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夜蛾(Mamdstra bressicae L.)是石河子垦区甜菜的重要害虫,严重发生时对甜菜含糖量的影响较大。除危害甜菜外,还为害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及禾本科、豆科、茄科等作物。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一般为6龄。 1984年8月,我们在室内饲养的甘蓝夜蛾幼虫中,发现自然慛病死亡现象,经分离鉴定是被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以下简称MbNpV侵染所致。对该病毒多角体的观察和初步研究国内虽有报道(1)(2),但为搞清新疆昆虫病毒资源,了解MbNPV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我们对该病毒的形态和毒力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病毒二字,许多人闻而生畏.在人们的心目中,病毒总意味着疾病和灾难.的确,病毒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致病因子之一.但是,在综合防治害虫的众多方法中,昆虫病毒作为一种杀虫剂,却是对人类很有益处的.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七百余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在生物防治中有应用价值的昆虫病毒,主要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抗药性及治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蔬菜重要害虫,已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抗性发展、抗性稳定性、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云南省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安打农药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的高效杀虫剂,有效成份是茚虫威。通过阻止钠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干扰钠离子通道从而引起害虫麻痹而死亡。药剂主要通过害虫取吃,及由害虫的体壁渗透至体内。其中毒后典型症状表现为行为失调,神经麻痹。 安打的杀虫作用机理不同其它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李辉  万树青  汤历 《科技信息》2007,(2):205-205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由于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它对许多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抗性。本文对小菜蛾的抗性机制作了阐述,并且具体解释了小菜蛾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苯酰基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Bt杀虫剂的分子抗性机制。针对日益严重的抗性问题,还提出了治理小菜蛾抗性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证实了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棉铃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采用浸渍和胃毒两种方法[1],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甜菜夜蛾药后48h,杀死率分别达93.3%和97.8%。,对棉铃虫,药后48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6.6%和100%。胃杀方法明显好于触杀,且均是随浓度增高药效增强。室外对小菜蛾的田间小区试验,药后七天防效最高达99.18%。  相似文献   

7.
甘蓝鳞翅目害虫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常在杭州市菜区暴发成灾。5%富锐悬浮剂是美国FMC公司生产的杀虫剂,为明确该药剂对甘蓝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杭州市郊进行了防治甘蓝鳞翅目害虫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富锐悬浮剂(美国FMC公司提供),40%毒丝本乳油(台湾惠光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1.2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在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镇三堡村章苗奎农户的甘蓝地内进行。试验设亩用5%富锐悬浮剂10ml、15ml、20ml、25ml,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20ml 40%毒丝本乳油50ml,…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生物生态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甜菜夜蛾是蔬菜等多种植物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已成为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甜菜夜蛾生物学、环境适应性、人工饲料、性外激素、防治指标、生物防治、寄主抗性、生理生化以及药剂筛选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昆虫细胞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均为TC-100和TC-199-MK培养基混合液为基础液,补加微量元素,适量的维生素、甘油、肌苷等成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均能支持小菜蛾细胞的生长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其中复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除尽、米满和乐斯本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生物杀虫剂虫瘟一号防治甜菜夜蛾也有较好的效果,它们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抑太保对甜菜夜蛾防效差。  相似文献   

11.
木醋碱杀虫剂是一种基于木炭副产物木醋液的绿色杀虫剂,是将精馏木醋液、苯甲醛L-半胱氨酸席夫碱、水杨酸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以酪氨酸酶筛选模型研究了苯甲醛L-半胱氨酸席夫碱、精馏木醋液、木醋碱杀虫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其导致酪氨酸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2.53,0.53 mg/m L.探讨了木醋碱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木醋碱杀虫剂中苯甲醛L-半胱氨酸席夫碱质量浓度达到15 mg/m L时即可对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二龄幼虫达到很好的杀灭效果.急性毒理实验表明木醋碱杀虫剂实际无毒.慢性毒理研究按照3 g/kg给药量连续灌胃3个月,昆明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并不存在毒理性变化,表明木醋碱杀虫剂没有慢性毒性.综上所述,木醋碱杀虫剂不仅对酪氨酸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对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常见农业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且实际无毒,具有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昆虫精巢是产生精子并为精子发育提供营养和保护的重要器官.昆虫雄虫在幼虫期通常有左右对称的2个精巢.但是,部分昆虫如农业害虫斜纹夜蛾在从幼虫向蛹变态发育的过程中,2个精巢发生融合,合二为一,在蛹期最终完全融合成单个精巢;有些昆虫如经济昆虫家蚕的2个精巢并不融合,在成虫期仍保持分离.精巢融合显然是昆虫长期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繁殖方式,有利于种群的繁殖和扩大.本文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对鳞翅目昆虫精巢的类型和结构、精子产生的过程、精巢融合的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及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潜在应用意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药剂残毒造成公害,以及剧毒农药发生中毒等问题,近年来逐渐重视各种生物防治农业害虫盼办法。雄性不育是使用辐射或化学药剂处理大量培养的雄性昆虫,使其绝育,再释放田间与天然虫口争夺配偶,达到使昆虫自己消灭自己的目的。已经确定有三类化学绝育剂,即烷化剂、酰胺磷酸类和三嗪类。还有某些化学药剂对雌性昆虫有作用,但对雄性昆虫无效。  相似文献   

