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滞留率是确定流化干燥死床点的重要参数。针对气体分布板开直孔和开斜孔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以洗衣粉悬浮液为对象,考查了进料量、惰性粒子直径、进风温度、静床高、进风速度以及物料初始浓度对干燥器滞留率的影响,分析了气体分布板开直孔和开斜孔时干燥器滞留率的大小,并以气体分布板开斜孔为例,测定了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与板开孔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滞留率随进料量和物料初始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随惰性粒子直径、进风温度、静床高和进风速度的提高而减小;若将气体分布板的孔道由直孔改为斜孔,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板的开孔率,可有效降低干燥器的滞留率,提高干燥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以洗衣粉悬浮液为对象,先后进行了气体分布板开直孔和开斜孔的流化干燥实验。通过测定干燥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曲线,以及在相同进料量、进风温度、进风速度或惰性粒子直径条件下的体积传热系数曲线和热效率曲线,考察和分析了气体分布板两种不同的开孔结构对干燥器流体力学和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分布板开斜孔的床内气流阻力要高于开直孔的气流阻力,但其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相对较高,即斜孔较直孔更加有利于床内传热。在此基础上,对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的生产调节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惰性粒子流化床的生产效率,在传统平板直孔及改良的斜孔气分板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加工了一种具有波纹板面结构的新型气分板。以洗衣粉悬浮液为模型体系,通过实测干燥强度随进风速率、进风温度、惰性粒子直径、进料体积流量及惰性粒子静床高等参量的变化曲线,考察分析了该新型气分板的生产操作性能。结果发现:在相同的操作工况下,与装载斜孔气分板时相比,装载该新型波纹气分板时的设备操作压降增加了6%~10%,干燥强度指标提高了15%~30%,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了间歇实验研究,测定了气流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以及物料湿含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表观气速、颗粒直径、床层厚度、床体转速和物料初始湿含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离心流化床干燥过程中传热和传质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5.
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对碳酸钙悬浊液进行综合单元操作.介绍了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过程的操作机理和应用现状.考察了干燥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为工业设计和生产操作提供了相关参考.本文将利于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与多级旋风分离器对于碳酸钙悬浊液进行液固分离的综合单元操作,同时对干燥速率,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气流干燥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最优化技术进行气流干燥过程分析与干燥器优化设计。提出能耗最低的空气预热温度、入口气速、固气负荷比等最优操作条件.以干燥器直径、高度、预热温度、气体速度及气固比5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实现了干燥器尺寸设计与操作条件的同时优化,并得到各因素对干燥过程能耗、热效率、物料处理量与终湿含量等技术经济目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  相似文献   

7.
在已开始的流化床、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物料S型流动的固定流化床工艺,研制开发了S型流动连续式固定流化床干燥器,应用于氯化聚乙烯(CPE)波饼的干燥,取得了成功突破;就CPE的干燥特点、连续式固定流化床干燥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到CPE流化床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流化速度为0.8-1.0m/s,流化板的开孔率为4%-9%,4个室的干燥温度分别为125、115、80、70℃。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喷动床干燥器来提高菌糠的干燥效果,并讨论了喷动床干燥器中床层高度的最小喷动速度,床层最大压降的影响,物料的干燥时间和入气温度对干燥的影响,确定了干燥装置的适宜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125mm的惰性粒子喷动流化床内对冷冻融解的氢氧化铝污泥进行了低温干燥实验研究,考察了惰性粒子大小、污泥加料量与惰性粒子质量比、惰性粒子静床高与床径比、表观流化气速与喷动气速之比等因素对污泥湿含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惰性粒子(玻璃珠)粒径为1.43mm,污泥加料量与惰性粒子质量比不大于0.5,惰性粒子床层的高径比为1.4,表观流化气速与喷动气速之比为1∶4.这是由惰性粒子喷动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及粘性物料的干燥机理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直径为160 mm、高度为273 3 mm的变径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冷态模拟,研究不同气速及不同初始物料量对流化床反应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得到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数、颗粒速度以及颗粒停留时间的分布。结果表明,当气速不小于2.5 m/s时,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数轴向分布更为均匀,颗粒速度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形分布;壁面附近的颗粒停留时间长于中心处,使得壁面附近的颗粒趋于聚集;流化床的轴径向颗粒体积分数随着初始物料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在一直径0.20m,高5.5m的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于湍流流化区域分别测定了分布板的布气性能、颗粒循环速率以及密相段的压强梯度,进而得到密相段的床层粒密度和床层空隙率,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内径为182mm的导向管喷动流化床中,用平均粒径为2.2mm的尿素为物料,对喷动流化床固体颗粒循环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对导流管安装高度、喷动口直径和物料床层高度的变化对固体颗粒循环量的影响.