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耳压祛痰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络、穴位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之一。耳穴又是人体整个穴位的一个缩影。整个耳朵上的穴位分布跟人体全身穴位的分布以及脏腑基本可以对应起来。因此,耳针疗法一直在针灸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陈克同志研究了“耳压祛痰疗法”。以王不留行药籽压贴耳穴,能持续不断地刺激穴位,调动经络气血运行,排出阻滞经络的病液——“痰”来,从而防病治病。《耳压祛痰疗法》一文,谈的虽然是古老的祖国医学,但毫无陈腐之言,而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用推陈出新来形容,决非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2.
谭德培 《科学通报》1980,25(9):420-420
根据沈阳医学院针麻组的材料,祖国医学记载的经穴,大多数位于神经分枝的末端,穴位下有丰厚的深部组织。江振裕等指出,封闭支配“合谷”穴的皮神经不影响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镇痛效应,而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合谷”穴的深部组织,针刺镇痛效应即不再出现。由此可见,深部组织的传入信号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猫胫前肌神经上用剥制神经细束记录单位传人放电的方法研究了针刺对肌肉的,包括牵张和压力感受器在内的各  相似文献   

3.
探测气功“运气疗法”物质基础的初步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建立在几千年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的祖国医学理论,人体存在着一个“气血运行”的经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早已为解剖学家证实。但“气”究竟是什么?穴位是什么?迄今还不能明白地回答。这篇通讯首次报道了“外气”之一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首次记录到气功者穴位处电荷富集与极性倒置现象:首次测到人体某些穴位处有Ni元素的富集等等。这些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许多有心的人注意到,近些年每到春夏之交,在北京城里便可以听到“割麦割谷”、“快快割谷”的清脆响亮的叫声。这是四声杜鹃在鸣唱。这久违了的叫声听起来是那么爽心说耳,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杜鹃本是常见的鸟类,它们以其独特的叫声而引人注目。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就曾有过“以布谷鸟(杜鹃)的叫声预示着春天来了”的  相似文献   

5.
养生保健一直是人类讨论的话题,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保健意识并不太强,而有些动物却非常注意“养生保健”.那么,就让我们借鉴一下动物们的“养生经”吧. 洗洗更健康 老年美洲熊有个习惯——喜欢到含有硫磺的温泉里洗澡.据说在里面泡着,可以治疗它们的老年性关节炎.乌鸦、喜鹊等鸟儿则喜欢“蚁浴”,即飞落到蚂蚁群中,张开翅膀下面的蓬松羽毛,不断地翻转着身子,将蚂蚁扫进羽毛之间,受到惊吓的蚂蚁向小鸟喷出蚁酸.原来,鸟儿羽毛和皮肤上有很多寄生虫,蚂蚁喷出的蚁酸正是消灭寄生虫的良药,聪明的鸟儿因此享用了免费的“蚁浴”.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地处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衔接地带,是纵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其形状像一只倒放的羊角浮浸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素有“陆上桥梁”之称。国名“墨西哥”3个字是由纳瓦语“墨西特耳”演化而来的。欧洲人来此之前,当地有一支印第安人的游牧部落叫阿兹蒂克,他们所崇拜的战神叫“墨西特耳”。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问:人造器官离我们有多远?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老鼠背上的“人耳”是科学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人说“我××关节疼”或“我得风湿了”,也常有人说“我有关节炎”。那么关节疼、关节炎和风湿是一回事吗?若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问题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比较模糊,弄清这些问题有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健。 从医学角度讲风湿病是包括各种关节炎及某些其他病在内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关节炎又可根据  相似文献   

9.
电针胃经穴对狗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及脑肠肽释放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周吕  王礼建  云天  王玲 《科学通报》2000,45(22):2419-2426
应用慢性植入胃肠腔外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狗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观察电针胃经“足三里”(S36)、“天枢”(S25)、“梁门(S21)穴,对MMC及胃动素和胃泌素释放的作用,并与电针膀胱经穴位相比较。结果表明,电针胃经穴位可明显增强胃窦、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MMC的收缩活动,并使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增加。抗胃动素血清,proglumide,阿托品及六羟季铵可明显阻断电针对MMC收缩的  相似文献   

