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科技》2006,(10):30
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首次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首台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在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这一实验装置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据EAST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万元熙介绍,目前放电实验还在进行中,各项实验参数正在不断提高,显示了EAST装置良好的整体性能。同日,EAST通过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专家组工艺鉴定。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7,(1):3-3
继去年9月首次成功放电后,我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位于合肥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1月14日23时01分至15日1时连续放电四次,单次时间长约50毫秒,从而标志着第二轮物理实验的开始,标志着我国在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领域进一步站在了世界前沿。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6,(9):15-16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9月28日在此间进行的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超过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新一代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正式投入运行,我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国家科委基础研究高技术司委托中国核物理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所组织筹备的“冷核聚变学术交流和对策”研讨会于1990年5月10日至12日在我校召开。有关部门的领导和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彭桓武、陈能宽、肖伦、杨立铭、黄祖洽、何祚庥、唐孝威、苟清泉、汪容等14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4篇,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我校教授黄祖洽等做了特邀报告。这些论文和报告介绍了我国进行冷核聚变实验进展情况,交流了理论工作者为解释冷核聚变现象而提出的各种理论机制,并对国外冷核聚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6,(7):6-6
8月15日前后,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将在合肥科学岛上进行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这意味着这一装置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的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84年开工建造,1988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1992年τ轻子质量测量的精确结果,纠正了过去τ轻子质量约7MeV实验偏差,并把精度提高了10倍。2004年1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工程启动,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环对撞技术,将对撞性能量大幅提高。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2009年,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装置,其运行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8,(2):34-43
1.科学岛EAST实验研究首次实现跨国远程控制等离子体放电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跨国远程控制等离子体放电。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专家通过专用数据网,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启动并运行地球另一端的中国核聚变实验装置。进行跨国实验的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DIII—D核聚变实验室专家,通过专用数据网看到的实验数据及放电图像与中国科学家在控制室里看到的完全一样。他们在第一次跨国操作中,获得了电流250千安、时间接近5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经济新闻》1989年9月16日报道,首先进行了室温核聚变的弗里希曼和庞斯,15日在会见记者时强调室温核聚变产生大量的热的反应确实存在。关于许多研究人员效法试验未成功,他们认为是由于实验技术有问题。这两位教授将于22日在京都举行的国际电气化学会召集的室温核聚变讨论会上发表最近实验经过的详细情况。两位教授说热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常见的现象和突然喷出热的“爆发现象”。爆发时发生平均1立方厘米20焦耳的热,爆发最长持续2周时间。据大致计算,输出能量为输入能量的7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科技短讯     
我国将自建“人造太阳”我国一位权威科学家不久前透露,中国计划建造自己的热核实验反应堆。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堆,可望为能源短缺的中国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已加入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氢的同位素氚用于核聚  相似文献   

10.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未来能源,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化应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聚变能研究战略,探索和发展能直接用于商用聚变堆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以加快这一进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世界各国已在磁约束核聚变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实验装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主要从国际相关战略规划、ITER计划现状、理论与实验工艺上的研究进展及关键前沿技术等几个方面对磁约束核聚变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角度揭示出核聚变领域的主要国家、机构和科研人员特征,并提出了中国核聚变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3):76-77
<正>中国“人造太阳”有新发现2023年1月7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它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控核聚变     
《苏南科技开发》2007,(9):49-49
近日,科技部万钢部长、程津培副部长参加了基础研究司组织的学习会,听取了“受控热核聚变能”专题讲座。我国核聚变专家、郑州大学霍裕平院士从国内外能源需求的紧迫状况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核聚变的优势、ITER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我国核聚变研究目前的状况等。受控核聚变反应作为获得可持续能源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转型就是由世界主导性能源更替所引发的能源革命、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受世界科技革命及能源供需驱动,具有幕式变革特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质量互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科技革命的周期性及加速进化规律,以及世界能源转型的幕式变革规律,结合世界能源技术前沿和现有产业基础,综合判断本轮世界能源转型为天然气接替石油所引发的“低碳转型”,受智能化和页岩气技术革命驱动,始于2007年,将止于2032年,目前处于转型的第二阶段(“破旧”),2027年后将进入第三阶段(“立新”)。核聚变将在2030年前后登上历史舞台,2069—2088年将经历“零碳转型”,2088年后人类将走向能源自由。由于核聚变具有与化石能源截然不同的无穷大能量总体、弱地缘依赖性和零碳排三大特征,故其零碳能源转型将意味着颠覆性改变,也决定了低碳转型的方向。国家、行业和企业将需要在世界能源转型的总框架下,根据自身比较优劣势和战略定位,在当前出发点与远期“零碳转型”目标之间进行低碳转型路径的全局寻优。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碳特征,尽管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但要在保障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系列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清洁能源的研发正在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焦点。基于核聚变能源的环境友好特性及其相关资源的可获得性,它有望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选择。本文概述了核聚变能源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科学岛EAST实验研究首次实现跨国远程控制等离子体放电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跨国远程控制等离子体放电.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专家通过专用数据网,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启动并运行地球另一端的中国核聚变实验装置.进行跨国实验的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DⅢ-D核聚变实验室专家,通过专用数据网看到的实验数据及放电图像与中国科学家在控制室里看到的完全一样.他们在第一次跨国操作中,获得了电流250千安、时间接近5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6日《纽约时报》登载一篇文章报道说:“根据为期一年、薪水为9万美元的一项合同,美国将购买116名俄罗斯科学家的劳动,……这笔钱平均每个科学家一个月只有65美元。”这笔交易主要是为了帮助美国进行受控核聚变产生巨大能源的研究。报道说,这批科学家是“由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位于合肥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近日实现了跨国远程控制的等离子体放电。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eneral Atomics USA)专家通过专用数据网,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启动并运行地球另一端的中国核聚变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8.
科普中国     
<正>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被称作中国"人造太阳"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再传捷报:7月3日晚,该装置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东方超环高11米、直径8米、重达400吨,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10,(10):105-105
2010年9月16日,主题为“低碳路径绿色转型科学发展”的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国家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表示,能源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概况、系统工程以及在磁约束聚变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若干重要进展,尤其是在HL-2A装置上成功实现了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近年来利用该装置可近性好,原创的加料与控制技术以及先进的高时空分辨诊断系统等独特优势,在HL-2A装置上开展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及未来聚变堆等离子体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国际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创新科技成果,为ITER的运行与实验以及未来聚变堆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