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腔是声乐艺术中一种装饰性、华彩性很强的演唱技法。它的运用,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音训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提高了普通大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关注程度。近年来,花腔研究主要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花腔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方面,而对其他作曲家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丁宇希 《科技信息》2008,(13):179-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经历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当代科学角度.诠释传统声乐理论.认识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运动机能,借鉴其他民族声乐演唱理论与技术,逐步从理论上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备了现代学科意义与价值。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我国声乐艺术在原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划分的基础上,出现了艺术歌曲流行化、流行歌曲艺术化、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演唱民族化的新趋势,这给我国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技巧;勤于思考,刻苦学习,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新形势、演唱技能全面、优秀的"跨界"歌手。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国人喜爱。通过走入作品,全面熟悉作品;走出作品,正确处理作品的技巧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处理,能够更好地突出,体现个人的独特的演唱个性魁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声乐演唱方法、声乐艺术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新疆声乐艺术教学应在当前声乐艺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形成适应新疆本土音乐文化背景的新型声乐艺术教学。通过对新疆当前声乐艺术教学的状况分析,对新疆本土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声乐教材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并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音乐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索出科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花腔女高音是指具有花腔演唱技巧的女高音,换言之,就是主要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她们具有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声乐技巧必须极为娴熟,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最具有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因此,对花腔女高音技巧训练方式的探索是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者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要的训练内容。对花腔女高音训练技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难题,也有助于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民族声乐与传统剧种的说唱、戏曲等一脉相承.民族声乐演唱者应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及各地民歌,向个性鲜明的民歌手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文学修养,使民族声乐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被外来音乐所同化而永褒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周莹 《科技信息》2013,(18):298-298
花腔女高音是指具有花腔演唱技巧的女高音,换言之,就是主要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她们具有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声乐技巧必须极为娴熟,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最具有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因此,对花腔女高音技巧训练方式的探索是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者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要的训练内容。对花腔女高音训练技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难题,也有助于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12.
张梦馨 《科技信息》2011,(22):I0262-I0262
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声乐和西方美声唱法的融会贯通,通过分析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美声唱法的碰撞和交融,探讨如何让西方美声唱法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更好地洋为中用,并在此基础上吐故纳新,以期使我国的声乐艺术获得更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人的生理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心理支配与调控的艺术活动过程,把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教学活动之中,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文学、美术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唱法与民族声乐应是一个问题的两种称谓,只是各有侧重点。相比而言作为学科名称,民族声乐比民族唱法更严谨、更规范一些。所以民族声乐教学应该是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内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房慧 《科技信息》2010,(22):I0246-I0246
声乐艺术指导既是声乐演唱者的钢琴伴奏,又对声乐演唱者的曲目处理起艺术指导作用。声乐艺术指导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指导、配合声乐演唱者,最终将完美的作品呈现于台上。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及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在演唱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并具有民族的气质和感情,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要表现民族声乐艺术,对于演唱者来说必须运用呼吸和气息,发声和共鸣,咬字,吐字,演唱风格等适合表现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7.
廖佩兰 《科技信息》2010,(15):229-229,285
声乐演唱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实现,关键要声乐表演在演唱过程中有充分、到位、丰富、完美的艺术表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最主要体现在技能技巧、内心情感、歌唱修养的艺术表现三个方面。三者完整全面的理性结合才能使声乐演唱倍增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唱歌上升为声乐艺术总是遵循着一定的美学规律。本文就声乐艺术在演唱音质美、依字行腔美、演唱行腔美三方面结合部分声乐作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民族声乐艺术具有“重字”的传统,演唱时要充分展现字的表现力,对歌唱咬字吐字发声技巧的美学追求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演唱实践中,要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力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保持发声清晰性、共鸣性与连贯性的统一,同时根据歌曲表演的情境,采用一些字的特殊的表现技巧,来展现民族声乐“字”的韵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熊秋玲 《科技信息》2009,(3):181-181,172
在近年来的音乐舞台上,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她的歌声依然高亢嘹亮、热情饱满、保持着歌唱的青春状态,风采不减当年,被誉为“藏族歌唱艺术的常青树”。笔者认为这要归于她练就了精湛的歌唱技艺。她不仅有扎实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还积极的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才旦卓玛的演唱虽然借鉴了西洋的发声方法,但仍有别于西洋唱法,她的歌声听起来并没有使人感到有半点儿“洋腔”;她的唱法虽然属于中国的“民族唱法”.但又不同于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流行的所谓“千人一腔”的“民族唱法”.她仍然保持着浓郁的藏族韵味,几十年来在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从才旦卓玛如何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方面来论证形成她独特的演唱风格的因素.希望对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