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东西方的节日气氛表现方式不同,购买节日礼品、赠送节日祝福的观念却有相同之处,自然也有类似的节日花销。灯饰我们在圣诞节要买的东西,圣诞树和灯饰是少不了的。就像中国过春节鞭炮少不了一样,灯饰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之一,每一家无论有没有钱,灯饰是必备的圣诞装饰品。今年,我们花在灯饰上的钱大约是300多美元,买了星星灯、五彩串灯、流星灯和树网灯等。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正>女王乘坐公共火车远行圣诞节将至,英国女王也要赶回老家去过节。12月17日这天,为节省开支,83岁的女王没有动用自己的王室列车,而是和民众一样乘坐普通火车远行。当天早晨11时左右,伦敦的国王十字火车站出现许多警察,当乘客们还在猜测是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圣诞节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圣诞节,而是经过本土化之后的圣诞节。圣诞节在中国的接受特点呈现出弱宗教化、强商业化及异娱乐化的特点。本文从圣诞节在中国的接受特点入手,比较了中西圣诞节的不同并分析得出中国圣诞节表现出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公历12月25日是圣诞节,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纪念日,译名为"基督弥撒"。其实,这一天在欧美等各国已经不是单纯的宗教节日,是西方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新年,相当于我国的春节。圣诞节过后第7天,才是公元纪年新一年的第一天,称为元旦。所谓公元,就是"普世公用纪年"的意思,它到底怎么来的呢?纪年,是人们给年代起名的方法。主要的纪年有:帝王纪年、公元纪年、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等。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  相似文献   

5.
MerryChriStmQS!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要到了,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期待着圣诞老人的礼物呢?那么在这之前,我们先一起搜索一下圣诞老公公的足迹吧!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正>新事新言"中国是朝鲜半岛的近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感受和远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国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有着更直接、更严重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柳赫 《世界博览》2015,(3):53-55,52
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前,导演彼得·杰克逊令旗一挥,带着他的新作《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声势浩大地做起宣传。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国影迷见面,却也是一次告别。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自己会回归新西兰老家拍摄那里的电影,他也表示不排斥与中国合作拍摄电影,却无法认同好莱坞为中国市场做出的一些虚伪行为,将来他要拍就一定会拍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是的,这就是那个魔幻世界中的天才,彼得·杰克逊。小时候的彼得·杰克逊就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痴迷于恐怖与幻想。1969年的圣诞节,8岁的他,从父母那儿得到了一架照相机。在一些学校里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17岁辍学后,  相似文献   

8.
圣诞大数据     
<正>"Mixpanel在圣诞节当天分析了12亿次移动"活动",较去年圣诞节增长66%,2017年的圣诞节总共有90%的活动是在移动应用上生成。"国外Shoprunner等按需家庭快递服务的兴起,圣诞节礼物的分类、打包和发货这样的任务已经被人类取代了,该领域的创新,如移动GPS数据,已经允许快递人员找到最合理的路线将包裹送达。这些神奇的数据解放和改变了圣诞老人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草     
正"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其实,不仅人类如此,我们熟视无睹的小草也很不一样。会"装死"的九死还魂草九死还魂草真的会"装死"吗?我做了一个实验,采集了两株卷成球形的干枯植株,把它们的根部放在水中,结果真见到了奇迹。原来,九死还魂草在干旱时会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像死了一样,得到水分后,才会恢复生理活动。在南美洲,九死还魂草在干旱季节不仅会  相似文献   

10.
纪双城 《世界博览》2011,(23):74-76
忘掉金融危机,忘掉不快乐的一切,让我们一起迎接圣诞节吧。虽然离12月25日还有不少天,但伦敦,尤其是在夜晚已经让人感觉仿佛到了圣诞前夜。11月14日,在伦敦乃至英国最著名的商业街摄政街,沿街的商家们和往年一样,将整条街道用彩灯串起点亮,让兴奋的伦敦人们仰天高呼庆祝。  相似文献   

11.
圣诞节之于西方人相当于春节之于中国人。每年圣诞临近,国外各大报刊的理财栏目和理财杂志就会推出各种“省钱大法”,用醒目的“假日”、“圣诞”等大字和鲜艳的图片告诉人们:过节就是钱包“大出血”的日子,所以节日里的花钱之道和股票、保险、税、房地产等理财大项目一样重要。看看他们的圣诞理财小窍门或许对欢度春节的我们也是一个启发。  相似文献   

