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溶剂热法合成Sn(Pb)Te-Bi2Te3系热电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溶剂热-冷等静压成型-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准二元Sn(Pb)Te-Bi2Te3块体热电材料. 研究了前驱粉体的合成方法、生成机理及块体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8个取向B2结构Fe3Al单晶室温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塑性变形,发现随晶体取向不同,切应力切应变曲线出现不同数目的线性硬化及抛物线软化阶段.曲线上不同硬化率各阶段的形成与塑性变形中滑移系的数量、次滑移作用的强弱及二分超位错的运动和分解状态有关.第Ⅰ阶段为单系滑移的易滑移段;第Ⅱ阶段对应共轭滑移的出现,硬化率较高;第Ⅲ阶段表现为比较弱的次滑移作用,硬化率较低;第Ⅳ阶段除了多系滑移之外还伴随二分超位错的扩展及拖着反相畴(APB)的不全超位错运动,硬化率最高;第Ⅴ阶段与分解了的单个超分位错的交滑移相关,表现为软化.随拉伸轴取向所处区域不同,切应力切应变曲线硬化段的数目及同一阶段硬化率的大小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气体膨胀液体是一类新的环境友好溶剂,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力,可预先设计气体膨胀液体的诸多性质,从而使它们的溶剂强度及传输性质等特性介于常规液体和超临界流体之间。一方面,相对于超临界流体过程。气体膨胀液体具有更为宽广的应用范围,且操作条件较为温和;另一方面,目前在传统工业过程中,正在尝试选择气体膨胀液体取代有机溶剂,以减少环境污染。本文简要介绍了气体膨胀液体的定义、溶剂特性、在化学研究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以及利用模拟计算-实验协同研究手段进行有关气体膨胀液体性质表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像元尺度离散植被的热模型及其数字图像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热辐射的多次散射对计算辐射平衡的贡献大小,然后尝试引入计算机图形学,对离散植被的四分量进行详尽的剖析,得出了四分量的双向反射分布曲线,对重 叠函数的研究获得新的进展.四分量的数字图像解得到了与中国科学院禹城实验站遥 感模拟实验一致的结果.四分量的数字图像解可方便应用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的温度 反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8个取向B2结构Fe3Al单晶室温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塑性变形, 发现随晶体取向不同, 切应力切应变曲线出现不同数目的线性硬化及抛物线软化阶段. 曲线上不同硬化率各阶段的形成与塑性变形中滑移系的数量、次滑移作用的强弱及二分超位错的运动和分解状态有关. 第Ⅰ阶段为单系滑移的易滑移段; 第Ⅱ阶段对应共轭滑移的出现, 硬化率较高; 第Ⅲ阶段表现为比较弱的次滑移作用, 硬化率较低; 第Ⅳ阶段除了多系滑移之外还伴随二分超位错的扩展及拖着反相畴(APB)的不全超位错运动, 硬化率最高; 第V阶段与分解了的单个超分位错的交滑移相关, 表现为软化. 随拉伸轴取向所处区域不同, 切应力切应变曲线硬化段的数目及同一阶段硬化率的大小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验结果, 归纳了热及电场诱导石英材料的3个基本结论. 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经热及电场诱导块状石英玻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并得到了该值与诱导中的外加电压和诱导后产生的非线性层厚度的关系. 理论结果表明:经诱导的块状石英玻璃的二阶极化率χ(2) 和二次谐波效率h 分别与外加电压成平方根和平方关系. 经一般热及电场诱导后, 块状石英玻璃的χ(2) 为0.2~1.6 pm/V. 当热及电场诱导石英玻璃近似达到稳定状态后, χ(2) 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理论结果与实验报道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溶解法,一步合成出聚氨酯(PU)水溶液,再用凝聚相分离法合成出Pu微胶囊。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U微胶囊的化学结构;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PU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及微相分离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测,对PU微胶囊的表面及剖面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测定出PU微胶囊直径约2.5mm,内腔直径50~600μm,膜孔直径为20~120nm;研究了PU微胶囊在磷酸缓冲液(PBS)中的降解行为,发现本实验合成的PU微胶囊基本上是不降解的。这种PU微胶囊有利于转基因CHO细胞的包覆,有利于临床应用中进行腹腔植入。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沉积方法在电沉积的多孔Cu薄膜上修饰一层纳米SnO2,经低温热氧化处理制备出多孔Cu2O/SnO2复合多层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FS)技术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测试了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0℃的0.2mol/LCuSO4+1.5mol/L H2SO4镀液中,以1.5A/cm^2电流沉积20s得蓟的多孔Cu薄膜,在SnO2溶胶中浸渍10s并重复5次,再经空气气氛下100℃焙烧30min,锻得的多孔复夸薄膜显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RhB的性铯。  相似文献   

