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抗风设计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对3座通航孔桥和深水区非通航孔桥,开展了常规节段模型、大比例尺节段模型、全桥气动弹性模型以及施工期桥塔自立状态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原设计方案主梁存在颤振临界风速低、涡激振动振幅超限以及桥塔驰振等抗风问题。通过采用气动措施和机械措施,有效解决了港珠澳大桥的抗风问题,为大桥的抗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确保了大桥的抗风安全和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2.
刘平 《世界博览》2011,(10):80-80
这是一条内地许多媒体都转载了的消息,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港珠澳大桥是干什么的,被一个老太太逼停算怎么一档子事,这件事又与大家有何相干?  相似文献   

3.
冯希 《科技资讯》2012,(1):235-235
正在兴建的港珠澳大桥将成为连通整个珠三角经济区的一条大动脉.作为连接点的珠海,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本文重点论述它对珠海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香港机场,采用了6.7 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敞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 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大埋深段为研究对象,将沉管隧道简化为框架结构,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各构件的内力状态.在内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验算沉管隧道各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及结构表面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结果表明:沉管隧道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都远大于结构的内力;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沉管隧道模拟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内力状态、混凝土受拉破坏状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大挑臂钢箱梁外形较钝,在常遇风速下易发生涡激振动。该文通过一系列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详细研究了各种气动措施和阻尼措施对此类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挑臂钢箱梁截面存在2个竖向涡振区和1个扭转涡振区;依据涡振振幅和发振风速区间,通航孔斜拉桥需关注第2个竖向涡振区,非通航孔连续梁桥需关注第1个竖向涡振区;在栏杆上安装弧形扰流板的气动措施可有效改善其涡激振动性能;增加结构阻尼可显著降低其涡振振幅,阻尼比达到1.0%时,涡激振动基本消失,该阻尼限值可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的依据;最后,利用三维非线性涡振分析方法对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典型工程案例的技术特征分析,介绍了我国大型跨海通道的技术发展路径.21世纪初我国开始修建大型跨海通道,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实现了由跨海桥梁向桥岛隧集群工程的突破,系统践行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理念,并正在大力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建造,大幅提升了工业化建造水平,整体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进而分析展望了未来跨海通道工程的技术需求及趋势:在做好既有跨海通道研究总结、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同时,应在更长寿命和更复杂环境的跨海通道建设技术、高效智能工程装备、构建系统规范体系等方面加快研发和技术储备,为未来跨海通道工程建设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性涉海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分析是工程前期的基础工作。在收集已有资料和实际勘测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峡海底地貌特征,初步查明了新近纪以来的地层岩性结构,甄别出了主要的活动断裂,开展了渤海海峡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并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侵蚀陡坎、沟槽、侵蚀洼地、潮流沙脊及水下浅滩等是通道建设的不利因素;沿长岛列岛岛链基岩埋深较浅,有利于海底隧道施工;拟建跨海通道位于震级上限6.0~7.0潜在震源区,其中,7.0级潜在震源区主体位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工程抗震的重点设防区。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跨海通道发展百年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其重要标志的世界跨海通道,特别是大规模的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建设日新月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世界(含我国)跨海通道资料,整理为《国外跨海通道一览表》和《中国跨海通道一览表》,并对上述两表作了比较分析,期望对我国酝酿中的包括渤海海峡、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等工程在内的跨海通道研究和实施,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跨海通道与海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洋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跨海通道将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跨海通道的研发和建设,将有力带动海洋工程技术多方面的进步和创新、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并有利于改善中国海洋安全态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部中小城市过境公路演变为城市道路的现象,揭示其本质内涵,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综合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凉市崆峒大道综合开发规划实证分析,探讨城市空间走廊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结果空间走廊的综合开发规划,包括总体布局、道路交通体系、绿地景观体系、地块控制性经济技术指标与规划设计条件、沿街建筑景观设计意向等。结论过境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充分关注其两侧用地的功能、结构、形态、交通和景观等诸因素,采用综合开发的手段,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健康的空间走廊。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作为区域空间演化的高级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有着自身演化的规律.本文以欠发达地区青海东部城市群为例,着重阐述其建设的基本条件是否能够真正推动城市群可持续成长,并进一步就建设应寻求的基本路径做了客观解析,由此为推进全省城镇化及促进城市群建设寻求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合理确定城市群港口的定位,构建与城市群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港口结构,可有效促进城市群的发展。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基尼系数、区位商以及聚类分析法,分别对城市群港口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论证了港口结构与依托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产业分工以及港口综合基础条件的紧密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港口可按综合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城市群港口核心的岳阳港和长沙港,应定位为运输大宗散货和集装箱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另一类是作为地区重要港口的衡阳港、常德港、株洲港、湘潭港、益阳港和娄底港,定位为运输散货和件杂货为主的综合性港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准确把握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实态,增强居民休闲体育的意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陕西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74.2%的人参与过休闲体育;体育消费人数占84.7%;活动目的以消除身心疲劳为主;选择同事为活动伙伴占56.3%;健身走和慢跑是主要的休闲体育项目。结论休闲体育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选择休闲项目简单易行;空间环境选择就近、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将GIS软件与VB相结合,并应用到城市绿地管理领域,开发出长春市城区绿地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地图管理、属性查询、空间目标查询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还具有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可视化强和可移植性的特点.为提高长春市绿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和规划提供了可视化的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16.
关于墓道功能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墓道发展与墓葬建设关系的研究却鲜有涉及。该文以北方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墓道为研究对象,将主流墓道——长斜坡墓道的发展分为东汉以前的敞口式和北魏至宋前带天井的半券洞式两个阶段,旨在理清其在墓葬建设中的发展演变及作用。通过综合分析与古今对比,笔者认为长斜坡墓道的发展变化与墓葬建造技术有关,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出土和墓壁减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装饰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学角度透视旅游业——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香港为例,对文化旅游业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其代表性景点的文化和历史建构进行了审视,试图以此探讨香港政府与原住民间的冲突,归纳总结了诸如权力关系、民族认同、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变迁及文化的意义的重要性,从人类学的角度透视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西部典型的河谷型小城镇体系-临洮县域城镇体系为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城镇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河谷型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城镇首位度大,中间城镇缺失,城镇空间体系呈明显的线状分布,主要小城镇分布在一条地理要素上,交通网络不畅达,各小城镇之间联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9.
外来人口流入是伴随城市系统变化的一个涨落过程,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结合西安市外来人口集聚区的实例,探讨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运行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考虑的外来人口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