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世界》2021,(8):54-55
儿童和年轻人死于癌症的比例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癌症以及因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在日本,7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半数患有癌症,这其中又有大约半数因此死亡. 癌症是因DNA受损而引起的,DNA的损伤则是由紫外线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即便没有这些损伤,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虽然细胞具有修复这...  相似文献   

2.
肿瘤(癌症)是由于细胞在复制过程中,DNA损伤不能修复导致细胞凋亡或者细胞无限增殖而形成的。DNA在细胞中转录和翻译都会涉及蛋白与DNA的结合,肿瘤抑制蛋白也是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然而,众多研究发现,肿瘤抑制蛋白p53具有识别和修复损伤DNA的效果,对于细胞的凋亡、基因的保护和避免癌症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金属镁离子和锌离子可以增强p53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和p53-DNA的亲和力。因此,我们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直观地呈现出p53蛋白与PBR322环状DNA相互作用的图像,同时发现p53蛋白可以使环状DNA自身形成聚集或者相交。但是,对于长度相当的5 000bp的线状DNA几乎没有这样的效果,而对于20 000bp DNA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然而,在高浓度镁离子环境下,环状DNA会扭转成为麻花状,即形成超螺旋结构。这一现象,可为p53蛋白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指导,也为癌症治疗、癌症药物开发以及癌症检测方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3.
DNA双链断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DNA损伤。对DNA双链断裂有效的修复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至关重要。对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动力学研究一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以往的模型研究都没有充分考虑外源性和内源性DNA损伤修复之间的关联。因此,通过在细胞周期重启后引入自发生成的随机DNA双键断裂损伤,并设定触发细胞周期阻滞的阈值,一个精细化的Monte Carlo模型被构建并可以更好的模拟受迫状态下的损伤修复过程。细胞首先修复辐射刺激造成的DNA损伤,接着在总损伤水平低于特定阈值后产生内源性的DNA损伤并可能在某特定时间段内对两种来源损伤同时进行修复。本模型综合考虑了外源性和内源性DNA损伤修复的整合效应,为其它涵盖DNA损伤修复模块的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CRC)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二大最致命的癌症.阿霉素作为化学治疗药物,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癌症临床治疗,但由于其耐药性和副作用,治疗效果较为有限.已有研究证明,在癌细胞中DNA修复能力会大大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癌细胞在化学治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中存活下来. Flap核酸内切酶1(FEN1)在各种类型的癌细胞中表达较高,并在DNA损伤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FEN1抑制剂SC13显著增强了阿霉素的治疗效果,这种联合治疗可以通过激活cyclinD-CDK4-6/INK4/Rb通路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故靶向FEN1可为阿霉素在临床使用中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钻戒可以增进两个爱人之间的感情,具有"钻戒"结构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反式激活蛋白结合蛋白复合物(下称该复合物)能促进生物体内多种重要过程,包括转录、DNA损伤修复和信号传导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教授课题组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癌症研究中心雅克·科特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实现了对酿酒酵母中该乙酰转移酶结构的高精度描绘,揭示了组装和调控的机制,并描绘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界面。相关成果于3月20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求高效、广谱的抗肿瘤氟代化学修饰小分子药物,为癌症治疗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细胞活性、流式细胞、转录组分析、DNA损伤等实验来探索氟修饰核苷类分子5-氟胞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5-氟胞苷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IC50小于1μmol/L,且5-F-Cyd较为明显地调节了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与影响DNA复制、造成DNA损伤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此外,还发现氟原子修饰的5-氟胞苷有可能通过干扰聚合酶θ的修复功能来阻止耐药的发生.因此,5-氟胞苷可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 以日本三角涡虫( Dugesia japonica) 为实验材料,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研究Pb2 + 、Cd2 + 胁迫下日本三角涡虫体细 胞DNA 损伤情况以及绿豆浸出液对DNA 损伤的保护和修复机制。采用浓度为120 mg /L 的Pb( NO3 ) 2 和1 mg /L 的CdCl2 溶液分别处理涡虫,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4 h 后三角涡虫DNA 损伤情况。同时增加 由绿豆浸出液进行修复的2 组对照以研究绿豆对于DNA 重金属损伤后的修复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Pb2 + 、Cd2 + 胁迫使日本三角涡虫DNA 交联程度增加,并引起DNA 链的断裂; 绿豆浸出液对于由Cd2 + 胁迫引起的DNA 损伤修 复作用较好。而对于Pb2 + 胁迫,在绿豆浸出液与Pb2 + 同时培养的对照组中,推测该浸出液可能使Pb2 + 形成沉淀从 而减小Pb2 + 浓度,因此使DNA 损伤修复具有较好效果,对已经由Pb2 + 胁迫造成损伤的DNA,修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修复成为医学领域一个重要课题.该研究对脊髓损伤修复领域专利的技术研发趋势、主要研发力量、研究热点和核心专利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该领域专利研发格局,为我国脊髓损伤修复技术攻关及宏观决策提供支撑.研究发现,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共有专利723项,主要涉及脊髓损伤药物开发、利用细胞和/或...  相似文献   