9.
新型弛豫铁电单晶体Pb(Mg1/3Nb2/3)O3-PbTiO3的形貌与缺陷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Bridgman法生长出了尺寸达 2 5mm× 2 5mm× 5 0mm的透明的、压电性能十分优异的弛豫铁电单晶体Pb(Mg1/ 3 Nb2 / 3 )O3 PbTiO3 ,其为纯钙钛矿相的三方或四方结构 .这些单晶主要显露 {0 0 1 }面 ,而 [1 1 1 ]方向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可以利用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理论模型解释PMNT单晶的形貌特征与生长习性 .在光学显微镜和SEM下观察到了散射颗粒、气泡及负晶结构等宏观缺陷 .在对结构缺陷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调节生长参数 ,可以减少或消除这些缺陷 .用光学显微镜对三方相单晶的 71°或 1 0 9°电畴、四方相单晶的 90°电畴进行了观察 ,发现微畴 宏畴转变可由成分诱导并存在过渡区 ,分析了电畴结构的形成机理及与铁电相变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0.
介孔有机膦酸盐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可剪裁性和丰富的化学表面性质在催化、分离与吸附、生物分子的固定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系统地概述了介孔有机膦酸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合成和应用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这种新型杂化介孔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Zusammenfassung Ca3Y2Ge3O12 wurde in chemisch homogener Form auf hydrothermalem Weg hergestellt. Es besitzt eine Garnet-Struktur mit dem Gitterparametera 0=12,804 Å.  相似文献   

12.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和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插层聚合(emulsion intercalated polymerization)方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简称PANI-DBSA/organo-MMT).研究表明,在苯胺、DBSA、APS三者物质量比为1:1:1时,苯胺与有机蒙脱土(organo-MMT)质量比为1:3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高可达2.63 ×10-2 s/cm.用XRD、FT-IR、TGA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I-DBSA能够有效地插层到有机蒙脱土层间,并在蒙脱土表面形成包覆结构,形成连续的导电相,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TGA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本体聚合物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完全抗原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将毒死蜱原药与3-巯基丙酸反应,得到毒死蜱半抗原(O,O二乙基-O-[3,5一二氯-6-(2-羧乙基)硫代-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采用活泼酯法将生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紫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均为目标产物.本方法简便易行,为利用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残留量解决了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oybean leaves using an oxygen electrode is presented. The procedure is rapid, requires small samples and compares favourably with estimates by other techniques. Light saturation occurs at 1200 E·m–2·sec–1. The apparent Km for HCO 3 is 3.2 mM at pH 7.6.  相似文献   

15.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离子对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u^2+(0.001~0.1mg/L)对绿色微囊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u^2+(〉1mg/L)降低了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以及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抑制了绿色微裳藻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The past decade of our laboratory's investigations into some aspects of heme proteins at first glance may seem marginal to the primary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se proteins in O2 binding and transport. But in fact, understanding long-range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hemoglobin and myoglobin in the gener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may provide relevant new biochemical insights.  相似文献   

17.
18.
19.
Zusammenfassung Indolbuttersäure wird durch angeregten molekularen Sauerstoff in vitro inaktiviert. Die Bedeutung dieses Befundes liegt darin, dass dadurch ein möglicher Weg für die Inaktivierung pflanzlicher Wuchsstoffe in vivo aufgezeigt wi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