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纳米孔隙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的6个页岩样品进行了分形分析。通过对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的分析表明,页岩在相对压力为0~0.5和0.5~1时具有不同的吸附特征。利用Frenkel-Halsey-Hill(FHH)方程计算得到两个分形维数D_1和D_2。甲烷的吸附性能随着D_1和D_2的增加而增强,其中D_1对吸附有着更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D_1代表由于页岩表面不规则性产生的孔隙表面分形特征;而D_2代表的是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其主要受页岩组分(有机碳含量、石英、黏土矿物等)和孔隙参数(平均孔径、微孔含量等)控制。更高的分形维数D_1对应更不规则的孔隙表面,为甲烷吸附提供更多的空间。而更高的分形维数D_2代表更复杂的孔隙结构以及孔隙表面更强烈的毛细凝聚作用,进而增强甲烷的吸附能力。因此,页岩孔隙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越复杂,甲烷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应用液闪分析手段,简要地研究了pH值对^63。Ni在泥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确Ni迅速地被泥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水相pH值的增加有利于泥煤的吸附。^63Ni在泥煤上吸附动力学行为可以很好地用假二级反应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氮气吸附法的渝东南下寒武统页岩孔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形维数是多孔介质不规则程度的度量,以渝东南下寒武统页岩的氮气吸附法测量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FHH 模型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得到渝东南下寒武统页岩的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南下寒武统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孔径分界点,即具有双重分形特征,小孔隙分形维数D1变化范围在2.3559~2.6577,平均值为2.488,大孔隙分形维数D2变化范围在2.5971~2.8746,平均值为2.7631;大孔隙分形维数的平均值大于小孔隙分形维数的平均值,说明大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大于小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与有机碳(TOC)含量、吸附气量、比表面积和孔容呈正相关,其中与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的相关性显著,而与黏土矿物含量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宁夏灵新矿不粘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对CO吸附的影响,开展了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和CO吸附试验,分析了不粘煤在不同粒径下的孔隙结构特征,讨论了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布对CO吸附的影响;利用FHH模型计算了煤样孔隙的分形维数,建立了分形维数与Langmuir参数VL、PL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煤样孔隙分形特征对CO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类孔隙结构中,微孔数量最多;随着煤样粒径减小,煤样总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增加,煤样总比表面积、总孔容与VL呈正相关;煤样在低、中、高3个压力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和分形特征,煤样对CO吸附受分形维数D1和D2影响,随着D1增大,煤样对CO的吸附能力增强,随着D2增大,煤样对CO的吸附能力逐渐减弱;分形维数D1与VL呈正相关,与PL呈负相关,分形维数D2与VL和PL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研究结...  相似文献   

5.
李克 《山东科学》1996,9(4):12-14
本文对几种分形维数的定义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引用这些定义估算了几个分形集的分形维,其中有的定义和估算方法是本文给出的。  相似文献   

