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瓦解了列强在中国周边构筑的殖民统治体系,使亚洲被列强压迫的殖民地国家先于许多其他地区实现群体性民族独立,促使战后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积极变化。16世纪以后,由于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变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西方工业文明很快超越东方农业文明,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称霸世界。到19世纪,英国建立了势力范围遍及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欧美列强群雄  相似文献   

2.
董玉洁 《世界知识》2013,(15):18-19
19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西方列强加速了在全球范围内对殖民地的争夺。与此相应,一些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东方国家被迫从蒙昧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学习古典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17世纪,第三次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艺术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方面,其原则就是强调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4,(4):92-94
东亚朝贡体系是指古代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它以宗主国的册封和藩属国的朝贡为基本前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贸易等方面交流的制度和秩序。东亚朝贡体系开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鼎盛于明清,到19世纪末期,随着中国国力的衰败,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维持了一两千年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最终解体,但朝贡体系留下来的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亚洲国家未来的合作,特别是亚洲安全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代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我们正处于第三次计算机普及高潮。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针对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涉及人口以百万计;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高潮面向厂大具有高中学历的公务人员和在职干部,涉及人口以千万计;正在进行的这一次高潮扩展到具有中小学学历的人,涉及人口以亿计。计算机教育这条路,我们已  相似文献   

7.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实际上是欧洲列强之间的“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交战双方的核心国——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海上和殖民霸权在各大海洋上展开了一场大厮杀。现简述如下。在海上和殖民地,英法处处对垒马克思指出:自新航路开辟后,“跟踪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在西欧列强争夺海上和商业霸权的斗争中,英国先后打败了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海上马车”荷兰。18世纪,法国成了同英国争霸的“主要的海上和商业强国”。争夺海上霸权同争夺殖民霸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英国和法国占有的殖民地,大多  相似文献   

8.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亚非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到底紧张局势是从那里来的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发生了深刻的根本变化。六万万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和越南也建立了新民主国家。殖民地的印度已不存在,存在的是印度共和国了。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也摆脱了殖民地统治的桎梏。其他亚洲国家也都在为民族独立而斗争。惟一例外的是日本,它由帝国主义国家跌落为半被占领国。亚洲总的形势,用尼赫鲁的话说,就是“亚洲  相似文献   

9.
中亚,作为内陆亚洲的战略要地,自19世纪以后,成为俄、英、美、德等西方列强觊觎的焦点。十月革命后,中亚归入苏联的版图,西方列强的势力暂告退出,但它们一直未停止向这一地区渗透。苏联的解体,为它们重返中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西方国家纷纷派遣高级官员前往该地区访问,一时间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地区。然而,当下的中亚时局千头万绪,潜在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中亚民族关系非常紧张。西方国家如何在这种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定位,成为它们能否控制中亚局势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由二极向多极…  相似文献   

10.
1883年5月19日,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健儿,在越南河内抗击法国殖民军的侵略,取得纸桥之战的胜利,震动中、越、法朝野,至今一百周年了。黑旗军英勇善战的威名,法国殖民军闻之丧胆,越南人民和华侨则广为传颂。黑旗军的显赫战功,是与刘永福的反帝思想分不开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各国已竞相掠夺殖民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转化,“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的是一条双重外交路线。它一方面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逐渐废除了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对亚洲弱小国家和民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和奴役亚洲弱小民族。这就是近代日本的一部双重外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立前,亚洲国家和地区发行的货币多半带有殖民地色彩。如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流通的钞票上都印有“大日本帝国”和“军用手票”等字样。  相似文献   

13.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及其附属岛屿,只是英国残存的殖民地之一。据英美有关资料统计,二次大战后,英国共有61个殖民地,其中45个已先后宣布独立(亚洲15国、南太平洋6国、非洲17国、拉美7国),人口共10亿左右。迄今英国仍有16处殖民地、保护地和领地,人口共约45万。按地区分布,亚洲1个,南太平洋1个,印  相似文献   

14.
泰国[1]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泰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价值观念不断演进和发展的漫长过程.外交策略则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为泰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还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保护主义与现代化当今的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13世纪形成统一的国家以来,在对外交往中,为维护国家的独立,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过程.19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强国在亚洲争夺殖民市场,泰国不得不在各世界强国间寻找生存的空间,防止被沦为殖民地,以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与独立自主.正是在这样的历…  相似文献   

15.
胡岩 《世界知识》2008,(8):22-24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藏族与我国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这个事实全世界无人不知,也从未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公开否认过。若干世纪中,在西藏从未有过什么“独立”的问题。直至近代.藏语中也没有“独立”这一词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列强打开,地处亚洲内陆的我国西藏,也同样遭到列强的侵略。于是发生了所谓西藏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苦力贸易的大规模兴起存在着诸多原因。从国际上看,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奴隶贸易的废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所占领的殖民地劳动力需求随之增加,暴利刺激以及英国政府对此的默许;从国内而言,人口过剩,人均可耕地的减少,促使华工外流,同时天灾人祸又雪上加霜,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的影响,以及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无力顾及与无能为力是重要原因。这些国际、国内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19世纪中叶苦力贸易在中国大规模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日本取得了巨大权益,幕府软弱无力,不能保证列强在日本的利益顺利实现,列强希望日本出现更友好、更有力的政权.倒幕派既有实力,又主张开国,他们掌权符合列强的愿望.因此,在倒幕运动中,西方列强采取了"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而且将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推进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的民族心态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日本的民族心态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摇篮”;近代都曾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剥削;现在同属于发展中的国家。两国社会历史条件、人口条件相似,自然资源条件各有千秋,总的说来,印度不亚于中国,因而  相似文献   

20.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2000,(5)
三次技术革命西方科学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一种划分论点。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前后,由纺织机的出现拉开序幕,又由蒸汽机的发明推向高潮。其科学技术基础是牛顿力学及机械技术,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使用蒸汽动力技术的时代。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电磁学理论及电力技术,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本世纪4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现代物理学及各种新技术,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正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阶段。这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