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石及地球化学试样用铅火试金富集铂族元素,加入1 银,在950℃熔融得到含贵金属的铅扣.铅扣与熔渣分离后在900℃灰吹得含铂、钯和金的银合粒.把银合粒装入电极,以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铂、钯和金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NIC-1280计算机自动寻找灰体样品红外辐射能量分布中的最大值的波长位置,确定样品表面温度,调节黑体炉温度与样品温度一致,从而获得材料比辐射率,并对测量精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和镉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活性污泥为吸附剂, 研究吸附时间、 温度、 pH值、 污泥投加量、 铅镉共存等因素对污泥吸附铅、 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 镉是快速过程, 温度对吸附影响较小, 吸附的最佳pH=4~8, 铅和镉的吸附量随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铅吸附最佳投泥量为0.5 g/L, 污泥吸附不同初始质量浓度镉的最佳污泥投加量不同, 为0.5~2 g/L; 在铅与镉共存的吸附体系中, 铅的存在对镉的吸附有抑制作用, 而镉的存在对铅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粉煤灰为吸附材料,利用硝酸铅试剂模拟含铅离子废水,探讨了吸附时间、pH、温度、投灰量、离子浓度5个因素对粉煤灰吸附铅离子效率的影响,并拟合出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吸附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实验条件分别为吸附时间90min、pH=6.0、温度50℃、投灰量5.0g、离子浓度30mg/L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效率均超过98%.吸附时间、pH值、投灰量3种影响因子所建立的粉煤灰吸附铅离子方程均以二次多项式表示为最佳,回归系数R~2均超过0.83,而温度和离子浓度所建立的方程中,前者以三次多项式精度最高,R~2可达0.86;后者则以对数形式拟合最好,R~2为0.93.实验中拟合粉煤灰吸附铅离子过程Langmuir模型的R~2比Freundich模型的R~2大0.602,所以其更适用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5.
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有害重金属.对电镀污泥进行强化脱水,减少污泥体积,从而降低污泥的处理难度和处置成本,最终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文章利用立式TD4离心机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通过研究不同的离心机转速、离心时间、絮凝剂、温度等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而优化脱水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离心机转速和离心时间对污泥脱水效果影响最大;采用立式TD4离心机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可使污泥的含水率达到30%以下.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铅在柠檬酸钠溶液中溶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铅与柠檬酸反应制备了柠檬酸铅,考察了溶解时间、溶解温度、柠檬酸钠浓度和柠檬酸加入量对柠檬酸铅在柠檬酸钠溶液中溶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柠檬酸钠浓度及柠檬酸加入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升高温度和提高柠檬酸钠浓度可显著提高柠檬酸铅溶解率;温度和溶解率呈正线性关系,拟合的线性方程为Y=0.76+0.63T;加入柠檬酸则对柠檬酸铅溶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化是导致铅酸电池失效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硫酸铅脱硫煅烧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氧化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把硫酸铅通过与碳酸铵反应和煅烧来转化为铅酸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首先,反应得到的碳酸铅经过过滤,在350℃下煅烧得到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氧化铅。随后对此法制备的样品与工厂生产电池所用的球磨铅粉分别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通过充放电性能测试得出制备的电极材料的容量高于工厂铅粉的结论,之后通过比较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电性能来对制备样品的煅烧温度进行探讨并得出制备样品的最佳煅烧温度。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铅颗粒均匀,大小在200~300nm,作为铅酸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放电倍率为0.5C时放电比容量为120mA·h/g),最后对充放电之后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电镀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优化回收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能够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重金属,针对单因素实验对优化条件的不足,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为辅、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为主的方法,研究了浸出剂种类、浸出剂浓度、液固比、温度、时间对电镀污泥中铜浸出率的单独影响及主要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响应曲面法得到的回归方程模型来预测铜浸出率得到最佳的实验条件参数,同时用得到的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来直观反应各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强弱。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发现浸出剂为2. 0 mol/L硫酸、液固比为15∶1(m L∶g,即每克污泥中加入浸出剂15 m L)、温度为100℃、时间为120 min时,电镀污泥中浸出铜的浸出率最高,达到82. 99%,且在各主要因素中,对铜的浸出率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温度、液固比及液固比和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镍、铜和铬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浸出--硫化沉铜--两段中和除铬--碳酸镍富集工艺,从电镀污泥中综合回收铜、铬和镍.考察了各工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酸浸过程中反应时间为0.5 h,反应温度为50℃,硫酸加入量为理论量的0.8倍;沉铜过程中,沉铜剂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2倍,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 h和85℃;采用两段除铬工序有效降低了沉淀过程中的镍损失.整个工艺中,铜、铬和镍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8%、99%和94%以上.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毒死蜱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W-1,TW-1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外加碳源质量分数、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培养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历时72 h,毒死蜱的降解率可达73.97%.  相似文献   

