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爱国热情、责任意识和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四史”教育同思政教育在历史、逻辑和实践三大逻辑层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深入研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激发高校思政教育系统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双通双融”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升以及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方式更新的有效方式,对高校学生成长发展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国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对“双通双融”这一理念理解不充分、对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思考不足、对思政教学方式的运用较为单一,导致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我国高校思政教师亟须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完善“双通双融”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优化“双通双融”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的呈现形式,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同时也给高校广大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以诚相待”、“辩证施教”、“理利相济”的思政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欠实”、“欠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吴小娴 《科技信息》2009,(33):T0204-T0204
了解“三贴近”的内涵和方法,通过贯彻“三贴近”把思政工作做到大学生最需要的地方,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达到新高度、新境界。讲好“大思政课”,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应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讲清、讲活思政课程。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成为时代有作为的新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玲 《科技信息》2010,(5):173-173,181
“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德育教育要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营造教学环境等方面,对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何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加强“两课”的软硬件建设;把握好基本环节;重视教育者的行为实践和受教育者的学习实践;澄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是提高“三进”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高校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一年2006年12月26日,一年一度的教育部科技委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和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倪维斗院士等领导对2006年高校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委工作进行了“盘点”,并揭晓了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已经举办了九届,评审严格按照“科技委各学部组织初评,科技委主任办公会终审,科技委年度全会上揭晓并奖励”的程序进行,在高校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此次“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是从38所高校推荐的5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都是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高校科研成果,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国高校在本年度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陶亦伟 《科技信息》2009,(23):179-179,33
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各个方面作出创新。思政工作涉及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思政工具则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思政工作中能否选择有效的思政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笔者提出了四种新型思政工具:“两课”教育的创新、BBS规范、公寓教育和名家感悟人生讲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教育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富有科学性、系统性的青年思想论述。2013年到2022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中蕴含着诸多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元素,为高校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提供路径指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善用关键时间节点和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动能等育人路径,同时需面对新的冲击与挑战。应对新形势,首先从“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出发,剖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然后从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话语权构建和针对泛娱乐化、碎片化的应对举措以及学生主体地位提升等多维角度入手,提出切实助推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解决思路和路径,以达到预期的最佳育人效果,促成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刘茜  李娜 《皖西学院学报》2023,(3):24-27+32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传统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微思政”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立足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微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通过对其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工作理念、工作阵地、工作产品、工作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与改进策略,以期推动“微思政”工作进一步发展,提升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古典诗文类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典诗词散文并且在引用古诗词方面率先垂范,党和国家大力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国古典诗文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政内涵,加之悠久的“诗教”传统与丰富的“以文化人”经验,使得高校古典诗文类课程具有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优势。高校古典诗文类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兼顾文学性与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精选古典诗文作品,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教学效果——无一字讲思政但整堂课、整门课都是思政,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导学思政”使得导师和研究生双方通过多元化的导学互动场景展开沉浸式沟通交流,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导学思政”的创新探索,在促进构建新型导学关系的同时,推动“导学”与“思政”的互通互融.应积极完善高校“导学思政”制度规范、加强高校“导学思政”的队伍建设、拓宽“导学思政”互动渠道,推动“导学思政”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新的要求,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育人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成效明显,但影响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个别或普遍性问题仍然存在。推动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大思政”格局,并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持续实现思政育人理论和实践创新。首先界定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对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相对局限、教学反馈容易被忽视等问题。近年来出现的自媒体技术,为解决思政课传统模式中的弊端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萍乡学院运用自媒体技术,从高校思政课教学运行的五个方面,即“5T”模式,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 ,使全国各地、各行业掀起学习“三个代表”、深入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潮。高校老干部工作是高校党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老干部工作 ,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 ,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是将“三个代表”精神贯穿于高校老干部工作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切实提高管理类专业的育人水准,高校要加强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来说,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不足、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应围绕精准把脉学情、精研课程内容、精妙传导教学、精细反馈评价四个方面,全面提升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使立德树人贯穿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