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3.
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得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邻近性和波动性,城市效率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效率水平相当的城市在区位上较为集中;(2)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效率高水平区由2004年的中部、北部转移到2013年的西部和东部;(3)郑州、漯河、济源、亳州、邯郸、长治、晋城和运城等8个城市的城市效率属于高效稳定型,开封、洛阳、平顶山、濮阳、许昌、南阳、周口、淮北、宿州、蚌埠、聊城、菏泽、三门峡和邢台等14个城市属于波动变化型,其余的8个城市则属于亟待增强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电信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影响了中国电信业整体竞争力。本文利用基于产出的DEA方法对中国各省的电信业运营效率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是中部和西部的效率差别不明显,东部与中西部有差距,主要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管制者应通过灵活的激励性政策来消除电信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加剧,研究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以及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对中国边缘海(南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和黄海)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演替格局和环境调控机制的认识,梳理了浮游植物群落对近岸上升流、冷涡和暖涡等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模式,汇总了东海...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部分,是一个地区弘扬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对其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弘扬江西省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赣鄱文化影响力。因此以江西省全国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平均最近邻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其与赣鄱文化的关系及原因,旨在为弘扬江西省历史文化,提升赣文化影响力,以及打造江西形象等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文物保护单位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九江、南昌、樟树、吉安四个集聚区构成的沿鄱阳湖和赣江的赣鄱文化轴带,并于轴带两侧形成了安源、井冈山和瑞金3个次级核心区,整体上呈现出一轴多点的格局;2)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聚集趋势与赣鄱文化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集聚特点具有从临水性到山地性的转变;3)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类型呈现出单一到多元再到单一的特征。其不同时期重心移动距离先增后减再增,移动方向总体向南。  相似文献   

7.
陈哲  徐翰 《江西科学》2022,(2):312-317
随着江西省不断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优化和完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可以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这对实现土地景观格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在Arc GIS、Fragstat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该研究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期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高,达到5.87%;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呈现减少的趋势; 2) PD指数增加,CONTAG指数减少,SHDI和SHEI指数增加,说明江西省整体景观呈现出异质性的特征,景观类型的分布朝着多样化发展,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团聚程度正在下降,连接性下降,破碎程度增加; 3)耕地和林地面积最大,并且最大斑块面积指数最高,建设用地斑块连结度逐年增加,表明景观要素的斑块越来越集中分布,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片块状的聚落,连通度不断提高,通过对建设用地产业条件的改善,以及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2007—2014年省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4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整体呈现"U"型演变趋势;省际间绝对和相对差距均呈扩大态势,有类马太效应特征,低效率地区对高效率地区"追赶效应"不显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空间格局上不均衡;供给效率全局趋势上东西向自东向西递减,南北向呈倒"U"型格局.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我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正空间相关性,随时间演进呈现"分散—集聚—分散—集聚"的演变模式;高高集聚区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于西部及东北地区,高低与低高集聚区则集中于两者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9.
10.
