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猎鹰9号火箭成功回收后,马斯克的下一步计划是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九成,送10万人进太空——他的征途,是宇宙星辰!"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1日晚,佛罗里达州。这一天,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美国Space X公司(太空探索技术)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猎鹰9号火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火箭回收。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火箭,一名行动迅速的星际刺客,我的任务是将卫星或飞船送入太空。从我升空那一刻起,牺牲总是命中注定。但我从不惧怕,因为牺牲往往是为了更好地重生。——一支火箭的独白星际刺客要高飞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刺客,火箭装备十分精良。根据级数划分,火箭家族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单级火箭只有一组燃料箱和一组发动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往往达不到挣脱地球引力的速度。因此,送卫星和飞船进太空的重任只能交给多级火箭。多级火箭一般由2~4个单级火箭组装而成。为了火箭头的高速飞行,为了完成星际刺客的使命,多级火箭实行接力飞行:每一级火箭在完成加速使命后,自动脱落,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级火箭,继续加速。  相似文献   

3.
正太空浩瀚无垠,令人神往。地球是这漫漫太空中的一分子,有厚厚的大气层,还有强大的引力。地面的任何东西要冲出大气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火箭家族中,有许多从地面飞入太空的成功"箭士",令大家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12,(6):92-92
美国东部时间5月22日凌晨3时44分,搭载私营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货运飞船的"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9分钟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按计划,搭载520多公斤货物的"龙"飞船将在25日与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频繁发射航天器,探索太空。其实,在人类动身前往太空之前,有许多动物先抵达太空,为人类探路。首批太空探险者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空间,生物能否存活?1947年2月20日,一批果蝇搭乘美国发射的V-2火箭"探索"太空。当时,人们为这些小生命捏了一把汗。最后,降落伞带着搭载果蝇的返回舱着陆。看到果蝇还活着,科学家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6.
贾眷阳 《世界知识》2014,(14):42-44
<正>5月13日,据德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当天在莫斯科正式宣布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对美反制裁措施,涉及国际空间站运行、火箭发动机供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俄基站运行等多个领域。对此,有舆论称,美俄正在走向"太空冷战"。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上天空。大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当日15时54分,飞船和绕地飞行的天和核心舱对接。当日18时48分,3名航天员打开两道舱门,进入天和核心舱。我们的"太空家园"迎来首批"居民"啦!  相似文献   

8.
想遨游太空吗?那就坐宇宙飞船,在火箭的助推力下,"呼"地就能飞上天了。不过,太空可不是咱家的后花园,随便就能上去的;那宇宙飞船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的,太空之行可是非常昂贵的。如果能在太空和地球之间搭起一座梯子,让咱上太空就像上楼一样随意,那该有多好!这可真是个好主意,包括日本在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就设想出了这样的"太空电梯",并且正在努力将它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继美国“挑战者”号和“大力神”运载火箭等一连串的太空事故后,5月31日,蜚声世界航天市场的“阿丽阿娜”运载火箭,因发射时第三级火箭未点火,造成了报废一颗国际通信卫星,损失达5,500万美元的太空事故,再次引起人们对太空事业的不安。“阿丽阿娜”火箭早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它得名于希腊神话中阿丽阿娜(阿莉阿德尼)公主的芳名。据说阿丽阿娜是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聪明贤慧,  相似文献   

10.
能量回收站     
正"哪里有浪费!哪里就有回收!"——阿亮能量回收站标语生活中处处都有能量,它让汽车开得飞快,让火箭飞上太空,也让你能在手机上玩游戏。不过与此同时,生活中处处都有能量浪费!要是把浪费的能量都回收利用,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所以,自打太空气味馆生意火爆后,阿亮决定再接再厉,开一家能量回收站!  相似文献   

