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制水果酵素可瘦身美容、跑步比久坐死亡率更高、使用植物油做菜会致癌……2015十大流言,你中招了几个?"2015年12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该榜单以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联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餐厨垃圾制作植物酵素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计6组不同类型的餐厨垃圾发酵成植物酵素。结果表明,蔬菜类餐厨垃圾发酵容易产生白色霉菌,植物类餐厨垃圾发酵效果较差,而水果类餐厨垃圾发酵效果较好,糖分、蛋白质、醋酸含量较高,且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酶、脂肪酶和过氧化氢酶。添加鸡蛋壳能加快水果类餐厨垃圾发酵,但鸡蛋壳溶解后,使PH值上升降低了酵素质量,而添加玉米渣不仅能加快其发酵且不会影响酵素质量。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酵素?     
正商家们关于酵素功效的宣传的确没错,但他们不会告诉你,口服酵素不仅一点用都没有,还可能引发中毒。近年来,酵素在消费品江湖中悄然"崛起",备受追捧。随便百度一下"酵素",就会发现此产品功效多多、包治百病:既能美容、瘦身,又能抗衰老、抗癌症……简直非人间所有。"世卫组织推荐""诺贝尔奖获得者研发""正在风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等光环,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那么,酵素是什么?它真的这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液态酵素为试剂、铜绿微囊藻为绝对优势藻种的水体水做原水,二者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以Chl-a浓度随混合时间的变化及其去除率为指标,研究酵素控制富营养化水体水中铜绿微囊藻的效果.结果发现:混合14h后,体积分数从2%到10%的酵素对Chl-a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其中8%的酵素去除Chl-a达到53.17%,效果最好;延长酵素体积分数为8%的水样混合时间,Chl-a去除率继续增加,62h后达到78.77%,但Chl-a的去除速率随时间增加减小.投加酵素显著降低了水样的pH,使水样酸化,在剂量低于8%时,pH随剂量增大而减小,但10%的水样pH与8%的水样pH相同且低于酵素的pH;延长酵素体积分数为8%的水样混合时间,pH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正阳春三月,又到了采摘草莓的季节。红彤彤的草莓实在诱人。在园艺学家的努力下,水果摊上还出现了粉色、白色的草莓品种。再加上草莓特有的香甜气味,一看见它们就忍不住咽口水。但草莓又是背负流言最多的水果—"草莓是用农药最多的水果""空心草莓都是用激素催大的""掉色的草莓都是用了色素和保鲜剂"……这让草莓爱好者望而却步。那么,草莓究竟能不能吃,该如何吃?这还得从草莓的真身说起。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以来,人w门总会被一些不时冒出的所谓"科学常识"所左右,而这些常识的背后,都是种种误读有数不胜数的"科学"流言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活跃着。你被以下这些流言忽悠过吗?以下一个又一个广为流传的科学流言,我们为你揭示它们背后的真相。想怀孕,少吃肉流言:一条被广为转发的微博称,"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生殖系统中氨的含量就会相应提高,从而影响H19基因的正常印记和胎儿发育,并导致流产几率增加。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  相似文献   

7.
正"蔬菜中农药残留普遍超标,农药一定会引发中毒,盐水浸泡或使用果蔬洗涤剂能去除农药……这些关于农药的流言,真的靠谱吗?"毒草莓、毒西瓜、毒豇豆、"套药袋"苹果……近年来,一个个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让"吃货"们闻之色变。那么,蔬菜中农药残留真的普遍超标吗?农药就一定会引发中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流言是否真的靠谱?  相似文献   

8.
 2015年2月28日, 央视原知名记者柴静发布自费拍摄的题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视频。这部103分钟的纪录片, 引入大量权威机构及科学家的数据和观点, 记者奔赴污染现场探寻雾霾根源并走访多个国家寻求治理经验, 向公众展示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3个核心问题, 随即引发强烈的舆论关注, 发布不足3日, 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就近2亿次, 再次引爆雾霾这一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正防护级别越高的口罩,越值得购买;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感染新冠病毒……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看看流言真相究竟如何!NO.1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应该直接消灭掉?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出与蝙蝠有关联开始,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就几次三番被拱上热搜。随着人们了解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尤其是蝙蝠作为"病毒储存库"的特质,让大众对它们从恐惧到厌恶,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们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胁性,就应该直接把这种动物消灭掉。  相似文献   

