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Review”部分是《科技导报》的价值所在.专业的文章应该在专业的刊物发表和交流才更有价值和作用,而《科技导报》若能对不同领域及其交叉领域给出有见地的overview.那就有价值了,就有“导报”的作用了。但是,Review是要靠“约”的,编辑部要下功夫.可以从不同角度约若干篇评述同一领域的进展或某一重要方向的进展,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科技导报(北京)》2009,(2)
脑子里总认为《科技导报》属于综合评述类杂志,准备向贵刊投稿的时候,写成了一篇揉进了很多研究结果的综述,最后导致文章不伦不类。等到编辑把文章退给我修改时,我才发现,原来贵刊是以研究论文为主的。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主要出在贵刊英文名称中的Review一词上,该词容易将贵刊的定位误导为综述。也许不少科研工作者都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这一点希望贵刊能向广大读者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3.
陈龙珠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8):124-124
从博士到博士后.一般会受到迎头而来的三重“shock”。一是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大环境,刚到国外。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与办事规律都不一样,很容易让人不知所措、谨小慎微:二是小环境,不同的实验室,文化纷围、规章制度、兴趣爱好等等均差别甚大,从老板到同事,为人处世的态度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盖鑫磊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5):124-124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老板(国内更习惯叫导师)自己不做实验,脱离现实,没有水平。还说“研究生的目的就是把老板培养成院士”,好像只有那些亲手做实验的老板才真正有本事,值得佩服。 相似文献
5.
王德华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12):124-124
周末的一个下午,我和老婆一起上街,迎面并排走来4个人,他们神采飞扬地说着些什么,后面又跟过来6个人。我问老婆认识这些人吗?老婆给了我非常坚定的答案,不认识。是啊,在曼哈顿的大街上随便走过来的10个人她怎么会认识呢,她怎么知道这10个人里面有6个是诺贝尔奖得主。另外4个人是拉斯克医学奖得主呢?她怎么又会知道,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国学生应多听网上学术报告
从事生物医学研究以及其他科研的科研工作者,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重要的基本功.过不了这几关就无法同国际上的优秀学者交流.也就无法将自已的工作在国际上传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自己的发展和成就。近年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已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7):126-126
本期学术论文审稿意见三则压载水系是指为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在船上加装的水及其悬浮物。压载水和压载舱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含有的浮游动植物超过1.1亿个,这些生物一旦入侵到新的适宜生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24-124
本期第42至47页刊登了一篇题为神经营养因子NT-3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功能修复研究的文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的应用研究正值研究热点,该文特点是将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的NT-3基因,通过 相似文献
15.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3)
拜读了贵刊主编冯长根教授撰写的《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颇有收获。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写给研究生的,但其中很多内容对所有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导师也很有助益。我目前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在审阅稿件及与研究生或年轻作者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到,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科研能力、强化学术规范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有关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文章或书籍不算太少,但像冯教授这样的学术大家撰写的入情入理、语重心长、娓娓道来的文章难得读到。 相似文献
16.
17.
18.
<科技导报>正在沿着学科的深刻性和人文性并重的道路走,而且和现实贴得越近,开始比较胆怯地接触一些热点问题,比方说陆道培和学生黄晓军之间的争执问题,虽然胆怯,但终究还是做了. 相似文献
19.
王靖琰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7)
1. Filled in the lab journal ineffi-ciently. Never work with loose paper and write down clearly in a logical way. (有许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随便捡一张废纸就信手记录数据,以至于原始的实验数据保存不当,日后麻烦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