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共享出行可提高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占比,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了解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情况,通过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最近几年大幅增加,2020年发文量约是2017年的4倍,达到历史最高点;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家,国家之间合作较为紧密;论文作者和被引作者众多,作者间的合作网络较为分散;研究内容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共享出行产生的影响、影响因素和优化研究;共享出行的优势、出行行为、管理与运营优化研究等是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前沿;共享电动车辆和共享自动驾驶车辆将成为共享出行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见,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关于共享出行的应用与优化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使用文献信息检索工具Note Express,对相应文献资料进行调研、词频分析等,从而对国内经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热点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该领域研究发展演化的历程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该领域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是研究力量较为分散,领军人物缺失,缺乏有代表性、有质量的研究成果,仍属未被重视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5—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领域中文和英文论文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前者包括发文数量、文献来源、研究机构、作者、地域合作网络和高被引文献等,后者包括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热点突现词分析等。常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关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中文文献早于英文文献,二者发文量总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部分中英文文献来源于领域内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环境和生态等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较分散,而英文文献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中文文献的研究者较多,形成相对明显的合作子群,而英文文献发文者较少且以中国学者居多;中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是文献发表的主要力量。在热点突现词分析中,生态足迹的突现强度最高,表明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应加强水资源生态足迹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区域创新的文献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进行分析研究,文献数据来源CNKI,并运用普赖斯曲线方程验证本文使用的数据满足"查全率"的要求。基于29年间CNKI数据库中关于区域创新的文献,从关键词共线分析、作者和机构合作分析、聚类分析及突变词检测等方面对国内区域创新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演化发展脉络和研究前沿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知网(CNKI)1992—2020年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和计量统计方法,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发文趋势、核心作者和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低潮徘徊期、摸索壮大期、急剧发展期、成熟稳定期;尚未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力量主要分散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有关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的文献为分析样本,从发文年度分布、作者和机构分布与合作、关键词共现网络、热点突变词等方面,绘制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对二十多年来国内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协商民主、基层党建等是农村基层治理研究方面的热点。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重点不够突出,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研究视野上主要局限于国内研究,对国外和其他地区的经验借鉴偏少。未来趋势是:党建引领继续成为热点,"社区"将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基础场域与基本单位,协商民主将成为治理的重要手段与形式,以法治作为治理的重要保障,科技手段将作为治理的辅助力量。  相似文献   

7.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生产力,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以2011~2023年中国知网上刊发的4554篇算力相关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进行时空分布、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分析。算力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研究热点集中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算力网络、数字经济、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算力研究领域创新迭代速度加快,研究主题和内容愈加丰富,算力网络建设、算力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是未来的研究前沿。依据研究结论,建议丰富已有的研究方法,加强合作研究,关注国际算力研究前沿,形成中国独特的算力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当前我国体育公园研究现状及热点,掌握未来我国体育公园研究的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中国知网(CNKI)关于体育公园的中文核心期刊10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公园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作者和研究机构;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以体育公园、结构设计、社区体育、公园设计等为主;研究热点围绕体育公园基础理论、规在2018—2021年呈现出迅速上升趋势;刊载媒介以建筑科学与工程类为主,体育类相对较少;已基本稳定形成本领域的核心高,应充分结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行研究;对体育公园研究的高被引作者间应加强交流合作,形成以体育学科为基础,全方划设计、健身功能3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结论:目前我国对体育公园的研究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在文章质量上有待提位、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抓住时代背景以及研究热点,后续研究应围绕体育公园、全民健身、社区体育、生态体育园、公共体育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与比较国际国内关于科学家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群体,对于国内科技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显示,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除了共同关注科学家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外,国际上的研究更注重科学家的合作、科技开发与创新,国内则更关注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家的素质教育等;此外,国际国内都以大学为依托形成了诸多较有影响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1.
雾霾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影响重大,雾霾来临时,人们会在微博等媒体上表达对雾霾的关注。微博中蕴含了网民对雾霾的关注话题及心理反映,通过微博掌握微博网民对于雾霾的相关反应,有助于城市管理者有针对性的调节雾霾情形下的舆论宣传和资源调配。考虑到微博文本中相同词语共现频率越高就越倾向于表达同一主题,采用基于社区的共词网络法挖掘微博话题,首先,采集2017年冬季以"雾霾""空气"等为关键词的微博数据,利用TF-IDF(term frequenl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法对预处理之后的微博数据提取关键词,并获取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然后基于共现关系构建共词网络,根据Louvain算法探测话题社区,最后,以中国雾霾污染最严重的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7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区,结合关键词节点的Pagerank值,分析各城市共词网络话题社区的差异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对于雾霾事件的关注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对雾霾情形下城市差异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城区6个监测站点大气NO2小时平均浓度序列的时空演化尺度特征.研究表明,尽管在灰霾期间成都市各站点NO2浓度波动在空间上差异很大,但NO2演化动态在5 d的宏观时间尺度上表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特征,且各站点的差异性不大,在空间上具有稳定性.该特征表明,成都市灰霾期间某一时刻所排放的NO2将持续地对未来5 d的NO2浓度带来影响,成都市灰霾期间NO2的波动演化在动力学上主要是由NO2的长期持续性特征主导控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灰霾期间大气NO2污染演化复杂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采用2 474个站点数据,从年际、月际和周际变化角度,利用线性趋势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多种方法,计算了1961年~2015年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在波动中呈“先上升(1961年~1980年)-后平稳(1981年~2000年)-再迅速上升(2001年~2015)”的三段式变化特征.在月际尺度上,1~12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U”型分布,且所有月份的平均霾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周际尺度上,中国年均霾日数从周一到周日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特征,但变化幅度不大.1961年~2015年中国周一到周日的平均霾日数均呈一致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变化趋势呈“东南增加显著-西北增加不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年代际年均霾日数随年代推移逐渐从负距平演变为正距平.不同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1月和12月份年均霾日数达到2.7 d/a以上的地区分布较广,其它月份分布范围则相对较小.1961年~2015年周一到周日的年均霾日数超过4.5 d/a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西和陕西地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星期的年均霾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8-2010年南京站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年南京霾天气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的霾以轻微和轻度为主,一年四季均出现较多,其中冬季最强;一天中11时出现霾最多,05时出现最少;风速在1—4m/s时霾出现得最为集中,约占82.3%,出现霾时东到东南风的概率最大;霾出现时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的最多,较严重的霾天气的发生需要较大的相对湿度条件。API指数与霾天气的关系分析表明,非霾日的API指数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优秀和良好等级,霾日的API指数主要集中在良好和轻微污染等级,达到污染级别的霾日仅占总霾日的24%。  相似文献   

15.