实验中发现了当喷动流化床环形区处于移动床状态时,导向管安装高度越高、喷动口直径越大、物料静止床层高度越高,固体颗粒循环量也越大;当环形区处于流化床状态时,喷动口直径和导向管安装高度对固体颗粒循环量影响不大,而物料静止床层高度越高,固体颗粒循环量越大.结果表明,在环形区处于移动床和流化床两种状态下,导向管安装高度和喷动口直径对固体颗粒循环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气固流化床中气泡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摄像法研究了二维气固流化床的气泡行为,特别是气泡密度的分布规律。开发了针对摄像法研究气泡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比较了布风板、颗粒直径、流化速度、床层高度对气泡分布密度的影响,并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气泡分布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泡分布密度沿床高是不均匀的,存在气泡聚集现象;同一种颗粒在固定床高位置,气泡分布密度随流化速度的变化很小,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脉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及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脉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及干燥特性.研究表明脉动流化床中物料的运动状态,可以看作是其平动、振动和旋转运动的叠加.在一定的气流速度下,处于旋转运动物料的传热效果要比振动物料的传热效果好.将Ranz—Marshall公式应用到在脉动流化床气-固传热系数的计算中,有其局限性.气流温度是影响干燥过程降水幅度的重要参数,床层静止高度及脉动频率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很小.当气流速度等于或高于最小脉动流化速度时,床层内的温度分布均匀一致,脉动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在辽河减压渣油悬浮床加氢中型连续装置工艺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气、液替代物及参数换算的方法对中试反应器中的流动形态进行了冷态模拟 ,测定了反应器中的气含率 ,考察了反应器操作条件、反应器入口分布器类型及原料物性等因素对气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器入口分布器类型对气含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随着反应器入口分布器孔径的增大 ,气含率呈下降趋势。在体积空速为 0 5~ 2 0h-1及氢油体积比为 5 0 0~ 10 0 0的操作条件下 ,气含率随着反应器中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加 ,两者呈幂函数关系。表观液速对气含率的影响很小 ,基本可以忽略。液相粘度对气含率的影响与分布器类型密切相关。当使用单孔和筛孔分布器时 ,气含率随液相粘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使用烧结分布器时 ,气含率随液相粘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欧拉流体模型与颗粒流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3 种不同孔径布风板下颗粒流化效果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颗粒的流态化特性。同时通过流化床反应器冷态实验,验证了孔径对流态化特性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2、3 mm 孔径的布风板中,孔径越小,最终压力降越大,同时临界流化气速越低;1 mm 孔径下床层的膨胀较为显著,流化床中气泡所含固体体积分数较低,且漏料最少,同时减小孔径有利于颗粒做规律性的循环运动,从而促进物料混合;流化稳定后,在静床层高度以上的位置上,颗粒体积分数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且1 mm 孔径的下降趋势最平缓,颗粒分布较均匀;颗粒在流化床内的径向分布为典型的环-核结构,且孔径越小,核区的颗粒速度越低,而环区速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发酵柑橘皮渣饲料的流态化干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态化干燥方法对发酵柑橘皮渣的干燥进行实验研究,建立一个小型的流化床干燥试验台,分析了各干燥参数如风温、风速、颗粒粒径、床层高度以及初始含湿率对发酵柑橘皮渣干燥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经过预处理的发酵柑橘皮渣介质,采用流态化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在各干燥参数中,初始含湿率、风温和粒径对发酵柑橘皮渣干燥特性的影响较为显著.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干燥特性回归数学模型,可以为实际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空气-水为介质,分别以喷嘴和填充直径1mm玻璃珠的30cm高的床层为分布器,在表观液速为0.0522~0.1306m/s,表观气速为0.0739~0.5171m/s,气液并流向下的操作条件下,测定了0.1m直径塔中,孔径分别为1.1和2.1mm的2种结构化催化剂床层中的总压降和液含率等流动参数。结果表明,床层总压降随着表观气速、表观液速的增大均增大。液含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少,随着表观液速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2种分布器的比较可以发现,相同条件下,以喷嘴为分布器的床层总压降和液含率比以玻璃珠为分布器的床层总压降和液含率小。比较2种床层可知,相同条件下,结构化催化剂的孔径越小,其床层总压降与液含率越大。此外,建立了能较好预测两相摩擦因子以及液含率的经验关联式,偏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9.
在三维冷态试验台架上对喷动流化床射流穿透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射流穿透度随喷口尺寸、载气密度、喷动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静止床高、颗粒尺寸、颗粒密度、流化气率、载气黏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射流穿透度与喷动流化床主要设计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进行了智能拟合,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初始参数.通过15个预测样本的检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减小至4.0%,其性能大大优于常用的经验公式以及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20.
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先进的清洁用煤发电技术,而燃机叶片的腐蚀和冲蚀是应用该技术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PFBC排出的烟气中既含腐蚀性物质,又携带颗粒,故叶片承受的是腐蚀、冲蚀的协同作用,称为腐蚀/冲蚀。研究表明,这两种现象有互相促进作用,因而其机理更复杂,研究难度更大,一般往往将二者分开独立研究,然而在寻找既防腐蚀又防冲蚀的材料或涂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