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对链霉菌Men-myco-93-6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初始pH值6,添加5个玻璃珠,500 mL三角瓶中装液40 mL,在25℃,180 r/min摇床培养.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菌体生长和抑菌活性产物产生的影响后,选择影响较大的通气量在2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通气量与发酵罐的体积比由原来的1.2∶1变为1.4∶1.在发酵过程中抑菌活性产物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为1∶6,较优的上清液稀释比例为1∶10,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可达(0.193±0.006)mg/mL。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0.6%,发酵时间24h,果葡糖浆添加量6%,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1.50±0.29,较适的pH值为3.87±0.0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08%,海藻酸钠添加量0.05%,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3.60±0.32,透光率为91.37%±0.45%。发酵后的苦荞芽苗茶饮料富含黄酮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口感醇正、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管囊酵母D-21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了接种量、氮源、碳源和维生素对乙醇产量和还原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过高会影响乙醇产量,以6%(体积分数)为宜;当木糖质量浓度为50 g/L,碳氮质量比为20∶1,使用酵母膏和尿素组成的复合氮源时(质量比为2∶1),发酵72 h后所得乙醇质量浓度为12.5 g/L,达到理论产量的55%;当木糖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3∶1时,乙醇质量浓度为15.72 g/L,为理论产量的69%;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10-5维生素B6可使乙醇产量提高18.3%。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粉红粘帚霉ACM941 发酵过程中的分生孢子产量,本研究对其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ACM941 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棉籽壳混合物,其比例为4:6;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玉米粉、2%燕麦粉、3%牛肉膏、2%蛋白胨可获得更大产孢量;对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发酵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种龄48 h;接种量6%;发酵过程中24 h 全光照;菌丝生长温度25℃,产孢温度20℃。在最佳发酵条件下,ACM91产孢量达1.17×109 cfu/g 培养物,比初始发酵水平提高了12.4 倍,为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4.3505为出发菌株,以紫外线作为诱变方法,筛选抗乙酸钠高产纳他霉素的突变菌株,优化发酵条件,筛选诱导子及添加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突变菌株为纳塔尔链霉菌HW-2,其纳他霉素产量在发酵120 h后达到452.2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42.6%,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纳塔尔链霉菌HW-2生产纳他霉素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为发酵液总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 mL,初始pH值为7.5。乙酸钠为最佳前体物质,乙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2%,添加时间为发酵后24 h。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甜菜粉、甜菜粕、甜叶菊、甘草渣及麸皮为原料用冠突散囊菌发酵产洛伐他汀,分别考察了这些原料和不同因素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甜菜粉作为培养基时洛伐他汀的含量最高为95 mg/kg.添加0.15%维生素B_2以甜菜粉为原料产洛伐他汀的量最高(134 mg/kg),与不添加维生素B_2相比产量提高了41%,以添加量(A)、发酵温度(B)、发酵时间(C)及接种量(D)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添加量(A)接种量(D)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B).最优组合为A_2B_3C_1D_2,在此条件下洛伐他汀产量为146.4 mg/kg.  相似文献   

7.
从碱性土样中分离出的1株哈茨木霉(T.harzianum),液体发酵条件的实验表明,产酶最适的培养基初始pH为7.5,培养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60r/min;最适的单一碳源为麸皮,添加量为质量分数3.0%~5.0%;添加质量分数0.5%左右的复合氮源有利于产酶的提高;诱导物纤维素CF—11和微晶纤维素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质量分数2.0%和1.0%;添加吐温80有利于产酶的提高,添加量质量分数0.2%;用300mL三角瓶液体摇床发酵时装样量80mL左右为宜;发酵周期5~6d,获得的粗酶液的内切酶活最高为1.85U/mL,FPA为0.96U/mL.水杨素酶活为0.81U/mL。  相似文献   

8.
干酪乳杆菌产L-乳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干酪乳杆菌突变菌株LAB3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优化该菌株的生长条件.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蔗糖120,玉米浆25,MgSO4.7H2O 0.3,MnSO4.4 H2O 0.01,FeSO4.7H2O 0.01,乙酸钠5,吐温80 1 mL.优化培养条件为:10%接种量,温度42℃,装液量50 mL/250 mL.静置培养72 h,一次性添加碳酸钙5%.在此优化基础上进行发酵,LAB3产乳酸量为85 g/L,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63%.  相似文献   