11.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铜、锌、铅、镉、铬、镍的含量.详细研究了灰化温度、灰化时间、消解加酸量对不同金属吸光度的影响.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六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性较好(r在0.9970~0.9999之间),精密度较好(RSD在0.20%~3.72%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104.9%,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得出了不同季节生活污泥中铜、锌、铅、镉、铬、镍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硫酸盐化是导致铅酸电池失效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硫酸铅脱硫煅烧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氧化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把硫酸铅通过与碳酸铵反应和煅烧来转化为铅酸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首先,反应得到的碳酸铅经过过滤,在350℃下煅烧得到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氧化铅.随后对此法制备的样品与工厂生产电池所用的球磨铅粉分别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通过充放电性能测试得出制备的电极材料的容量高于工厂铅粉的结论,之后通过比较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电性能来对制备样品的煅烧温度进行探讨并得出制备样品的最佳煅烧温度.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铅颗粒均匀,大小在200~300nm,作为铅酸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放电倍率为0.5C时放电比容量为120mA·h/g),最后对充放电之后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铅膏脱硫后用碳还原回收铅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配比、固液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用碳酸钠脱铅膏中硫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时间8 h、配比1∶0.7、固液比1∶4,脱硫率为93%;火法还原铅膏粉与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10∶0.6、最佳温度为850℃、时间为1 h,还原产品铅的纯度为99.59%.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铅膏脱硫后用碳还原回收铅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配比、固液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用碳酸钠脱铅膏中硫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时间8 h、配比1∶0.7、固液比1∶4,脱硫率为93%;火法还原铅膏粉与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10∶0.6、最佳温度为850℃、时间为1 h,还原产品铅的纯度为99.59%.  相似文献   

15.
蔗渣渗滤液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测定蔗渣渗滤液中4种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通过对影响HS-C,C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基质效应、柱温、柱流量进行优化,确定实验条件.1 mL样品在顶空平衡温度85℃,恒温加热15 min,柱温50℃保持5 min,柱流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各种微波消解因素对微波消解效果的影响,以及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动物骨中铅和镉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最佳微波消解条件为消解压力15 MPa;消解时间5 min.最佳石墨炉测定条件为铅灰化温度800℃,原子化温度1300℃;镉的灰化温度900℃,原子化温度1200℃.方法线性范围为铅1.566~50 ng/mL;镉0.0745~5 ng/mL.方法检出限为铅0.3132 ng/mL;镉0.0149 ng/mL.样品测定的RSD小于5.0%,加标回收率在88.36%~110%之间.  相似文献   

17.
刘龙茂  宋慧 《河南科学》2014,(2):259-26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热解制得污泥灰,对吸附模拟废水中Cu2+离子的反应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pH值、污泥灰投加量、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探讨污泥灰去除废水中Cu2+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湿法(酸浸取)分离回收铅冶炼废渣中铅、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为6 mol/L、浸取温度为60℃、时间为50 min、液固比为4的条件下,铅与铜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5.52%和89.65%.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能产生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铅酸蓄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在军事、民用领域中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降低能耗,使铅酸蓄电池的电极薄型化、轻量化,选择铝栅板镀铅替代目前铅酸蓄电池中的纯铅板电极,可以有效地降低蓄电池的重量,这就要求铝栅板上的铅镀层必须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本试验对铝栅板镀铅过程的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预镀工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善铅镀层致密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较大,在施镀时间为30 min,电流密度为1.0 A/dm2,镀液温度为40~50℃,pH值在4.0~6.0之间时,所得铅镀层的孔隙率较低。不同的预镀工艺对镀层孔隙率也有影响,采用浸锌→水洗→电镀镍→水洗→电镀铜→水洗→电镀铅工艺时,铅镀层的孔隙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控制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使亚硝态氮积累率提高.方法通过计算曝气频率、溶解氧质量浓度ρ(DO)、pH、温度与亚硝态氮积累率灰熵关联系数判别影响顺序及最适范围.结果灰熵度的大小及操作因素的影响顺序分别为:pH(0.995 6)反应温度(0.992 7)反应时间(0.990 0)ρ(DO)(0.982 3)曝气频率(0.982 2).pH、温度、系统运行时间、溶解氧质量浓度、曝气频率的最佳范围分别为7.3~7.6、26~27℃、6~7 d、1 mg/L及15~30 min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亚硝化率.结论灰熵法可以区别出关键因素的最优范围,为短程硝化应用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