11.
印度拥有宏伟的太空计划。它在自行研制火箭和卫星的同时,既同美国合作,又同苏联合作,采取灵活的太空路线。现在印度在太空事业上已取得可观的成就。 1984年4月3日,一艘由苏联火箭发射的飞船载着印度第一位宇航员拉凯什·夏尔马飞入太空。这次航行实现了印度诗人苏布拉马南·巴拉蒂的梦想,他曾经这样写道;“聪明的印度人民总有一天会登上诸星和月球。”印度现代太空事业是在维克拉姆·萨拉巴依的倡导下发展起来的。他是一个工厂主的儿子,1962年接管顿巴太空中心,这里原是喀拉拉邦的首府特里凡得琅郊区的一个渔村,靠近地磁赤道,是发射电离层研究火箭的良好地点。1963年底,从这里发射了第一枚气象探测火箭。二十多年来,这种火箭探测的高度已经提高到100公里以上。印度空间计划的奠基者萨拉巴依追求的目标是,依靠国内力量研制火箭、卫星和控制系统,走独立自主的航天道路。为了达到这个目  相似文献   

12.
<正>低温火箭,又叫"冰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等低温化学推进剂,性能极佳。不过,目前国内外的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大多只有几十分钟到几小时。这是因为低温火箭在飞行时会面临严酷的热环境,低温推进剂受热会大量蒸发,这极大地影响燃料供给。另外,火箭在飞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向外排气,维持贮箱压力不超限。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气  相似文献   

13.
视觉     
正2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火箭载着一辆特斯拉Roadster,并成功回收三枚助推火箭中的两枚,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汗(Patrick Shanahan)认为,此次发射是商业企业颠覆发射市场的最新努力,美国空军官员也称赞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及其他较小的新私人企业引入了竞争,有助于降低发射价格。  相似文献   

14.
<正>《纵论太空》杨乐平/著2017年4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浩瀚的星河,寄寓了人类浪漫的迷思。深邃、静谧的无垠太空,千百年来曾高悬穹顶,不可接近。然而,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闯入太空,瞬间将人类头顶那古老的寂静打破。短短百年的科技,凝成绕地环行的"星座";亘古未熄的攻伐,化作监视大地的卫星。"边疆"追随火箭,向着高空无限蔓延。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1月2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正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迎面“飞”来一物——一具苏联火箭残骸。航天飞机及时采取躲闪措施,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对于这种“太空撞车”的危险,科学家早就提出过警告。据调查,在近地球轨道上,目前已经“登记在册”的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约有2万块。它们大多是废弃的火箭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是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如今,人类想要离开大气层征服太空已经不是难事,所用的运载工具就是火箭。据史书记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叫万户的勇士尝试利用火药制作的火箭来实现飞翔的梦想。他虽然失败了,仍被公认为世界上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众所周知,火箭的形状为长条流线型。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05,(3):54-54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早已得到实现。不过,有人觉得像宇航员那样升空仍然不过瘾,太被动,要从制作火箭开始,彻头彻尾地体验一把征服太空的乐趣。据报道,美国一名火箭迷就梦想成为世界首位“土宇航员”,他自己动手研制了载人火箭,并准备在2006年某个时候乘着它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18.
正大家好,这里是EDEN-ISS!—个由立志促进人类太空事业发展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我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南极,猜猜我们在这里研究什么?造火箭?不对,实际上我们的工作恰恰是让太空事业减少对火箭运输的依赖。设计新的空间站?呃,有一点沾边了,再扩展一下思维,不光是空间站,还有未来的太空基地,我们能让它们变得更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哦喔喔,没错!就是那个——太空殖民……的食物研究。我们啊,在南极——种菜!  相似文献   

19.
言论     
正"胖五"升空事件: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11月3日20时43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5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肩负着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大型载荷和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任务,将实现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从3.35米至5米的跨越,使我国进入空间能力提升2.5倍以上。外媒观点:美国太空网中国强大新型火箭首飞成功,朝着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更进一步。长五火箭也几乎和美国发射联盟的德尔塔-4重型火箭一样强大,后者是当今现役的最强火箭。长征五号代表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最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96-96
[新华网]13日8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7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4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11公里、远地点约36139公里、倾角约24.4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经过一系列控制,卫星将最终定点于东经112度赤道上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