10.
科普的对象是一般大众,不外乎希望社会人士能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够阅读和理解与科学有关的时事或新闻,能不盲目从众。民众在面对各种生活流言时,是否能用基本的科学素养去做判断,而非一昧盲目的乱传流言。破解流言的新闻、科学报道及科普节目,是否能消除民众的疑虑?虽然在网络上也有各种破解流言的新闻及相关节目,但是似乎远远比不上流言的制造速度。该文以两个科学流言为例,探讨在数字时代科普传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夜间太晚进食往往被认为会"伤胃"甚至引发胃癌。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多人认为,太晚进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因为经常在夜间进餐会使胃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引发胃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胃黏膜在夜晚修复?流言中提到,夜晚是胃黏膜细  相似文献   

12.
<正>流言社会上盛传各种"清肺食物",比如一条微博写道:"持续的雾霾天气损伤肺脏,除了减少出行、戴口罩,适当的饮食也能达到清肺效果。白萝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润肺抗病毒;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蓝滋阴润肺。特别推荐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最棒!听说矿上的工人,每天收工必吃一顿新鲜鸭血。"  相似文献   

13.
正"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召开12月3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束为出席发布会。活动以"定格精彩记忆传播科学精神"为主线,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十大科学传播人"。  相似文献   

14.
正秋冬季是我国很多地方雾霾频发的季节。2015年12月8~10日,北京启动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并建议公众减少出行。不到10天之内,又启动了第二次红色预警。那么,雾霾天待在室内就安全吗?如何减少室内的空气污染?细颗粒物惹的祸雾霾的主要污染成分是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s),也就是PM2.5。粒径(也就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包含哪些?生活、工作中无法避免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到底有多大?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本次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久后,我国国内"吃盐防辐射"和"核泄漏污染海盐"等流言四起,造成超市各类盐制品销售一空,而各种海产品却一路滞销。还有一些"仙人掌防辐射"、"喝酸奶防辐射"等说法是否真的可信?"微波炉产生的电磁波致癌"是否  相似文献   

16.
<正>"哇,这几个是什么水果啊?我以前都没有见过!"好在水果货架上都有名称、价目标签,小土豆一一看过去:嘉宝果、菠萝蜜、榴莲、山竹、黄龙果……好久不逛水果超市的小土豆,此时竟觉得自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看见什么都觉得稀罕!小土豆一边看一边问妈妈:"这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吗?原产地是哪里?好吃吗?……"嘉宝果是桃金娘科常绿灌木,因果实的形状和风味与葡萄很像,又被称为"热带葡萄"。树高可达12米,百年  相似文献   

17.
癌症会传染?     
<正>"近来,不断有人传言"国外知名期刊有数据显示癌症可能传染",引发网上一波波的讨论热潮。那么,癌症真的会传染吗?2015年4月,国际知名期刊《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称,将患有白血病的软壳蛤的血细胞注入健康的软壳蛤中,其中一些蛤会不幸中招,患上白血病(即血癌)。论文刊载后,"癌症可能会传染"的传言迅速传开,引发了大众恐慌。实际上,这并非关于"癌症会传染"的首个流言。早在2014年11月,美国学术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就曾发表论文称,"乳腺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22,(1):86-92
利用日平均能见度定义了雾霾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向量分析方法定义了雾霾综合效应指数,进而对京津冀地区1981—2020年雾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形势,西南部最为严重,北部最轻;从京津冀地区雾霾综合效应指数年代际增量看,2010年以后雾霾呈明显加重趋势;从每5年增量分布情况看,2011—2015年雾霾呈明显加重趋势,2016—2020年雾霾加重发展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雾霾严重时段和较轻时段对应的位势高度场呈现近乎相反的距平分布形势,雾霾严重时段纬向环流特征更明显,而雾霾较轻时段经向环流特征更明显;北半球,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有密切关系,副热带系统的强弱影响着暖湿气团的北上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频繁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常常不胫而走,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流言因其信源的不确定性,常常表现出难以控制性。"杞县钴60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只有变"堵"为"疏",才是消解流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当此2015年起步之际,国际油价大跌,煤价低迷,北方的雾霾南侵,日本逐步恢复核电,韩国加强核电计划,能源环境相互影响……可以想见,可靠、可持续的能源选项是个复杂的问题。七彩能源水、火、核、风、太阳、生物质,以及其他如潮汐、地热等我所定义的"七彩能源"调色盘中,哪些能源有利民生、安全可靠?什么样的能源组成才算合理、可永续生存?前瞻性的能源政策应该考虑些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