9.
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WB600-eg2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的重组菌,内切葡聚糖苷酶酶活为1.174IU/mL.本文通过响应面法对装液量、初始pH、接种量、转速、酵母粉添加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5mL/250mL、初始pH7.2、接种量10%、转速170r/min、酵母粉添加量0.4%.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内切葡聚糖苷酶酶活为1.573IU/mL,比未优化条件下提高了33.9%.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安络小皮伞菌生物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安络小皮伞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30g/L,麸皮30g/L,MgSO41g/L,KH2PO43g/L,VB110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装液量为9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9%,25℃下150r/min摇床发酵培养6d.在此发酵条件下,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产量达5.88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44.47%,优化后菌丝体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一株产吡咯喹啉醌(PQQ)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081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碳源、氮源及无机盐成分,之后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各成分配比,考察了发酵温度、初始pH值和转速对该菌产PQQ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5g/mL、蛋白胨1g/mL、KH2PO4 0.5g/mL;最适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 6.5、发酵转速150r/min。在此条件下,Pseudomonas0813菌株在250mL体系摇瓶发酵中的PQQ产量为448mg/L,在1.5L体系发酵罐扩大培养后的最高产量可达 695.mg/L,这是目前报道未经优化或基因改造菌株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纳豆激酶是从日本传统食品内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溶血栓功能的酶。笔者从市售纳豆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纳豆激酶的菌株,并对之进行液体培养,发现在pH7.0,接种量为2%,种龄24h,装液量10mL/100mL,碳源为木糖,浓度为2%,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3%的条件下,接种后第四天为产酶高峰期,最高产酶量可达到787.1尿激酶单位/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拮抗酵母菌0732-1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明确0732-1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培养条件。以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0732-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酵母菌0732-1产生抗细菌物质(ABS)最适碳源为果糖,其次是葡萄糖;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当酵母菌0732-1接种入PSB培养液中,培养条件为初始pH为9.0;装样量为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0℃;培养96 h时,发酵液中ABS的抑细菌活性最强,且随着发酵液随发酵液pH值的降低而抑细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稻草秸秆原料,利用曲霉sp.HX-1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氮源和氮源浓度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并最终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混合纤维素酶干品.结果表明,发酵6 d后稻草秸秆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单位最大,分别为CMC酶307 U/mL,C1酶841 U/mL、β-葡萄糖苷酶205 U/mL.以不同氮源优化发酵条件时发现,NH4NO3质量浓度为1 g/L时CMC酶活力达到1 652 U/mL,且失重率也到达最大值17.42%;NH4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C1酶活力达到1 807 U/mL;尿素(UREA)质量浓度为2.0 g/L时,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 033 U/mL,这表明氮源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很大.最后在NH4NO3质量浓度为1.0 g/L的条件下,将120 g稻草秸秆发酵6 d,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8.851 7 g混合纤维素酶的干品.此实验为以后探讨碳源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以为获得纤维素酶混合酶干品的获得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不同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暗发酵制氢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温度(40、80、120、160 ℃和200 ℃)下,采用1% H2SO4和2% NaOH两种试剂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中温暗发酵实验,接种物来源于以猪粪为原料的厌氧消化后的沼液。结果表明: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80 ℃下,采用1% H2SO4对玉米秸秆预处理60 min,其单位总固体(TS)产氢量达到27 mL/g,比未预处理玉米秸秆提高了56.27%,且最大产氢速率最高可达到15.42 mL/h,比未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最大产氢速率提高了83.57%。玉米秸秆产氢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5.0~5.5,不同预处理温度会对产酸量和产酸的组分造成影响,发酵类型均为丁酸型发酵。因此,预处理温度是影响暗发酵制氢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30℃下,采用全混合批量发酵工艺、发酵料液总固体含量(TS)分别为5.93%和5.99%的条件下,对红心红皮和白心红皮2种火龙果果皮进行了29 d的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红心红皮火龙果果皮的TS、挥发性固体含量(VS)及原料产气率分别为490、576mL/g和77mL/g;白心红皮火龙果果皮的TS、VS及原料产气率分别为383、464 mL/g和73 mL/g.从能源转化率来看,红心红皮火龙果果皮的能源转化效率为70.38%,白心红皮火龙果果皮为69.80%.两者均可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以聚氨酯为载体固定化培养玫瑰微球菌,发酵生产海藻糖合成酶系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考察了细胞固定化对菌体生长及产酶的影响, 对固定化细胞重复批次发酵换液条件进行了初探。固定化细胞发酵40h,酶活达到最大值,产酶周期缩短了56h,细胞干质量和酶活分别达到12g/L和52u/mL,比游离细胞发酵提高了12%和33%。重复批次发酵最佳的换液条件为发酵40h后,以40%的换液量每隔24h以等量新鲜培养基替换发酵液。在此条件下,重复发酵9批,连续230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在10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酶活最高达到80u/mL,重复发酵7批,连续180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酶的时空产率达到56.9u/(L·h),比单批发酵提高了42.5%。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玉米水解液为培养基质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探索了不同糖度、氮源、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等参数对丝状真菌产油脂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水解液13°Bx,2.4%NaNO3为氮源,3%玉米浆,pH值为5.5,26℃下发酵培养61h,油脂得率13.69%,菌体生物量19.45g/L。微生物油脂中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如下:棕榈酸(17.16%),棕榈油酸(1.63%),硬脂酸(1.87%),油酸(58.37%),γ-亚麻酸(12.44%),α-亚麻酸(6.2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体碱预处理水葫芦,驯化污泥,并将其添加于水葫芦发酵体系中进行厌氧发酵。考察固体碱对水葫芦微观结构、活性污泥驯化、厌氧发酵产气速率以及甲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初始加入固体碱且添加量为发酵底物的60%时,发酵平均产气速率最高,为16.88mL/(g·d),此时,甲烷含量也达到最大,为80.06%;与不添加固体碱的发酵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72.77%和64.73%。固体碱不但能驯化污泥,而且能破坏水葫芦的致密纤维结构,同时能调节发酵体系的pH值,防止有机酸对产酸菌的反馈抑制,创造更适宜于产甲烷菌生长的有利环境,提高水葫芦甲烷化的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