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新时期以来,“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中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主题。主要运用文化学批评方法阐述其蕴含的民族美,其中“边疆自然美”展现了和谐的生态美以及原生力量的自由与朴素;“文化风俗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心理、文化基因的外现;“原始人性美”构成了各少数民族的气质、精神、民族心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了中华文化之多元美。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其创作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俄苏文学、欧美文学、拉美文学以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审美品格、文化特色给予其多重启迪,透视作家的创作.我们发现她始终在不断追求创新,寻求突破。外国文学对于王安忆而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资源,更是一个反观自我的窗口,本文试图通过对她创作过程的梳理以勾勒出其外国文学接受的图谱。  相似文献   

3.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华兹华斯的诗大都取材自然风光,田园景色,描写村姑乡民的朴素生活,并体现人们生活的热情与自然美的合二为一的原则。他创著作品的文学观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大潮推动下,从单一狭隘的“为政治服务”和“从属于政治”的文学形态中摆脱出来,按照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文体的变革、艺术手法的创新和内容的拓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以鲜明明的特征,显赫的创作业绩  相似文献   

6.
语境对于文学来说扮演着一种本质存在,它在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上都与文学共在。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语境。从具体文学作品的写作来看,文学处于文学语境之中,并与文学语境互动而相互确证。文学所独有的、区别于非文学的特性———虚构性也是从语境之中产生出来的。同时,文化研究作为文学理论研究新的实践方向,语境在其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语境作为文学理论范式相对于其对象文学来说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美国清教主义是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美国文化、文学的基岩,它的“盟约神学”的内容虽几经置换,却仍然对美国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更为特殊的是,清教主义到达新大陆之初使孕育着自我颠覆的变数。从清教主义中伴生出来的清教文学也有着迥异于英国文学的主题、文体和文类特色,它的荒原意象、鲜明的善恶观等极大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批评与创作。  相似文献   

9.
唐菁 《科技信息》2007,(12):122-123
后现代主义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与结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游戏。本文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范本,通过分析其形式与内容上的特点,即文本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戏仿”、“零碎化”、“真实与虚构的混淆”等后现代特征,揭示了后现代文学的颠覆性与游戏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有两条叙史线索;文学线索与思想线索。前者指文学发展的自然脉络,后者则指架构文学线索的思想框架。在文学史研究中,思想线索有几种基本模式,如原型模式、进化模式、规范化-反拨模式和综合模式,思想线索对于文学史的整合作用,具体地在作品的主题、文体、发展规律和作品内蕴等方面的阐释中体现出来。思想线索的问题,应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把文学史实当作自明的、毋须验证的基础来对待.文学史料学和文学编年强化了这一观念。文学史实这个概念本身也使研究者认为文学史实是历史中存在的事实的集合。为了指出这种观念的根本局限.必须引入范式以转换视角。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是在20世纪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中形成了稳定的范式,文学史实也是此时锻造出来的概念,它恰好不是真的事实,而是在范式形成过程中塑造出来的理论观念。指出这一点,是为了引发对既有文学史范式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面镜子,不仅反映了英美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瑰丽词句,更展现了英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性的悲欢离合与人生的哲学思辨。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视角,把握英美文学典型的审美传统和独有的文化气质,以此浅要对英美文学作一概观。  相似文献   

13.
陈永红 《科技信息》2007,(1):147-147
文学是各文化类型的根基,文学与电视的结合是消费时代各取所需、互相利用的结果。电视节目的创作离不开文学创作,媒体一直在模仿文学,媒体具有的纪实性和现场感的优势,并不是把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现实呈现出来,而是力图借文学之力使之传奇化。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和陶诗”,可以说是他30年来倾倒于陶渊明其人其诗的一个总结。以和韵的形式表示出来,存在着视陶诗为诗之极致的认识,和视自己为陶诗真正传人的意识。苏于穷极僚倒时所作为“和陶诗”。作为冷静地追求人类个性的生活方式的文学,又是宋代古典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从德国哲学美学中汲取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他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接受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在阐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真”、“美”的内涵时,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德国美学因素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翻译和创作都是文学手段,文学翻译中具有创作性。好的文学翻译中需要创造性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创作或再创作。要让译文读者在其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章,对原文的忠实与创造性叛逆都是必要的。在对原文精神实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叛逆将原文用目的语贴切而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本文引用了散文翻译与诗歌翻译的例子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性,从而论证了文学翻译是具有创作性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期文学开端的伤痕文学,本身蕴涵着独特的青春文化特征。伤痕文学的青春文化特征对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伤痕文学中表现出来的青春理想的辉光仍然具有示范效应,当代文学中时时出现以此为源头的理想主义姿态的冲动。其批判精神取得了进攻的效果,这种借势的策略被后来者滥用。强大的功利性政治话语和思维惯性使得伤痕文学呈现出苍老的文化心态和忧郁的审美风范,这同时也影响着当代文学青春文化的发展,之后的许多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冷漠荒凉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琳琳 《科技信息》2008,(15):225-225
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一个由语言场、形式结构场、意义场、形象场等共同构成的整体,阅读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应是观照文学整体,把握和体验文学质。复现和创造构成了复杂的阅读行为。阅读作为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人类复现和创造世界的两种能力的整合,意味着文学世界的永久性存在和文学被重新阐释的可能性的统一,理论家们对文学阅读的探讨就集中在对复现和创造的争论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试论鸳鸯蝴蝶派作品中的"民间"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一种商品文化市场制造出来的都市文化,还包含了具有顽强生命力,呈现芜杂性、流动性、消解性的“民间”话语。两者的融合使该派羸得了巨大的读者市场,又随着时代发展而走向衰亡。这预示着中国都市文学发展的曲折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