6.
煤层孔隙结构对CO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滦集团下属3个煤矿CO长期超标的现象,测定了CO在煤层中的吸附量和煤的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孔径对煤层中CO吸附量的影响,讨论了煤的孔隙率、分形维数、比表面积与煤层中CO吸附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煤层中CO气体的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分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压力的升高CO的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过渡孔体积分数的增加不利于煤层中CO的吸附;孔隙率、分形维数与CO的吸附量呈二次曲线关系;CO吸附量与煤样内比表面积呈正比.图5,表5,参11.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目前城市分形研究注重城市体系,对大都市城市个体形态生成演化的分形本质研究相对滞后的特点,尝试通过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演化这一新的层面,拓展城市演化的分形本质研究,简要介绍了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测度-半径维度的定义,地理意义与测算方法,以上海基础交通网络信息GIS为支撑,分别对上海城市全域,浦西、浦东两分地域,几个行政城区进行了分形维数测算,结果表明,就城市全域而言,依据原城市“中心”与新开发的浦东陆家嘴“中心”所测算的分维数分别为1.56与1.66,二者相接近,也与国外一些相似的研究结果报道一致,表明交通网络存在分形本质的城市共性,就浦东浦西两分割地域而言,开发历史悠久的浦西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密度与复杂度远高于浦东地区,反映在分形维数上浦西1.57远高于浦东的1.37,就行政辖区而言,历史久远的中央商务区所在的卢湾、静安两区。分维数高于新发展的宝山、闵行,突显了老建成区的道路,交通网络的复杂性特征,论证了分形理论在城市内部结构和形态演变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初步揭示了上海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在全市地域和有关行政区内的分形特征,讨论了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煤储层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在吸附甲烷气体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为研究煤储层孔隙和甲烷吸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非均质特性,使用分形维数分析煤孔隙的非均质性,运用吸附势和表面自由能理论分析等温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非均质性。结果表明:PY-1、PB-1、PB-2样品主要发育微孔,PY-2样品主要发育大孔,不同样品的孔隙分布差异明显;微孔是吸附甲烷的主要场所,但并非是影响甲烷吸附量的决定因素。煤的孔隙结构和本身性质影响了煤吸附甲烷的非均质性选择,镜质组含量越高,孔隙结构越复杂,孔隙分形维数越大,非均质性越强;甲烷吸附量越高,吸附势和表面自由能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9.
围压对砂岩破碎的分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砂岩碎屑的野外统计,发现碎屑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3,发现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砂岩碎屑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在围压很小或没有围压的实验中,砂岩碎屑的分布不具朋分形特征;在设置主的实验中,出现了砂粒的压现象,砂岩碎屑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液闪分析手段,简要地研究了pH值对63Ni在泥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63Ni迅速地被泥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水相pH值的增加有利于泥煤的吸附。63Ni在泥煤上吸附动力学行为可以很好地用假二级反应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1.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改性泥炭对^137Cs,UO2^2+的吸附与交换,测量了吸附平衡时间,pH对分配系数Kd的影响,改性泥炭对^137Cs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UO2^2+的吸附服从Freund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多重分形表面的吸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吸附剂表面的多重分形特征并进行了描述,并在分形吸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重分形吸附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多重分形吸附模型能很好的解释压力区间不同,测得分维值不同的原因,并更具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杨酸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SYS对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邻氯苯酚的静态吸附,并探讨了SYS树脂对邻氯苯酚的吸附热力学的特征.结果表明,邻氯苯酚在水杨酸树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其动态吸附过程可分为大中孔区和微孔区的吸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4.
15.
开展烧结聚乙烯活性炭(PE-AC)吸附亚甲基蓝(MB)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MB初始浓度及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表征PE-AC的吸附特性,主?捎肔angmuir、Freundilch等温模型及准一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亚甲蓝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初期的吸附作用随温度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吸附初期为准一级动力学过程,吸附后期为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且ΔH θ和ΔS θ分别为10.875 kJ/mol 和0.0515 kJ/(mol·K)。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敦化地区泥炭成矿类型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林省敦化地区泥炭矿点 1 1 3处 ,储量约 1 .0 5× 1 0 8m3,质量和储量在吉林省市、县中居前列 .通过对敦化大桥乡裕家泥炭地的科学考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成矿类型和泥炭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本区成矿类型有 :沟谷型、沟源洼地型、河漫滩型和堤外洼地型 .泥炭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 ,灰份含量低 .  相似文献   

17.
稀土元素与腐殖酸在水合氧化铁体系中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考察稀土元素(La3 、Ce3 、Ho3 、Yb3 )在水合氧化铁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对比研究腐殖酸对吸附机制的影响.当腐殖酸与稀土元素共存时,腐殖酸通过化学吸附优先占据氧化铁表面的吸附点位,颗粒物表面特性因覆盖有机膜而得到修饰.初期的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腐殖酸的竞争吸附,随后转变为吸附态腐殖酸对稀土元素的表面结合.轻稀土因较强的结合能力而比重稀土易于被吸附去除,这与天然水体中发生的稀土元素分异现象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