12.
正俄罗斯人喝酒除非喝吐喝倒了,否则妙语连珠,而且有种奇怪的、拘谨的礼貌;喝着酒呢,就会开始用如诗的语言,描述自己颠沛流离的人生。不同的地方,喝酒和喝酒,真是不太一样。圣诞节,我和几个中国同学说要喝酒聊天,拉人来凑热闹;一个俄罗斯女同学听了,喜动颜色。当天晚上,我们围着自家的吧台,打开一瓶居朗松的甜白葡萄酒,各斟半杯,正在饮,有兴冲冲敲门声。开门时,见那俄罗斯女同学背个大包压弯了腰,忍者神龟般杀进来。拉开包拉链:伏特加、葡萄酒、梨子酒、苹果酒、各类果汁、啤酒、杜松子酒、朗姆酒,还有一包波兰菜馅大饺子。她抬头看看吧台那孤零零一瓶酒,满脸疑惑:"你们不是要喝酒吗?"葡萄酒其实算是欧洲的南酒:也酿造,未蒸馏,且略甜。当然凡糖分重者皆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08,(5):14-14
在德国,一些名字与圣诞节相关的小镇,如"天堂之门"或"天使教堂"在圣诞节前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天堂之门小镇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该镇的邮局可是全德国最有名的,也是圣诞节期间最忙碌的邮局。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用15种语言回复信件,这  相似文献   

14.
1947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37岁的肖克利、39岁的巴丁和45岁的布拉顿成功地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小小的晶体管,改变了整个世界。有了晶体管,才有了集成电路,才有了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才有了今天的信息时代。所以,科学界普遍认为,晶体管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专攻理论物理的肖克利l 936年,在号称"工程师的摇篮"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的优秀博士肖克利(W,Shockley,1910~1989)当时只有26岁,踌躇满志,自命不凡。因为山身于教授之家,他从加州理工学院到麻省理工学院,一路顺顺当当地走来,学士、硕士学位轻易取得,  相似文献   

15.
从1984年至今,我们这代人已经有六次观奥的历史了。每四年看一次奥运会,很重要。走过20世纪中学时代观奥两次。因为只有十几岁,认为奥运会是大人们的比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印象最深刻——中国人都能在奥运会拿金牌了。对于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自强于民族之林"这句话有了点真实的感受。举国大喜之后,1988年的奥运会成绩不理想,暴露了很多问题。一篇报告文学"兵败汉城"震撼全国,触动我心,原来如此。大学时代观奥两次。20岁上下,关注的基本上就是同龄人的比赛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记住了两个几乎同龄的女奥运英雄。比我小一岁的乒乓球女霸主邓亚萍,记得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老头真的是打心眼儿里喜欢邓亚萍,发奖时还拍拍她的脸,就像对自己的孙女一样。另一个是比我大两岁  相似文献   

16.
《奇闻怪事》2013,(9):36-38
米利安妮为了生存下去为了让感染的伤口不再恶化就把一个戒指断成两截咬紧牙,用它来挖右边手臂上的可是蛆太多米利安妮怎么挖也挖不完圣诞节的前一天",洛克希德号"飞机从秘鲁首都——利马的机场腾空而起,直向秘鲁北部的普卡尔帕飞去。机上有90名旅客,还有机组人员。空中小姐用甜美的声音响起:"本次航班只需飞行1小时,但由于中途会穿过安第斯山,大家可以欣赏到飞机下安第斯山的壮丽景象……"16岁的德国姑娘米利安妮和她的妈妈坐在窗口,却无心朝窗外看一眼。  相似文献   

17.
郎朗 《世界博览》2012,(2):75-76
老外与华人同庆中国年在异国他乡就跟圣诞节在中国一样,风靡程度丝毫不差。圣诞过了,等新年,新年过后,西方的节日季也就接近尾声了。但是对于全加拿大华裔人口占比最大的城市,温哥华的节日季还要等待另一重头戏——春节。庆祝春节的热门地点当然首推中国城。温哥华人有话讲,"先有中国城,后又温哥华"。早在19世纪末,清朝移民就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和淘金热来到了这座北美洲西部多雨的海湾城市。一些中国家族是当之无愧的老温哥华,  相似文献   

18.
一、疯牛病什么样? 皮特是一个有经验的农场主,但他从未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就在1984年的圣诞节前,他在英国皮特山姆农场的一只牛,体重骤然下降,站不稳,行动变得像猫一样轻浮不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方节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加剧,其中尤以圣诞节为代表。每年的十二月底时至圣诞节,中国的消费者都会蜂拥进各大购物商场疯狂地采购。消费者们的热情对于各大商家来说是个绝好的消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存钱比花钱更加重要,即使如今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步提高,很多人还是选择将大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11,(14):28
<正>中国奶业近年来一直在进行"造神"运动,不论是蒙牛的特仑苏还是伊利的金典,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以至于国内的消费者已经搞不清楚,中国国内的牛奶和外国的牛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单从包装上,你看不出太多端倪。对比中外牛奶的营养成分,你会发现大同小异:每百毫升鲜牛奶里有3克左右脂肪,有3克左右蛋白质。但闭上眼睛品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国产的牛奶更香浓一些。时下,牛奶新国标因为降低了对原奶中营养物质含量的要求、放松了对菌落总数的要求而广受诟病,但为什么我们的牛奶还是这么"美味"有加?是谁跟中国的消费者们开了这个"美味"的玩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