14.
VHA-273和HA-MEV是两个不同来源的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株。前者是从我国湖北省荆州地区获得。后者最初来自苏联。为了探寻对这些病毒敏感的细胞系,建立起较优的病毒——细胞体系,用这两个毒株分别感染了七种鳞翅目昆虫的八个细胞系。这些细胞是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BCIRL-HA-AM1、美国棉铃虫(H.zea)的BCIRL—HZ—AM3、烟夜蛾(H.virescens)的BCIRL—HV—AM2、黄条行军虫(Spodoptera ornithogalle)的BCIRL—SO3—HNU1与BCIRL—SO4—HNU2、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的IPLB—SF—21、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TN—368(CLI)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BCIRL—PX2—HNU3。此外还用VHA—273感染过另一种实夜蛾(H.Subflexa)的BCIRL—HS4—HNU4。病毒接种物包括稀释的病虫血淋巴以及具有感染性的细胞培养基。不论是病虫血淋巴或具有感染性的培养基都能使敏感细胞受染。病毒的复制以培养的细胞在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多角体为标准。发展最快的,在接毒后三天,核内即可见到多角体,但大多数在一周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对VHA—273敏感的包括粉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和小菜蛾的三种细胞系,对HA—MEV敏感的有草地贪夜蛾和粉纹夜蛾的二种细胞系。其他各种受试细胞对这些毒株敏感性很低或不敏感。将已复制多角体后的细胞用超声细胞破碎器处理以释出多角体,三次重复计数的结果为:VHA—273在粉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小菜蛾细胞内复制量分别为13×10~5PIB_s/ml、11×10~5PIB_s/ml、2.7×10~5PIB_s/ml;HA—MEV在草地贪夜蛾、粉纹夜蛾细胞内复制的量分别为3.8×10~5PIB_s/ml、3.5×10~5PIB_s/ml。用细胞培养复制出的病毒多角体稀释成不向浓度,感染对本病毒敏感的美国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每种浓度试验用虫25—50头,其致死中浓度为VHA—273:830PIB_s/cm~2,HA—MEV:478PIB_s/cm~2。当浓度为1000PIB_s/cm~2时,VHA—273与HA—MEV感染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4%和82%,浓度为5000PIB_s/cm~2时,其死亡率均达92%。  相似文献   

15.
频振式杀虫灯在4个大棚蔬菜示范点共诱杀7目17科23种昆虫,其中害虫21种,对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虫均有诱杀作用,特别对鳞翅目害虫防效显著。应用结果表明:挂灯区比无灯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量分别降低84.10%、74.49%,同时减少用药次数,节约用药成本,保证蔬菜安全、无公害生产,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发现和验证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菌株对目标种类的害虫的毒性,本文用两株菌种(h3和Ly30)对小菜蛾(鳞翅目)、淡色库蚊和家蝇(双翅目)和德国小蠊(鞘翅目)几种害虫进行了毒力检测.其中,菌株h3来源于连云港海水,具有高盐耐受的优点;菌株Ly30分离自连云港市云台山赤松林区自然死亡的膜翅目昆虫日本弓背蚁幼虫体内.杀虫活性实验显示,菌株h3和Ly30具有高效杀虫活力,对小菜蛾(鳞翅目)、淡色库蚊和家蝇(双翅目) 3 d~5 d致死率可达99%~100%,对德国小蠊(鞘翅目) 5 d致死率仅达30%. Bt菌株h3和Ly30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强力杀虫活性及对鞘翅目害虫的毒力,不仅为其在农业、林业领域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拓展了Bt菌株毒杀害虫种类的研究.此外,具有高盐耐受优势的菌株h3不仅扩大了Bt生物杀虫剂的应用领域,也有利于增加适用对象,提高杀虫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Vip3Aa11和Vip3Aa39蛋白与杀虫活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片段,通过基因水平上的分子操作对其蛋白氨基酸片段分别进行置换,成功获得8个置换体蛋白:11N-39C、39N-11C、11N-11M-39C、39N-39M-11C、11N-39M-39C、39N-11M-11C、11N-39M-11C和39N-11M-39C.将vip3Aa11、vip3Aa39和置换体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得约88ku的蛋白片段.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分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相较于Vip3Aa11和Vip3Aa39蛋白,除39N-11M-39C杀虫活性升高外,其他置换体蛋白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相对变化不明显.胰蛋白酶消化结果显示,Vip3Aa11和Vip3Aa39蛋白以及置换体蛋白11N-39C、39N-11C、11N-39M-11C、39N-11M-39C均可被消化成约62ku的抗性核心多肽.上述置换体蛋白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Vips蛋白的杀虫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小菜蛾的BCIRL—PX_2—HNU_3、美国棉铃虫的IMC—HZ—1和IMC—HZ—3三个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这三个细胞系对VHA—273都敏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以及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体、具有套膜的病毒粒子和多角体.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不含病毒粒子的空多角体.此外,还可见到一些多角体上有一种特殊的唇形结构,它可能是多角体内的特定部位存在空隙或折叠所致。本文还就病毒的形态发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校生物系严芝学教授等与测试中心电镜室协作,历时四年,完成了“山东省昆虫病毒资源调查研究”的科研项目,并于1989年12月由省教委组织进行了通信鉴定.该项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分离鉴定了15种害虫病毒.从我省30余县农林害虫中采集到18种病毒,已鉴定15种.其中属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有6种,即侧柏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suffuscus NPV 混合包埋型),灰斑古毒蛾核多角体病毒(Org-  相似文献   

20.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新型的害虫防控策略,由于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备受广大植物保护领域学者的关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在昆虫体内的吸收效率是RNAi成功的关键步骤,不同昆虫类群对dsRNA的吸收效率存在差异,导致昆虫类群间RNAi效率差异显著,影响了该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适用性。文章重点围绕虫体吸收dsRNA的机制、影响dsRNA吸收效率的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有助于同行学者了解昆虫dsRNA吸收机理,探索改进策略,提高昆虫对dsRNA的吸收效率,促进RNA干扰技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