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石先 《科学通报》1964,9(10):859-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十五年了。回顾十五年来的伟大成绩就更增加了我们庆祝节日的喜悦心情。我们不仅高兴地看到工农业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我国十五年来在科学事业上所获得的丰硕果实。这不禁要使我们为之高声欢呼,欢呼党的科学政策的胜利,欢呼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8,3(13):385-385
党领导我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各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的奇迹。科学工作者,也和其他战线上的劳动人民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刻苦钻研,大胆创造,不断地获得巨大的胜利。为了迎接“七一”这个伟大的日子,他们跃进又跃进,完成了许许多多出色的工作,向党献礼。我们这里报导的只是中国科学院的,主要是北京地区的一些研究机构的科学工作者献给党的礼物,而且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从这些极不完全的报导里,已经完全可以看出我国科学事业突飞猛进的一幅十分清楚的图画。只要我们坚决贯彻总路线的精神,我们即将很快地站在世界科学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3.
新闻公报     
《科学通报》1964,9(10):848-848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北京时间),中国在本国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核试验成功,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从事国防建设的一切工作人员,以及全国各地区和各部门,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大力协同,使这次试验获得了成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他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1958年,是我們全国六億人民在党提出的“鼓足干劲、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大躍进的一年。这一年里,全國各个战线上都大慶丰收。我們的工业取得了極其驚人的偉大勝利。全國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办工业。1958年鋼的生產量已經超过了1070万噸,其他如机械、煤炭、化工等一系列工业的產量也都比1957年成倍地增長。有了这样的躍進速度,我国的工业完全有可能在比十五年短得多的时间內超过英国。我們的农业創造了古今中外都沒有过的奇跡,高額丰產的衛星一个接一个地放上天,大面積丰產田大片大片地出現。農业的丰收使我国今年粮食总產量比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74,19(12):538-538
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新胶片。科研人员回想他们自力更生研制新胶片的日日夜夜,觉得应该给它起个扬眉吐气的名字,就把它叫做“争气片”。在我国科学技术战线上,常常听到用“争气”、“争光”给科研成果命名:“争气片”、“争气钢”、“争光计算机”、“争光霉素”……。每一个这样的名字,都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都包含着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6.
张劲夫 《科学通报》1960,5(12):353-353
一我国科学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其他各个战线一样,目前形势是很好的,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全民办科学,连续大跃进”,这就是目前科学战线的主要形势。十一年来我国科学事业的一个根本变化,就是过去那种少数人冷冷清清搞科学研究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民办科学的声势愈来愈壮阔。特别是由于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全  相似文献   

7.
致读者     
《科学通报》1966,11(2):97-97
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工作,也和全国其他各个战线上的工作一样,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希望于各种专门学报外,有一个刊期较短的多科性的自然科学刊物,能够担负起及时而扼要地报导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的任务。根据这一情况,“科学通报”决定从1966年—月起,以较大的篇幅来发表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简报,适当刊登一些按学科评  相似文献   

