和气室气体引起的压力。电流变减振器的特点就在于可以通过调节电场强度来控制电致阻尼力,达到调节复原和压缩阻尼力的目的。并对影响阻尼力大小的结构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反共振理论在动力吸振器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应用动力吸振器族控制或消除复杂结构、机械系统中某些子结构稳态响应或系统共振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反共振动力吸振器族在某大型机械设备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电磁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消振元件-可用于消除变频振动的电磁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介绍了该消振器的结构,原理,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负刚度的高速动车组二维动力吸振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加速度的二维动力吸振器的理论模型,提出基于车体刚性振动的二维动力吸振器控制方法,设计同时吸收车体点头、浮沉振动的二维动力吸振器.针对二维动力吸振器安装所需低动刚度要求,利用碟形弹簧的负刚度特性,设计了用于安装二维动力吸振器的高静刚度低动刚度减振元件.建立高速动车组垂向动力学非线性模型,分析二维动力吸振器对车体振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动力吸振器可以有效抑制车体浮沉、点头振动,提高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4.
电磁动力吸振器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在给出转子+电磁动力吸振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输出调节器理论,设计了电磁动力吸振器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系统的主要目标:在指定的多个频率位置,将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减为零,而在其余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抑制了不平衡响应的水平,使之处于非共振量级。因此,用电磁动力吸振器可实现对转子振动的在线控制。在此基础上,因为在电磁动力吸振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构造了反映不平衡力的状态量及其观测器,所以还可以利用状态观测器获得转子的不平衡信息,买现不平衡量的识别,从而给出了用电磁动力吸振器进行不平街识别的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有益于在线监测转子的不平衡状态、及时诊断故障以及无试转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扭振动力减振器的设计原理. 它的固有频率将自动适应转轴的转速变化,从而使减振器在转轴的任何转速下都具有最佳减振效果. 通常的减振器只在转轴的一个很窄的转速度段内减振有效.  相似文献   

16.
船体梁与动力吸振器的耦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船体梁与动力吸振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单元模拟船体(包括船舶艉部),采用质量-弹簧-阻尼系模拟动力吸振器,并说明了两者之间耦合处理与程序实现的简要流程。  相似文献   

17.
舰船的艉部振动与动力吸振器减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舰船艉部振动的特点与动力吸振器的应用;讨论了经典动力吸振器和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并将其扩展到弹性系统和多频、多模态动力吸振的可能性。应用实例表明其在舰船尾部振动减振应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能量角度分析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系统的振动响应和主动控制力系数表达式.通过算例,分别绘出了主动控制力系数、主动控制力、结构振幅与外激励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研究表明,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控制频带范围较宽,主动控制的能量转移对控制结构振动效果较明显,且系统转移的能量随主动控制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主振动系统分别受外力激励和基础激励的随机振动动力吸振器进行分析比较,以主质量位移方差最小作,邮两类基于随机振动的动力吸振器最优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吸振效果明显,证明所给公式是有效的,这对动力吸振器的设计计算和使用选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