运用图表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角度对河南省A级景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图表法得出河南省景区数量增长速度快,尤其是4A和3A级景区,但景区等级结构不协调;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标准椭圆分布法得出河南省A级景区分布逐步均匀化且有平均分布中心向东南方向偏移的趋势.目前,河南省豫东和豫南的旅游景区密度与其他区域相比还是较低,应加大高级别景区的发展和低级别景区向高级别景区转化的力度,以促进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布局合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综合空间距离与综合时间距离的角度修正关联维数模型,以江苏全省及其三大区域为例,探讨省域高等级景区系统的关联分形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各区域景区系统均处于紧致状态,苏中的紧致程度最高、苏北次之、苏南最低;(2)各区域景区系统都在向均散结构演化,苏北的演化速度最快、苏中次之、苏南最慢;(3)各区域景区系统基于综合时间距离的紧致程度低于基于综合空间距离的结构;(4)目前苏北、苏中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水平低于苏南与全省;(5)除苏北外,其它区域景区系统基于综合时间距离的演变速度快于本区域基于综合空间距离的演变;(6)聚散机制、旅游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发展,共同制约着江苏区域景区系统关联分形的时空演变.研究省域景区系统的分形特征,可为全省景区布局的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通过熵值法测度1997-2012年县域城镇化水平;基于GIS分析平台,运用重心模型及协调度模型等对县域城镇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97-2012年皖江城市带县域城镇化呈不断提升的态势,但县域城镇化差异日益显著;县域城镇化总体上呈现"合肥-芜湖"双核心的圈层演化结构;县域城镇化的重心在117°.28’-118°.37’E,31°.85’-31°.34’N波动,且重心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县域城镇化系统内部整体协调度不强,仅部分县域城镇化水平协调耦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原理,运用GeoDa及ArcGIS软件,对福建省各县域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县域经济格局两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发达的县域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域分别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且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自1989年以来,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县域经济重心由西北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福建省欠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要比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大得多;未来几年内,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SUPER-SBM模型计算2000—2015年我国省域创新效率,结合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ESDA刻画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选择GWR模型分析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表现东部中部西部,但中、西部增速大于东部。②区域间创新效率差距不断缩小,主要是因为较高效率省份增长明显。在观察期,创新效率高高集聚主要出现在东部,低低集聚主要出现在西部,中部大部分区域表现不显著。③就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和中小企业促进作用明显,企业研发活动在不同的区域表现正向或负向不同的作用。创新集群环境和政府支持促进作用明显,技术市场发展表现出较弱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期,如何预防和减缓事故的发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论文以1995年~2013年的省域环境污染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ESDA的G指数分析方法和改进的污染事故热点模型IPAI指数探讨事件发生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热点模式,结果发现:1)环境污染事故总体呈先动态增长后逐渐下降再小幅增加的趋势,全局G指数由1995年的0.05在波动变化过程中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0.08,说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程度在增强;2)局域G*i (d) 指数表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主要在东部沿海的泛长三角和西南方向的泛珠三角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污染事件的集聚方向和热点区域有转移的态势;热点省区,在2000年转向泛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到了2006年又开始向湖北、江西等中部省区转移,2007年~2013年间则集聚于长三角地区,热点区域的转移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或产业升级转移等策略有关;3)利用改进的IPAI指数对省域尺度的事故热点模式进行了划分,其中稳定的热点区包括布局型、转移型和粗放增长型3个主要区域表现形式,建议重点防控环境污染事故的稳定热点省区、加强不稳定热点省区的事故应急、注重冷点省区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并做好区域的多层级环境污染(事故)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3~2012年可比价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回归分析以及Nich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山东省总体、各市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为山东省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得出结论:(1)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长速度较快;(2)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收入差异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广西北部湾与东盟沿海国家离海岸线向陆侧延伸10km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Landsat TM5、Landsat TM7与2015年Landsat TM7、Landsat TM8遥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中国-东盟海岸带景观格局类型空间数据库。运用景观类型变化表征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近15年来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海岸带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林地面积大幅减少,而耕地与建设用地则大幅增加,呈快速扩张的态势;其中林地净转出面积为64 580.58km2,耕地转入面积达到53 257.22km2,建设用地转入面积达到15 166.12km2。景观水平尺度方面,整个景观类型向多样化发展,景观的异质性增强,景观格局呈破碎化趋势。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呈现均匀且部分集聚分布的态势;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呈现阶段性递增,分布密度呈现空间不平衡,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点状”“放射状”演化;高等级旅游景区演变模式经历了“散点状”萌发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扩展模式;其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旅游资源稟赋、政策红利、集聚与扩散效应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DEA模型和ESDA方法对2008~2012年山西省107个县(市)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表明:12008~2012年山西省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是全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从综合效率的区域特征上看,高效率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及东南部,低效率区主要位于山西省西部;将综合效率进行分解,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并且大多数县(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2008~2012年全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是空间集聚性逐年下降,空间差异扩大;3从局部空间特征上看,山西省东南部部分县(市)农业生产效率下降,西部少数县(市)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同时,晋北、晋南地区一些县(市)农业生产效率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