8.
周明镇 《科学通报》1960,5(3):68-68
十年来,人类的历史发生了惊人的巨变!四个月以前,中国人民以欢欣鼓舞、热烈兴奋的心情庆祝了新中国诞生十周年,今天,我们又来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更使我们感到这十年在人类历史上的深远的伟大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年的成就是数不尽和写不完的。在中国人民的成就中,融合着苏联人民的友情。中苏关系是一种真正兄弟般的真挚的友好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在中苏两国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友谊上。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 《科学通报》1959,4(19):613-613
我們以最大的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中国人民的伟大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 在这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領袖毛泽东同志的領导下,胜利地进行了一个接一个的革命斗爭,在建設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历史性的成就。在科学战綫上,十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創造了丰富的經驗。这十年,是我国科学事业高速度发展的十年;是科学工作中社会主义道路同資本主义道路进行反复斗爭、不断取得胜利的十年;是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在战斗中发展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又说:“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对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这个要求,与现实相差甚远。我国国民素质问题,尤其是科学素质不容乐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因素。什么是科学素质?现在公认的一种说法来自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他认为科学素质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76,21(6):244-244
<正> 在毛主席光辉的“六·二六”指示指引下,江西省德兴县从1968年冬季开始,掀起了大搞中草药的群众运动.德兴县人民和广大赤脚医生、医务工作者一道,坚持卫生革命的正确方向,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中草药群众运动的成果,为创立祖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德兴县人民所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对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在卫生战线上刮起的右倾翻案风的一个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3.
梁光商 《科学通报》1965,10(2):183-183
著名的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教授,1888年生于广东省茂名县,1964年10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他的逝世是我国科学战线和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巨大损失。丁颖教授一生兢兢业业致力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但在反动政府统治下的旧中国,科学只能作为点缀门面的装饰品,丁颖教授的抱负始终无法实现。解放后,他亲身体会到党和政府对科学事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政治运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友谊     
汪菊潛 《科学通报》1957,2(21):672-672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人类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为全世界人民开辟了一条光辉的道路。我们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结果。我们遵循着这条道路而得到了解放。我们刚刚庆祝过我们国家成立八周年,现在以同样的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情来庆祝这个新纪元的四十周年。苏联在科学和技术上的成就是无可争辩的,正当十月革命光荣的四十年的前夕,在征服大自然方面又取得了更光辉的成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和洲际弹道火箭。这不但是苏联科学和技术上的胜利,而且是又一次地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更使我们认识到科学和技术也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政府和人民给予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许多同情和支持,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所参加的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长江大桥的建设曾经得到了苏联政府和苏联专家的热情帮助。在大桥的设  相似文献   

15.
三伪评析     
毕东海 《世界科学》2000,(11):47-48
三伪者,伪科学、伪实验及伪气功也。一 伪科学,在我国曾经有过一番惊天动地的表现。许多根本与科学毫不相干的所谓新理论、新发现、新发明都标谤为是科学上的突破,并冠以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谁都不会忘记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炒得几乎要去拿诺贝尔奖了。“水交油”是地道的伪科学。李洪志的“转法轮”及邪教异说,同样也是伪科学。说它是伪科学,因为这些东西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兜售其奸的。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曾这样下了定义:“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观测和实验,严格的推理而得到的关…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17.
經过一月份的休整和布署,二月里,科学战线上正在醞酿一次新的跃进高潮。大部分研究机構都按照既要发挥冲天干勁又要和科学分析相結合的精神制訂了全面跃进計划。这次新高潮初步显露出来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更全面地向大自然进军。更全面地进軍意味着既在“尖端”和“重大”方面进軍,也在“基本研究”方面进軍。也許有人会问,同时在这三方面进軍是不是必要呢?我們說,十分必要。它的根据就在于“尖端”、“重大”、“基本研究”三者之間的相互关系,在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規律。大家知道,自然科学是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領域的。有些領域直接以生产中的問題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8.
呂叔湘 《科学通报》1959,4(17):537-537
总路綫是无可爭辯的正确路綫。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人民在1958年一年中实現的大跃进,也是无可爭辯的事实。粮食一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五,合于工业需要的钢一年增产百分之五十,历史上有可以比拟的先例嗎?这不是特大跃进是什么? 曾經有人怀疑科学工作能否跃进。他們說工农业生产可以跃进,但是科学工作必須“按部就班”地做。这个理論也是站不住脚的,并且已經为一年多以来許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以及工厂和农村里的无数技术革新成果所粉碎。可以拿我的一点亲身經驗来說明。語言研究所三年前接受了編輯“現代汉語  相似文献   

19.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的第1期跟大家见面了,明显地,外观漂亮了,版式新颖了,内容也更合着时代的节拍了,但主旨依然是科学。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请来“德先生”、“赛先生”至今,已有80多年了。对于每一个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人来讲,“德先生”、“赛先生”的丰功伟绩自不待言。“德先生”如何与时俱进且不去管它,而“赛先生”从“器物”层次上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社会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植根于“器物”、“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