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陈江华 《科技信息》2008,(13):194-194
随着私家车养数量的增长和养车负担的加重,“以车养车”的“甲客”族应运而生。“甲客”作为一种新的广告载体,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甲客”广告进行定位传播是其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博客引发的客文化现象是近年来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这种快速发展的客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客族词引发的外来词素进入汉语词汇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时尚词语的“闪亮”登场,为现代汉语词汇增添了强劲活力和新鲜气息。通过“打造”、“另类”、“工程”、“零距离”与“零x”词族等时尚词语的各个侧面的解读,论证了新时期时尚词语方兴未艾,在新闻媒体和“民间语文”中使用极其频繁,其结构的类推、词义的演变、用法的发展和社会语用心理的变化都十分迅捷,很值得语言学工作者跟踪、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句法功能入手,对“式”作为类词缀的一族词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带“式”的这一族词属于区别词。  相似文献   

5.
从中华民族族称由来的考释入手,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于帝舜有虞氏朝的历史过程。其最早的族称得名于舜的名字“华”。汉朝以后,又出现“中华”一词。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始有“中华民族”这个近现代民族学的规范族称。但其族体的形成则在此前约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6.
“X男/女”词族近年来涌现出很多新成员,对“X男/女”这一词族进行词语模语义建构分析,指出“X男/女”词语模之所以会流行,除了因为其语义建构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义的关注原则,外部语用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徐霞客家庭悲剧的发生,以及这一悲剧对霞客 孙精神、心理上的影响,进而为《徐氏家谱》隐去家庭悲剧策划者罗氏而将霞客不姓徐的儿子李寄“敬宗收族”找到一个合理的解析。文章最后指出,侧室周氏是霞客真正的闺中知己,周氏不见容于罗氏,“孕而被出”,给霞客带来巨大的伤痛,从家庭找不到心灵慰籍的他,从此决意全身心投入他毕生钟爱的大自然怀抱。  相似文献   

8.
“×男/女”词族近年来涌现出很多新成员,对“×男/女”这一词族进行词语模语义建构分析,指出“×男/女”词语模之所以会流行,除了因为其语义建构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义的关注原则,外部语用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关于其族名“达斡尔”的词源词义在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主要有契丹“大贺氏”说、索伦语“耕田者”说、蒙古说、“大胡人”音转说、契丹“大辽”说等几种说法。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了简要的考辨,认为“达斡尔”一词来源于姓氏,即源于地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几乎处处上半连续的函数族测度逼近几乎处处有限可测函数的一个充要条件,并由此给出几个直接结果。定义设f(x)是〔a,b〕上的可测函数,S是〔a,b〕上的可测函数族,称S测度逼近f(x)是指出任意ε〉0和δ〉0,存在g(x)∈S,满足 mE(|f(x)-g(x)|≥ε)〈δ,其中E(|f(x)-g(x)|≥ε)={x|x∈〔a,b〕,|f(x)-g(x)|≥ε},“m”为集合的测度符号。  相似文献   

11.
"可"在山西榆次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语义功能也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可"存在差异性,榆次话中的"可"有三种常用用法。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义较为突出:一种突显了程度的强调意味,一种强调程度的弱化。另外,"可不"句式体现了其肯定标识性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的作用下,"V+于+NP"结构式经过人们重新分析,便有了"V"与"于"之间跨层次的组合。受韵律节奏影响,"V+于"容易走上复合化的道路。复合化后的"X于"具有词化等级的不同,"于"的虚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和差异。从历时角度看,"于"经历着"介词→依附于其前的动词→词内成分→类词缀→词缀"这一动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者对《孟子》中“莫之或欺”的“或”的注解历来见解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此处的“或”应理解为通“克”,表“能够”之意的结论。它的词性应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14.
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春哥"、"犀利哥"等称呼在网络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哥"已成为近期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哥"的网络义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表达了说话者怎样的意图,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些问题都令人深思。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运用称谓语/称呼语、指示语及礼貌原则等理论,对"哥"进行了剖析,认为"哥"在网络上具有嘲讽、彰显个性等作用,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词"晒"的产生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新词"晒"的广泛使用,已经使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以"晒"为共同特征的词族。新词"晒"的高频使用有其语义和结构上的基础,其中类推机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对"晒"族词语使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也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给"字句可表达给予义、使役义、处置义和被动义,可与"把"字句、"被/让/叫"字句套合。诸多学者对"给"字句的语法化过程和套合用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指出了今后需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拉萨口语中的动词语尾bafyinv与语序、人称、动词、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安排好语序,确定好人称,使用好动词及其时态,才能构建出正确的“bafyinv”句式。文章分别论述了与“bafyinv”相关的语序、人称、动词和时态,总结了“bafyinv”句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