10.
“七”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身体,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人体有“七窍”,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哀、思、悲、恐、惊,在祖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7岁,大脑发育减慢,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七”的身影,天空中的星座有许多都是由7颗小星相连的,如北斗七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7颗星组成。昴星团是金牛座中的疏散星团,用肉眼可以看到六七颗星,因此又名“七姊妹星团”。雨后的彩虹也是由红、橙、…  相似文献   

11.
医学地理学     
医学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新兴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有“人天地相应”、“医食同源”、“入乡问俗”等朴素的医学地理思想,说它年青,是因为直至近几十年才有比较系统、完整的医学地理学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众多医家们精辟论点。比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看到了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提出“自然、社会、心理、生物”天人合一中医整体医学,“非典”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空气通畅,身体健康。保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历来以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代代相传至今。也是现代医学的保健思想,中医养生强调顺其自然。自觉遵循自然法则。在医学生态学上有着积极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西医以外的医学和治病方法统统称为“非正统医学”,或称之为“替代疗法”,意思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替代”西医来治病。然而,正是由于西医西药的局限性,“非正统医学”这些年来却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1977年,权威性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论文估计,在1996年,4/1的美国人接受过“非主流”医学的治疗,共计花费约270亿美元。 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非正统”或“非主流”医学,包括针灸、催眠术、磁疗、按摩等。一些欧美的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多年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一、泌尿系统结石及治疗概况人体内,泌尿系统器官如肾、胆、膀胱……等内部,会形成一种质地坚硬、组织疏松、有着不规则边缘的“石头”,如果有了这种“石头”,医学上则称之为“结石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石淋”,“砂淋”。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患有肾结石的病人,小便困难或便血,常常有突然发生的腰痛,并  相似文献   

15.
当听人谈起“鬼宅”的种种传闻时,虽然不信世上真有鬼,但其恐怖离奇的情节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结局,也会使人不寒而粟,并在心底留下一个深深的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科学家对“鬼宅”这一神秘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并逐步揭开了“鬼宅”之谜,对它作出新的科学解释。在所谓的“鬼宅”中居住的人所以会莫名其妙地得某种怪病,甚至不明不白地死去,是因为在此类居住环境中存在着当时还不为人知的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而这些因素现在已经能用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16.
徐新明 《世界科学》2000,(12):22-22
一名患者说,他在运动时胸部有压迫疼痛的感觉。作为一名医生,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病状是否是由于心脏的主动脉狭窄引起的?于是设法通过一条岔路或接上一节旁路使其血液疏通,这是欧美人的医学创举。而按照中国的传统医术,在同样的病状下,首先考虑到的是病人是否“底气失调”,然后再下诊断。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医学理念,病情诊断应先从“虚实自然调节”、“阴阳平衡”下手。 人类进入21世纪,四通八达的网络和自由交换的医疗信息,荡涤着医生们各自的经营领地,冲破了医疗界的国境范围,一切医疗诊断已可不受地域、国界的限制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叫超声波,因为它已超出了人耳的听觉上限。超声波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即超声诊断和超声医疗。用于诊断时,超声波只作为信息的载体,把超声波射入人体的目的是通过它与人  相似文献   

18.
《新论经穴的几个基本性质》是我国留美学者龚心雄潜心研究气功“内气”和经穴数十年而获得的最新成果。文章讨论了经穴的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基本性质,提出了经穴排列法则等几个新法则,强调研究经气流注图的重要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7名成人志愿者内关,劳宫和合穴等穴位区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红外光谱共63条,从中发现:人体红外辐射强度的个体差异以及穴位与非穴位区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别都较大,但频谱特性的差异却不大,这表明人体红外辐射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在4-14um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不大,而在4和14um波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较大,这表明人体表面除了主要的热致红外辐射还存在其他原因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09,(12):F0003-F0003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向前发展,高新技术在未来外科手术中的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例如.受蠕虫启发而开发“的“摄像胶囊”可爬进肠道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