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远古,北京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一伙健壮的猿人为了寻找栖身庇护之所,与一群豺狼虎豹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这些被其后人开始称之为“人”的智猿终于将野兽赶出洞穴和巢穴,安然地居住了下来。天然洞穴和巢穴,或许就是人类祖先最早的居住建筑,而山顶洞,大概就是人类有考证的最早的民居了。  相似文献   

2.
洞穴动物     
正"黑暗、潮湿、恒温,寂静的洞穴中并非死气沉沉,很多物种栖息其中,世代相传。它们究竟为什么来到阴暗的溶洞中?这其中又有多少秘密没有被人知晓?"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洞穴都是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喀斯特洞穴。这类洞穴系统具有独特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产生了与地表完全不同的景致。特殊的洞穴坏境还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洞穴生态系统,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  相似文献   

3.
洞穴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遗产,是一种具有多方面价值、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近年来,洞穴旅游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观被大量开发投入到旅游市场中,成为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绥阳县地处大娄山中段,喀斯特地貌典型,洞穴发育的物质基础良好,境内洞穴资源丰富,发育典型。为了弄清绥阳县洞穴资源总体特征及宏观分布规律,对洞穴资源的科学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作出正确评价,加快绥阳县洞穴旅游业的步伐,使洞穴旅游业在绥阳县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项目组采用综合考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绥阳县洞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绥阳县境内共有392个洞穴,分布全县12镇3个乡。  相似文献   

4.
洞穴的空间利用人类利用洞穴,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猿人时代,人类就利用洞穴居住藏身.古代的文人、道士、僧侣等,则喜欢在僻静之处的洞穴读书、讲学、隐居、修炼、传经布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洞穴又是古代文化、宗教活动的场所.江苏宜兴的张公洞,曾是汉代道教一代宗师张道陵的修炼处,也是唐代名流张果老的隐居处;  相似文献   

5.
洞穴传奇阿富汗人与洞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地都有自己的洞穴传说,年轻人经常听父辈讲述“进入洞穴寻找金块的村民永远出不来”的故事。阿富汗洞穴最早是作为阿富汗人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公元前4世纪)和成吉思汗入侵时的隐蔽所出现的。流传下来的阿富汗洞穴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大洞穴有数千个,中小洞穴更是多得难以数计。  相似文献   

6.
探索洞穴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的洞穴是以可溶岩被水溶蚀为主的地质产物。可溶岩包括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石膏和芒硝等)及卤化物岩(岩盐等)。特别是碳酸盐岩在地表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在地下发育了异彩的洞穴,它们共同构成奇峰异洞的世界,显示了自然界的伟大。在洞穴的发育过程中,除了溶蚀作用之外,还伴有化学沉积、重力崩塌、生物作用,甚至还有热液交流等等复杂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洞穴系统中,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奇异现象。这些洞穴对人类而言,是宝贵的资源,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研究以及观赏大自然的基地。由于生物—化学作用,在岩溶洞穴中,常有鸟粪…  相似文献   

7.
在意大利西南部的古岩城马特拉.人们住在基本上完全一样的家中,和9000年前他们祖先的居住方式没什么两样。马特拉由多岩石的峡谷和萨西·迪马泰拉地区的许多天然洞穴构成,是该地  相似文献   

8.
彭德志 《大自然》2012,(1):20-23
家鸡的起源 家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它起源于东南亚(包括我国云南等地),有关养鸡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前8000年的越南。关于它的祖先来源,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最早提出的红色原鸡是家鸡唯一祖先的单元论,另一种是家鸡起源于多种原鸡(红色原鸡、灰色原鸡、锡兰原鸡、绿胸原鸡)的多元论。科研人员综合运用考古学、生态行为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丹霞洞穴"作为丹霞微地貌形态在人类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石窟艺术、宗教寺院、悬棺墓葬、人居古寨等都是丹霞洞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丹霞洞穴文化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故值得深入研究。以丹霞洞穴景观为例,分析悠久绵长丹霞洞穴文化的成因和其蕴含的人文特点。  相似文献   

