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通过考察紫杉醇提纯的多种方法,优化结晶析出法和柱层析法的工艺参数,首次将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的65%的紫杉醇粗品分离纯化为符合美国药典USP标准的紫杉醇原料药.以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的65%的紫杉醇粗品为原料提纯制备紫杉醇原料药的方法,重复性好、工艺合理、操作简单、绿色安全,有望解决紫杉醇原料药的药源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了阿奇霉素纳米晶,考察了机器转速、研磨时间、研磨珠的大小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阿奇霉素的浓度等因素对产品粒径及多分散指数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粒度测定仪、X射线粉末衍射(XRPD)、红外光谱仪(FT-IR)对纳米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同时对纳米晶和原料药进行了溶出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可制备平均粒径为165nm的阿奇霉素纳米粒子,研磨前后药物的晶态没有明显改变;与原料药相比,纳米晶的溶出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Y型微通道反应器中,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头孢呋辛酯纳米颗粒。通过正交实验,系统研究药物溶液质量浓度、沉淀温度、溶剂流量和反溶剂流量等因素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得到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溶液质量浓度0.08g/mL、沉淀温度5℃、溶剂流量3mL/min,以及反溶剂流量80mL/min,制备出了粒径为260~340nm,且粒径分布窄的纳米颗粒。实验还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溶出实验对原料药及产品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粉化产品为无定形,溶出度明显优于原料药。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对照品对生物提取法制备的药用胰岛素中高分子蛋白质杂质进行含量测定,高分子蛋白和胰岛素保留时间分别在7.2-9.2 min和12.0 min之间,能够达到基线分离,整个过程控制相对标准偏差RSD10%,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对后期生产工艺实施两种不同改进措施(1、2)得到的产品胰岛素含量90%,符合国家生产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实施工艺改进措施2后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药用胰岛素.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适合原料药胰岛素企业对生产过程中高分子蛋白质杂质含量控制,并为生物提取法进行原料药胰岛素研究与开发提供相关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辛伐他汀为原料药,确定辛伐他汀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及最优工艺处方.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来确定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以药物的释放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十八醇与卡波姆934比例为3∶1,硬脂酸镁用量为1%,硬度5~6 N.所得处方重现型良好,达到了实验方案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猪胰脏来源的胰岛素原料药中的高分子蛋白质杂质采用超滤膜和微孔滤膜过滤方法去除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通过去除后的原料药活性、收率、高分子蛋白质杂质去除率等参数并与标准品的比对,确定了高分子蛋白质杂质去除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经50 kD 超滤膜过滤方法能有效去除生物提取胰岛素原料药中高分子蛋白质杂质,并且收率较高,生物活性损失较低,可用于猪胰脏来源生物提取胰岛素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酮洛芬纳米混悬剂,并对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沉淀法与高压均质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酮洛芬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及其分布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酮洛芬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及工艺.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后得到的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得到的酮洛芬纳米混悬剂,其粒径为109.6 nm,多分散系数为0.297,平均Zeta电位为-21.1 m V.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的酮洛芬纳米混悬剂处方合理,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化学沉积法,以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室温下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得到银颗粒的悬浮液,并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制得用于印制电子业的超细银粉.用TEM、XRD与粒径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粒径与性状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PVP与硝酸银浓度对银粉粒度及产率的影响.这种制备工艺避免了传统机械研磨工艺中银粉纯度低、技术指标不一致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延长吡非尼酮口服给药半衰期,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响应肺纤维化的酸性微环境,设计将吡非尼酮包载在pH敏感脂质体中,考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根据包封率及粒径确定最佳工艺,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表征.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8.25±1.85)%,平均粒径为109.0±3.4 nm.脂质体在pH...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立方体结构粉体材料,粒径约为213 nm.  相似文献   

11.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阿奇霉素超细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进行了阿奇霉素微粉化实验研究。系统考察了药物溶液质量浓度、溶剂反溶剂比例、搅拌时间、干燥方式等因素对产品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溶液质量浓度0.2 g/mL、溶剂反溶剂体积比1:20及搅拌时间10 min,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 270 nm的药物颗粒,经喷雾干燥可得粒径为2~5 μm的阿奇霉素超细粉体。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溶出实验对原料药及产品性质进行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阿奇霉素超细粉体化学结构不变,且比表面积增大8倍,溶解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阿司匹林原料药实验制备方法的改进与补充,提供了低水杨酸含量的阿司匹林原料药实验制备方法。并采用简单可行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阿司匹林原料药中水杨酸杂质进行定量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ITO纳米粉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InCl3·4H2O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TO纳米粉,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辅助TG-DSC、FT-IR、XRD、SEM、EDS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和表面修饰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制ITO纳米粉具有立方晶系结构、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与基体相容、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nO粉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双微乳液混合法制备纳米ZnO粉末.通过实验从nH2O/nAEO3+AEO9、反应物浓度、老化温度及时间、前驱体煅烧温度及时间等方面讨论影响产物的粒径,确定了制备纳米ZnO粉末的较理想的工艺条件.经XRD,TEM和激光粒度仪等检测表征,产物为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27nm,粒径尺寸分布范围较窄,99%颗粒达纳米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麦麸皮脂肪模拟品部分代替面包配方中的油脂制备营养低脂型面包,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对面包成品进行感官及物理特性的分析,确定最佳制作配方及工艺:脂肪模拟品添加量60%(占油脂)、水添加量45%、糖添加量12%、发酵时间3 h.  相似文献   

16.
硅油基铁磁流体基体材料纳米Fe3O4微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Fe3O4微粒是硅油基铁磁流体的基体材料,其粒径的大小直接影响铁磁流体的磁性能和稳定性.为了研制出满足要求的Fe3O4微粒,文章探讨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微粒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Fe3O4微粒形成和粒径的影响,根据铁磁流体的稳定性和饱和磁矩的不同,确定了制备Fe3O4微粒的适宜粒径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用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和氯化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硫酸铵 ,副产碳酸钙粗品。考察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用盐酸处理碳酸钙粗品制备氯化钙 ,研究确定了工艺条件。磷石膏得到较好的处理和利用 ,研制的产品质量达到有关标准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大小、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形态表征;使用桨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9.6±2.95)nm,PDI...  相似文献   

19.
PLLA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聚乳酸(PLLA)微球。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PUA微球制备工艺考察了搅拌速度、PVA浓度、PLLA浓度、N2流速、针头直径对评价指标(即微球形态、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分散性)的影响,确定制备不同粒径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形态,微球平均粒径为20um且粒径分布集中。5因素对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分别为:搅拌速度、PVA浓度、N2流速、PUA浓度、针头直径。结论该经优化制备的PUA微球分散性和成球性好,为下一步栽药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尼群地平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但其难溶性限制了药物的剂型开发运用.采用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波法进行制备,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利用显微观察、X-衍射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定及研究包合物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制备的包合收率最优,其最佳包合工艺为超声功率为40 W;β-CD:尼群地平为2:1(摩尔比);超声温度为40 ℃;超声时间为70min.包合后的药物比原料药的溶解性增强了10.5倍,光稳定性增强3.7倍,其性质的改善,有助于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