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动物学是大学生物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在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改革,包括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开设探索型实验;充分利用当地动物资源等,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提高天基信息网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RU(gated recurrent unit)算法的天基信息网资源预测模型.首先,提出递阶式三级架构的资源预测框架来解决天基环境长时延的问题;然后,采用Adam优化器优化GRU网络的学习速率;最后,引入Dropout技术解决网络中存在的过拟合问题.实验仿真了不同预测模型下对各种天基资源的预测,同时对比不同优化器作用下GRU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基于改进GRU网络的资源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研制的智能图象跟踪系统,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燕进行了室内外目标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以下特点:对锁定目标能自动识别;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被遮挡目标能记忆跟踪;目标丢失能自动搜索;跟踪过程中对目标变化自适应决策,目标充满视场时跟踪原质心点;能自动识别、捕获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平能化企业及其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其次,阐述了中平能化集团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亮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难点及建议;最后,总结出煤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根据自身企业状况进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延伸,提出了煤炭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洁  杜转萍  刘源华 《奇闻怪事》2010,(1):65-67,59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平能化企业及其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其次,阐述了中平能化集团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亮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难点及建议;最后,总结出煤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根据自身企业状况进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延伸,提出了煤炭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有其固有的优点,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前人的理论和成果,并逐渐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所要改革的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和盲目性,呼吁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主张开放实验,包括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方法研究了麦胚油的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及抗衰老营养价值。实验结果表明:1)以麦胚油做为饲料的脂肪来源可以满足实验动物的正常生理需要;2)麦胚油较等量的豆油或棕榈油有利于脂肪成分在动物体内的代谢;3)对实验性致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麦胚油对其具有较显著的预防作用;4)麦胚油能够有效延缓机体器官的老化,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做为一种新型食物资源,麦胚油对于特殊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及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物理体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物理体感实验的概念并阐述了它区别于常规物理实验的特征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物理体感实验的主要教学功能:可有效地引起学生知觉的集中;是一种激发与维持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保持.  相似文献   

9.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体育课的合作探究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为了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这种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激发学习动力;自由体验、合作探究与有效指导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共享集体资源与正确评价强化积极的行为动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高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实验室建设中设备的投入过大、维护成本过高、更新过快和人员不足等现状,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引入云计算技术中的虚拟机技术,构建以桌面虚拟化、虚拟服务器和虚拟存储为基础的计算机实验设备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经济性和共享性等优点,以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率及共享性.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对计算机实验室及其实验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提高资源设备的使用率和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性能,降低重复采购设备投入,并通过云数据中心更好地管理实验及相关系统数据,极大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和提高实验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相对论近波振荡器工作用腔内加载适量密度的背景等离子体后,器件综合性能较真空情况有显著改善和提高,最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揭示:背景等离子体的存在能显著地改善相对论电子注传输质量和提高电子注可传输的流强,提高输出功率容量;增强微波产生效率;控制等离子体密度能宽带调谐工作频率;能降低甚至不用聚束磁场等优点。本文全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在等离子体加载相对论近波管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情况,提出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教学资源库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效果,以软件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学习数据为基础,结合学习行为特征,构建高等教育个性化学习体系框架.基于半自动编码器的学习资源推荐模型,运用学生和学习资源等辅助信息,缓解学习资源推荐的数据稀疏问题,根据学生学习偏好分析结果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实验结果表明,该学习资源推荐模型优于传统推荐算法,能有效提升资源推荐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对放在锥型底座上内径为54.4mm的7组不同壁厚A3无缝圆钢管进行了轴压作用下撕裂卷曲破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载荷一位移曲线和试件螺旋状残余变形模态;理论分析中认为耗散能主要由撕裂能,塑性弯曲变形能和摩擦能3部分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圆管壁厚对撕裂能和塑性弯曲变形能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的影响较明显,对摩擦能所占比例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等院校现行安排实验方式大致都是:任课教师通知实验人员让其准备实验,实验人员准备好后由实验人员演示给学生。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任课、实验人员讲授内容重复或脱节,造成学生时间的浪费;学生缺少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对设备的运行原理、运行情况了解不深;实验数据多样化不够;对实验的思考题讨论题讨论不深入等。改变以前实验教师为主的实验方式,成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实验形式。实验教师把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目的介绍之后,重在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安全问题的防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又能提高学生对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实验走了过场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资源消耗攻击对能量受限机会网络造成的安全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机会网络通信方式和资源消耗攻击原理进行分析,在机会网络仿真平台ONE下搭建资源消耗攻击模型;其次,在经典机会路由基础上提出一种引入节点和数据包管理机制的安全机会路由;最后,选取不同类别机会路由协议与提出的路由协议进行对比仿真,使用数据包投递率、网络开销和平均传输时延作为机会路由性能评价指标。实验表明,资源消耗攻击模型下,基于能量判断的机会路由性能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改进后的路由协议有效抵御了资源消耗攻击带来的影响,总体性能表现较好,保障了对数据包的投递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川省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DEM)数据,根据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建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型,计算实际地形下的四川省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情况;评估分析了能体现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资源丰富度、可利用价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四川省复杂地形下的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年总量为1 800~7 200 MJ/m2,盆地内与高原山地上总辐射值差异较大;总辐射冬季较小,夏季较大,在1981-2010年间降低5%;四川省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规律分布,在太阳能资源稳定且丰富,可利用日数较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四川省攀西和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地区可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交通不便地区安装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四川省高原和山地以东的盆地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差,但仍存在少量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有适用中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调查访谈、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美操选项课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分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编操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师专化工基础实验在教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出了只有从师专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化工基础实验,才能够使之在课时剧减及经费紧缺等条件下,既能使学生充分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前原理及规律的理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些改革化工基础实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能独立调频调能液压冲击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液压冲击器的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全液压式独立调频调能液压,中击器;阐述了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液压系统:分析了它的技术特性;给出了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试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样机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证明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图5,表2,参4.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批实验确定了阿特拉津在不同土壤样本中的降解速率,同时对各土壤特性与降解速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比较了阿特拉津在灭菌土壤与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速度缓慢,而且实验土壤对阿特拉津的吸附作用较弱,故阿特拉津的施用对当地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存在较大威胁;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所起的作用相当;实验地区阿特拉津的降解参数服从正态分布;在水平α=0.05下,降解速率与已知的几种土壤特性及吸附参数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