10.
北京自然条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怎样对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包括地震)、土壤、生物等,与一定地域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的整体叫景观。景观的局部地段叫土地。人类经常对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作用,要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它,使天然面貌发生改变,天然面貌改变后,景观的发展仍然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活动是决定一个地区自然面貌原因之一,而人类的活动要获得良  相似文献   

11.
对栖息在竹林内的濒危物种扁颅蝠的种群数量及其生活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颅蝠种群数量在6月份有一个明显的低谷期;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洞穴扁颅蝠的数量,受到竹子的自然死亡、风等外力对竹子的破坏作用、洞穴内小环境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通过对扁颅蝠进行标记研究显示,扁颅蝠并非固定在某一竹洞内居住,而是在不同的洞穴之间交换栖息,或者是一个扁颅蝠的家族拥有多个栖息的洞穴.  相似文献   

12.
洞穴次生碳酸钙 Ca CO3 沉积物是旅游洞穴的主要观赏景观 ,其风化剥蚀、变色 ,直接影响到洞穴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洞穴次生 Ca CO3 沉积景观风化剥蚀、变色的多种原因和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景观变色的改善和景观保护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在绪言教学中,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向学生讲述了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如在五十万年前我国已知道用火管火。火的利用是人类最早的一项化学实践活动,也是人们最早知道的一种化学现象。人们利用火经历过两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利用天然火,然后掌握人工取火的技术。火的利用及摩擦生火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在跟自然界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甚至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正是人类利用、支配了火,能够制造高温,为实现一系列物质的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制陶、炼钢、冶铁等古代化学工艺就产生了。公元8000-6000年前发明了…  相似文献   

14.
朱文孝  李坡 《贵州科学》2000,18(1):134-138
洞穴次生碳酸钙CaCO3沉积物是旅游洞穴的主要观赏景观,其风化剥蚀、变色,直接影响到洞穴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洞穴次生CaCO3沉积景观风化剥蚀、变色的多种原因和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景观变色的改善和景观保护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文孝  李坡 《贵州科学》2000,18(2):134-138
洞穴次生碳酸钙CaCOa沉积物是旅游洞穴的主要观赏景观,其风化剥蚀、变色,直接影响到洞穴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洞穴次生CaCOa沉积景观风化剥蚀、变色的多种原因和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景观变色的改善和景观保护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织金洞洞穴环境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最美十大奇洞之首的织金洞,岩溶景观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以"美奇绝"的特点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洞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洞穴景观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织金洞的岩溶景观,和为游客提供一个完美旅游洞穴,定期对织金洞的洞穴环境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织金洞3年的定点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洞穴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保护洞穴景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洞穴的种类洞穴是指有一定空间规模的地下洞室与孔道,分为人工洞穴和天然洞穴两大类。顾名思义,人工洞穴是指由人工开采出来的地下空间,如各类隧道、矿坑与巷道、特殊用途的地下洞室等等。天然洞穴主要是在地球表层范围内的物质层(岩石冰层等),由各种自然力(主要是雨水、温度和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已有关于旅游洞穴景观恢复的研究方法和试验思路,在云南弥勒自龙洞进行模拟洞穴景观形成过程的水文地球化学试验.通过缜密选点和关键水文地球化学数据的确定.论证了喀斯特水代替大气降水不仅能够解决干燥洞穴中洞穴水来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洞穴景观沉积,为恢复旅游洞穴中破损、干裂景观和保护旅游资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织金洞——贵州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第一名、中国十大著名洞穴、中国自然生态十大迷宫榜首、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成员……织金洞,被誉为"行星上一大奇观"、"天下第一洞"、"岩溶博物馆"、"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洞内景观琳琅  相似文献   

20.
<正>织金洞——贵州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第一名、中国十大著名洞穴、中国自然生态十大迷宫榜首、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成员……织金洞,被誉为"行星上一大奇观"、"天下第一洞"、"岩溶博物馆"、"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洞内景观琳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