9.
前人的研究表明:微波能使小白鼠DNA的双链解离,cAMP水平发生变化,甚致使人发生二侧性白内障等。然而有关微波引起DNA链断裂的定量研究及机体是否能修复受损伤的DNA,目前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915MHz、连续波的微波,辐射整体小白鼠3min后,肝脏核DNA会产生断裂,而且致使双链DNA的解离尤为显著。但被辐射处理后的小白鼠,经10d饲养后,受损伤的DNA分子基本上能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0.
A:关于细胞为什么会衰老死亡,曾有不下几十种假说,比如神经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代谢废物积累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2009年,三位科学家曾因"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1.
牛奶与癌     
正除了儿童以及营养不良的成年人,其他人其实都没有必要大量饮用牛奶经常喝牛奶会提高患癌症风险?牛奶标准成"世界最低标准"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有人甚至说喝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现在又有研究发现,经常喝牛奶会提高患癌症风险。这是真的吗?过去10年,科学家通过试管试验和(成年)人体试验发现,牛奶会大幅提高成年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而对女性而言,饮用牛奶则可能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牛奶与癌症到底有何联系?科学家认为,致癌因素可能是牛奶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阿齐兹·桑贾尔、托马斯·林达尔和保罗·莫德里奇,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修复自身DNA的机制。那么,"细胞君"究竟是怎样修复自身DNA的呢?复制DNA不出bug吗?人的几乎每个细胞里都有DNA,它们编码了人全部的遗传信息。一个细胞里的DNA全长超过2米,但人体有数十亿细胞,所有的DNA加起来可以往返地球和太阳之间250次。这么多DNA,全都是从受精卵里那两米长  相似文献   

13.
正"隔夜菜会致癌?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随着"一家三口检出癌症因常吃剩菜"等新闻在网络大肆传播,有些人对剩菜也形成了一个共识:隔夜菜里面的亚硝酸盐超标,吃了隔夜菜会导致癌症发生。那么,亚硝酸盐是什么呢?剩菜里含有的亚硝酸盐真的会致癌吗?人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剩菜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DNA损伤的主要类型、修复的主要方式以及对损伤修复常用的检测方法作了综述和分析,并对DNA损伤的修复与突变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广西科学》2009,(4):459-459
细胞产生不可修复的DNA损伤后通常会程序性死亡,或称凋亡。然而在肿瘤细胞中这一机制失去作用,所以它能够肆意增殖,拒绝接受凋亡的命令。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严重DNA损伤后触发细胞凋亡的其中一类蛋白是HIPK2分子。HIPK2分子不断地在健康细胞中产生,不断积累,触发健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研究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的修复作用,以蜀本草为原料,通过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经过浓缩、脱色、脱蛋白获得蜀本草多糖粗品。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处理生长中的蚕豆幼苗,72 h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蚕豆幼苗DNA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蜀本草粗多糖溶液培养受损的蚕豆幼苗,检测其对蚕豆幼苗DNA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20μmol CuSO_4对蚕豆幼苗叶片细胞诱导出了明显的DNA迁移。用蜀本草多糖溶液培养此浓度CuSO_4胁迫受损的蚕豆幼苗,其DNA受损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当蜀本草多糖浓度为200μmol时,彗星图像尾部明显缩短,修复效果明显。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修复存在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在一项最新的研究里发现,大象的抗癌武器竟然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体内都有!美国犹他州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象体内有一种能够修复突变DNA的特殊基因,让人开心的是,人类的身体内也有这种类似的基因。这一发现将为人们提供新的抗癌途径。"佩托悖论"遭打脸关于癌症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1977年流行病学家理查德·佩托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因为癌症是由有害的基因突变导致的,所以细胞越多,基因突变的几率越高。这个理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某些癌症患者所携带的肿瘤特异性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方法研发已成为癌症治疗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方向.其中以PARP-BRCA为代表的合成致死方法目前最为成功.合成致死是指细胞中的2个非致死非等位基因在单独发生突变时并不导致细胞死亡,而.当2个基因同时发生功能缺失时则会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2014年12月,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成为首个基于合成致死策略研发的抗癌药物.迄今,已有4款不同PARP抑制剂上市,且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适应症也在不断拓宽.综述了2015年以来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对已发表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这将为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组蛋白H2AX是DNA损伤修复反应中的关键蛋白,磷酸化的H2AX可以作为DNA损伤早期检测的金标准.实验通过检测磷酸化H2AX的改变来研究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异,推测肿瘤细胞抗药性可能是通过H2AX磷酸化来介导的.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对博来霉素刺激下肝癌细胞中的H2AX复合物进行了免疫印迹...  相似文献   

20.
 高能α粒子辐射所致基因组DNA损伤形式为复杂的簇集损伤,修复难度大,生物效应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护药物。前期发现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具有抗氧化损伤、促进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能有效防护低传能线密度(LET) 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和基因组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VND3207对高能α粒子辐射诱发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的防护效应。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VND3207无论是照射前加药还是照射后加药作用均能增强人成纤维HFS细胞对α粒子的辐射损伤抗性。通过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电泳)、γ-H2AX免疫荧光簇集点、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微核等多个基因组DNA损伤指标分析,表明了VND3207对α粒子辐射诱发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的有效防护作用,其在5 ~ 10μmol/L浓度下,就可产生显著辐射防护效果,既能减轻α粒子辐射诱发细胞DNA的原初损伤水平,又能提高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因此,VND3207具有维护高能粒子辐照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的作用,有开发成为抗高LET辐射损伤新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