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同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2020年10月18-19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全球各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合作的平台,吸引他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同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2020年10月18-19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全球各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合作的平台,吸引他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鞠强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12):123-123
 自科学技术高度分工以来, 公众在不断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生活和全新体验的同时, 却似乎开始习惯于这样一个趋势:和科学家保持距离。科学家也因此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符号。公众也许喜欢科学, 但却对科学家漠不关心, 既不在意他们在想什么, 也不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公众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投入实用的科研成果, 比如最新的抗癌药物或者5G 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家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更加引入瞩目,与此同时,他们也是知识的生产和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且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新知串串烧     
治疗感冒的涂料尽管当今人类的医疗科技十分发达,但是有一种小病至今也没有根治——感冒。感冒病毒以惊人的效率进行变异,一次又一次讽刺般地袭击人类。而其发展的速度又远远在人类研究速度之上。不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消灭流感病毒的新武  相似文献   

6.
 大气环境关乎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地球上没有人不受它的影响。大气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科学家们的科研攻关,也需要政府部门的作为与监管,更需要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相对于整个地球,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再渺小不过的,然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微小举动集合起来就能产生很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1996年,一只名叫多莉的小羊曾让这个世界沸沸扬扬,从那时起人们就有预感:克隆人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几乎所有的人都为这个想法惶惑不安,人类在科学面前已经没有一丝余地了。热闹的反对声并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既然理论上可能,事实上也就可能,真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住科学。只是,用尽想象,仍然不知道人类会走到哪一步。既然克隆人就要和我们见面,我们也准备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科学启蒙时代,人们对自然界动植物以及矿石、化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采集的标本,通过“自然博物馆”进行收藏和展示,不仅可供科学家研究,在对公众开放后也起到了社会教育作用。这是第一代科技类博物馆。 20世纪以来,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和纺织、机械、电子、交通等工业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业革命的骄人成果,诸如蒸汽机、火车、汽车、飞机、电话、发动机、发电机等科技发明及其历代产品都进了工业技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科技发展的轨迹,感受科学家、发明家的智慧。这是第二代科技类…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6,(3)
动物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而人类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观点。虽然,一些学者对人类也同样具有“第六感”的这一说法并不认同,但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经  相似文献   

10.
人类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火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为太空专家预言,移民太空肯定会在这个世纪实现,火星将是优先选择。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在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而是人类依靠哪些科技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哥白尼》编辑部里的这些未来科学家们都是怎么想的。要移民火星,首先应解决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1.
 学者可以定义为一个具有特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新思维,并能在相关领域提出引领社会潮流之思想的特殊群体,包括了科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等等。学者肩负着揭示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求真辨伪理性科学精神的重大责任,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学者大多是诚实可信的。学者在开展学术活动过程中的任何不诚实乃至欺骗行为皆被看作是学术不端行为,这样的行为在学者群体内部不可容忍,公众也不会接受,所以学术不端行为一旦出现,必然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  相似文献   

12.
资讯快递     
<正> 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一、中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二、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王选、黄昆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三、“神舟”三号、四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圆满返回四、我国科学家率先开发出癌症检测生物芯片五、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实施大陆科学钻探,这在世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科学的组织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比过去更加紧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增加。科学家要发挥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家作为个人,二是科学家通过他所在的科学家群体,这个群体就是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7,(1):98-100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培养机制,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模式,建立团队长效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炜 《天津科技》2004,31(1):59-60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我们需要在科学和公众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相似文献   

16.
依云 《东莞科技》2005,(1):44-45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的生活与科技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普通公众不需要人人都具有科研的能力,但了解科技发展对他们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让科技面对公众,让公众共享科技,才能将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全社会成员共享,更好地用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4,(8):52-53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的生活与科技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普通公众不需要人人都具有科研的能力,但了解科技发展对他们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让科技面对公众,让公众共享科技,才能将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全社会成员共享,更好地用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相似文献   

18.
一、信息和人类的发展 “信息”这个词汇是在近代才被报章反复的提及并被大众逐渐的重视起来。似乎信息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其实“信息”的概念早已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在远古时代,人类既没有虎狼的勇猛;更没有猎豹的速度;感官也并不比其他小动物敏锐。为了生存和繁衍,聪明的人类过着“团结就是力量”的群居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印象中,塑料无疑是很好的绝缘体,很少有人想到塑料也会导电。而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使得公众对导电塑料这个名词关注起来,因为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导电塑料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科学家艾伦·J·希格、艾伦·G·麦克迪亚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发现》杂志将第13届科技创新奖颁给了5位科学家,并说:“今天,没有这些人所思考出来的创新,获得尖端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今天你邮了吗? @讲述的是一段令人目眩的历史。1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今天@代表的这个东西——电子邮件,更无法想象电子邮件如何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