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对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反应最强烈;其次为寄生者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中性对照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反应强度最弱.说明栗斑腹鹀具有识别不同类型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相似文献   

2.
鸟类报警声可编码捕食者类型或威胁等级等信息.利用标本实验和声音回放实验探讨了育雏期白眉姬鹟报警声的功能.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针对不同捕食者发出的报警声可引起雏鸟不同的回应行为,对巢捕食者花鼠(Tamias sibiricus)发出的报警声,雏鸟表现出飞离巢箱的行为;对成鸟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报警声,雏鸟表现出静伏不动的行为.白眉姬鹟的报警声未能引起花鼠的躲避行为.白眉姬鹟的巢防御报警声具有向雏鸟传递不同入侵者威胁信息的功能,但驱赶、恐吓捕食者的作用不明显,可能具有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斑腹鹀被捕食巢和繁殖成功巢的9个巢址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裸地...  相似文献   

4.
以大山雀、普通?和白眉姬鹟三种同域繁殖的次级洞巢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条件下三种鸟所占巢洞的洞口倾角及大小,结合室内的防雨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三种次级洞巢鸟的洞口选择模式及生态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三种鸟均倾向于选择洞口倾角向下的巢洞,而未利用巢洞的洞口倾角多向上;大山雀和白眉姬鹟占用巢的洞口倾角无显著差异,但明显小于普通?的洞口倾角;三种鸟对洞口大小无明显的选择性;巢洞内进水量随洞口倾角和洞口大小的增大而增加,但进水量与洞口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建议利用人工巢箱招引保护鸟类时,应考虑悬挂巢箱的洞口倾角和洞口大小,以降低降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增加巢箱的利用率及次级洞巢鸟的繁殖适合度.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洞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对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混交林内4个研究区域的洞巢进行调查,采集、统计洞巢相关因子,研究左家地区洞巢特征.结果表明:洞巢鸟选择洞巢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树种以白皮柳居多,选用巢址洞口的朝向以南、西南、西为主;洞口倾斜角-30°~0°;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距地、胸径和洞位径等参数差距不大.研究成果可对洞巢资源的利用、洞巢鸟行为等相关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极长城站邻近区贼鸥营巢与占域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自磐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0):1048-1052
2000/2001年夏季,在南极中国长城站附近对麦氏贼鸥(Catharacta maccormicki)和棕贼鸥(Catharacta lonnbergi)的营巢和占域行为进行了研究.对其营巢因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巢位高度、巢、食物源(海边及企鸥群)的距离等要素对贼鸥巢址选择有重要影响.贼鸥依赖人类废弃食物的程度及其适应南极多风雪气候的行为学特性等因素,在其营巢对策中发挥显著作用.贼鸥的领域范围和防御行为,随其繁殖活动的不同阶段有明显变化.人类活动不当可能会削弱贼鸥对领域的防范,并影响育雏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有界闭区域上一类包含n个物种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其中含有1个被捕食者,n-1个捕食者,而n-1个捕食者之间可能为合作关系或竞争关系.在这个模型中,扩散是密度依赖的,反应函数包含比率依赖.我们得到了一些简单的条件,保证了时间依赖解及相应的稳态问题的正解和拟解的存在性以及解的动力学行为,从而得到了捕食与被捕食物种的共存性.  相似文献   

8.
蜻蜓捕食婚飞红火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作用。蜻蜓聚集在婚飞红火蚁的蚁巢上方捕食婚飞红火蚁,平均17只?巢.次,最多40只蜻蜓同时出现于一个婚飞的蚁巢上方。距离地面5 m以下,蜻蜓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率平均为85.66%,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距离地面3 m以下。捕到婚飞蚁后,蜻蜓立即取食其腹部,丢弃其余部分。蜻蜓这种捕食行为与红火蚁的婚飞同时出现在降雨天气之后的1~2 d内。  相似文献   

9.
疾病在捕食系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被捕食者带有疾病的具有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模型,并伴有对捕食者的人工捕捞,通过特征值法分析给出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具有Beddington-De Angelis型功能反应的非自治捕食-被捕食系统,利用上下解、logistic方程以及比较原理研究解的渐近行为.首先考虑t→∞时的渐近行为包括向前持久性及捕食者的灭亡,然后讨论s→-∞时的渐近行为,包括拉回吸引子的存在性和解的拉回持久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探讨捕食者追捕和食饵逃逸两种行为对共位捕食系统中物种共存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者追捕能够扩大物种共存区域,但食饵逃逸能否提高共位捕食系统中物种的共存取决于两物种竞争与捕食能力的相互权衡关系.在捕食者占绝对优势以及竞争与捕食之间存在弱权衡关系时,食饵逃逸能够促进两物种的共存;而在食饵占有绝对优势以及两物种间强权衡关系时,食饵逃逸则使得物种共存变得更加困难.另外,模拟结果显示,捕食者追捕与食饵逃逸对物种共存与种群密度产生不对称性效应:捕食者追捕对系统产生的影响较食饵逃逸行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录像和直接观察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雌性普通?孵化投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窝卵数、首枚卵产期及雌鸟的身体条件对孵化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普通?坐巢时长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01);不同孵化阶段坐巢时长存在差异;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50).说明雌性普通?可根据身体条件和窝卵数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13.
李湘涛 《大自然》2011,(6):64-68
动物的防御行为可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包括穴居、隐蔽、警戒色和拟态,次级防御包括回缩、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反击、臀斑和尾斑信号、激怒反应、报警信号和迷惑捕食者等。初级防御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次级防御可增加与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类具有双线性发生率和功能反应且食饵染病的生态-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运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获得保证系统的无捕食者无病平衡点、疾病主导平衡点、捕食者主导平衡点和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阀值条件.通过疾病流行的阀值和捕食机制形成的阀值,以及疾病与捕食两者竞争占优的阀值,共同刻画生态-流行病系统的演变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对捕食者无密度制约、被捕食者具有非线性密度制约的第Ⅲ类功能性反应的捕食系统进行定性分析,证明了该系统至多有一个极限环存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际生态现象,考虑被捕食者会有多个避难所的情形,建立了一个多个避难所的捕食-食饵模型.基于不同的时间尺度,运用奇异摄动理论分析慢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稳定性分析得出当阈值条件大于1时,会有Hopf分支现象出现.结果表明,避难所的添加可能会导致系统失去稳定性.另外,对被捕食者有一个避难所和多个避难所这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被捕食者在公开区域和避难所之间的移动,以及避难所的大小也会影响捕食-食饵动力学性态.  相似文献   

17.
具有功能性反应且捕食者有病的生态-流行病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研究了一个捕食者具有传染病的生态-流行病(SI)模型,考虑了捕食者具有HollingⅡ功能性反应及食饵具有Logistic增长,且染病的捕食者会因病死亡,以及只有健康的捕食者才具有捕食能力,但这种疾病一旦染上就不再康复.应用特征方程的方法以及构造Liapunov函数的知识,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得到了边界平衡点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类具有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具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系统的模型,该系统是一个食饵种群被第一类捕食者种群捕食,而第二类捕食者种群仅捕食第一类捕食者种群.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应用微分方程理论和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局部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个具有时滞和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非自治的捕食者一食饵模型,该系统是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捕食种群捕食一个食饵,研究其动力学行为,包括持久性、全局渐近稳定性、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类被捕食者(食饵)种群具有常数存放率的Holling—Ⅲ类功能性反应捕食与被捕食系统的定性性质,当该系统具有存放率时,分析了系统非负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利用计算第一系数的方法,研究了弱中心附近的超临界Hopf分岔与跨临界Hopf分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