利用GRACE重力卫星反演所得到的华北平原2003年~2015年的月均等效水高数据以及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获取的华北平原大气边界层高度数据,对近13 a来上午6时的边界层高度和等效水高的年均值、月均值以及季节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也对边界层高度和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一致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13 a来上午6时的年均边界层高度和年均等效水高均呈现波动下降的特点,二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为0.57;边界层高度对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滞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滞后性在时间上可能表现为3个月.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了华北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下降,从而减弱了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减少了大气环境容量.因此,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是加重华北平原灰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为更全面研究我国灰霾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雾霾问题是当前危害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由于雾霾天人们倾向于逗留于室内,室内空气质量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中拟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雾霾天采集的室内灰尘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在中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河北省保定市、雾霾污染相对严重的时间段选取不同日期采集了一系列室内灰尘样品.之后,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雾霾天室内灰尘的化学组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实验结果表明,室内颗粒物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通过和标准物的红外谱图的对比,发现无机盐成分主要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铵盐等.对于有机物,笔者发现浮尘中存在蛋白类物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雾霾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严少敏  吴光 《广西科学》2015,22(6):675-680
工业和交通废气、农业和生活烟雾等污染物排放是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其污染物特别是细颗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损害。就区域而言,我国北方的污染物PM2.5、PM10、CO、SO2的浓度较高,中西部、东南部和南部较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季节性高污染通常出现在冬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物排放量大,且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停滞的气流不利于气溶胶扩散。夜间PM2.5的浓度通常高于白天,其原因:一是由于重型车辆通常在夜间作业,而且烧烤、非法秸秆焚烧等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导致夜间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二是由于夜间地面温度低,空气湍流减少而导致垂直空气运动很少,故气流停滞现象夜间尤为明显。历史上喀麦隆尼奥斯湖和印度博帕尔灾难的加剧也是由于此类气象条件所致。本研究提出夜间废气排放加重了中国雾霾污染的设想,并通过分析北京地区54511气象观测站提供的2014年每天、每小时的地面气温数据,发现减少夜间污染排放可能是现阶段减少雾霾形成的低成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全球大气气溶胶类型和含量变化与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是气象学、环境学和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认识全球气溶胶分布基本特征,发现和跟踪全球气溶胶显著变化地区,本文利用美国NASA 发布的C6 版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分析全球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与中国霾区的关系,提出霾区治理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参考标准。分析2003-2014 年卫星监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稳定高值区位于亚洲东部及其邻近太平洋海区、印度半岛及其邻近印度洋海区、非洲北部和中部及其邻近大西洋海区;重点变化关注区为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增量区和南美洲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减量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地区的形成与沙尘暴、火山喷发、生物质燃烧、工业排放等自然源,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秸秆焚烧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为源气溶胶排放直接相关,并受气象因素和山脉等地形阻挡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稳定性与季节变化最终形成全球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东部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大于0.5 的区域为主要霾天气区,其中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地区和四川盆地为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极端高值区,年平均极端高值达到0.8~1.0,为霾天气常态化发生区;通过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量值分析认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0.5 可作为中国大气环境最大承载量,中国东部地区高于此值的区域为主要大气污染控制区,大范围工业生产污染物减排可带来整体环境改善,通过工业结构调整有望降低的气溶胶污染中位比率为33%,平均比率为2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981-2013年33a宝鸡市雾霾日数变化趋势及突变。方法收集宝鸡市1981-2013年气象站观测的雾霾日数数据,采用趋势系数、倾向率、一元线性回归、距平百分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①在33a间,宝鸡市雾霾日数以16.253d/10a的趋势下降,且存在15a和24a的周期动荡;②冬季雾霾发生频率最高,春季略低,其次秋季,夏季最低;③1981-2013年7月份雾霾日数距平百分率波动范围最大,表明在33a内雾霾日数同期波动较为剧烈,且出现极端雾霾现象,9和10月略低,4、5、6和8月次之,2和3月较1月波动范围大,1月波动范围最小;④1981-2013雾霾日数在年、季都有明显的突变趋势,其突变类型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20.
雾霾天气是当前影响我国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其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气象学的角度对雾霾的粒相特征、形成及加重趋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各种媒体上报道的雾霾治理及日常防护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